

高血脂的人到底能不能喝酒?是不是连小酌一杯都不行?
不少人觉得,偶尔喝点红酒助消化,或者节假日喝一口也没关系。
但医生想说的是:血脂高的人喝酒,不只是“没关系”这么简单,而是可能招来一连串健康麻烦。
那高血脂喝酒到底会带来哪些风险?下面就来说清楚这个问题。

很多人以为血脂高就是“油吃多了”,但其实酒精才是让血脂升高的隐形推手。酒精进入身体后,首先在肝脏代谢。这时候,肝细胞会优先处理酒精,而不是去分解脂肪。这就导致脂肪在肝里越积越多,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也就跟着升高。
酒精还能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坏胆固醇”(LDL),同时减少“好胆固醇”(HDL)。这种胆固醇比例的失衡,不光让血脂更难控制,还直接伤害血管,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第一,甘油三酯飙升,血液变“油腻”
高血脂的人本身血液就比较“稠”,甘油三酯水平高的人喝酒后,数值往往会迅速升高。尤其是空腹喝酒或是连着吃高脂食物,血脂像坐电梯一样往上冲。有研究发现,即使是适量饮酒,也可能让甘油三酯在短时间内上升1至2倍。
而甘油三酯升高带来的后果,是体检报告上的红字,而是可能引发胰腺炎等严重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第二,诱发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加上脂质在肝脏堆积,高血脂的人更容易发展成酒精性脂肪肝。一旦脂肪肝长期未控制,逐步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而且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有轻度脂肪肝,还在喝酒,这就像在烧着的火堆上再泼一桶油。

第三,动脉粥样硬化来得更快
血脂高本身就容易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而酒精会加速这个过程。酒精让血液更容易产生炎症反应,同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斑块更容易不稳定,甚至脱落形成血栓。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突发心梗或脑梗,背后其实就是血脂高+喝酒。

第四,诱发胰腺炎,疼得让人“跪地求饶”
胰腺对酒精非常敏感,尤其在甘油三酯高的情况下,酒精更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发作时腹痛剧烈,常常需要住院治疗,严重时甚至要进ICU抢救。酒精和高脂血的双重刺激,让胰腺“吃不消”,出现自我消化的现象,后果十分凶险。

第五,血压也跟着升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喝酒也能升血压,特别是长期每天喝一点的人群。研究发现,饮酒者高血压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喝酒的人。血脂高的人本身血管弹性就差,酒精再一刺激,血压蹭蹭往上走,加重心脏负担,还容易诱发中风。

第六,药物效果被酒精“打折”了
很多高血脂的人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脂药,但一旦喝酒,这些药物的代谢路径就会被干扰。轻则药效减弱,重则增加肝毒性,甚至出现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伤。
一些人以为“我吃完药过几个小时再喝酒就没事了”,但其实药物代谢在体内持续时间长,酒精进入后依然可能与药物“撞车”。

不少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我不喝多,偶尔聚会喝点红酒,总比啤酒健康吧?”可惜的是,对高血脂患者来说,哪怕是一小杯低度酒,也可能让血脂失控。
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动脉硬化、脂肪肝、血压偏高的人群,酒精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它那点“提神助兴”的作用。更别说很多人喝了酒后吃得更多、更油,血脂控制更难。

现实生活中可能难以做到完全滴酒不沾。如果实在绕不开,医生有几点建议,至少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第一,选择酒精度低的饮品,尽量控制在每次10毫升酒精以内(相当于100毫升红酒或不到一杯啤酒),且不要天天喝。
第二,饭后再饮用,不要空腹喝酒。空腹饮酒吸收更快,对肝脏的刺激也更大。
第三,喝酒当天避免吃高脂、高盐食物,比如肥肉、烧烤、火锅等,减少血脂的波动。
第四,喝完酒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头晕、胸闷、腹痛等异常,要及时就医。

高血脂的人喝酒,不是简单的“能不能”,而是“值不值得”。每一次喝酒,都是在拿肝脏、血管甚至生命做赌注。与其说“偶尔一杯没事”,不如彻底改掉这个习惯,把血脂控制住,远离心梗脑梗这些实打实的风险。
生活中可以有很多放松的方式,比如散步、听音乐、和朋友聊天,不一定非得靠酒精撑场面。身体的健康,才是你能留给自己和家人最宝贵的东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饮酒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2):121-126.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145-148.
[3]王洪涛,刘薇.酒精摄入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3):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