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照顾生病的老父母,你会看到家庭的三个真相

清风抚醉月 2025-04-27 16:16:36

在孟子看来,解忧的根本不在于钱财,而是孝顺父母。

因为孝顺父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氛围,顺应自然,必定事儿事顺,能让人内心踏实安心,同时也不会做出逾越的举动。

然而长时间照顾生病的父母,你会看到家庭中的三个真实状态。

这三个状态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成为孩子照顾父母道路上的负担。

兄弟姐妹间的关系疏远。

看过电视剧《父母爱情》的观众应该能想起那个经典的台词:“再见的时候也要好好地说再见。”

随着年岁渐长,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逐渐散去,曾经朝夕相伴的同学,如今都已经各自成家立业,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回到学生时代,而你的小伙伴,也因为各自家庭的原因,分隔两地,很难再一起疯玩。

这时,能够月你陪伴的人,几乎就只有你的父母了。

他们一直陪伴着你,教育着你,你心中最深处的牵挂也是他们,只要想到能和他们在一起,你就会由衷感到高兴,因为在这个价值观扭曲的社会中,他们才是最纯真的爱。

可是当他们变得老迈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无力支撑两人的身体了。

于是,你开始给兄弟姐妹打电话,有的人会立马答应你的请求,有的人给你推三阻四,还有的人避而不见,再也联系不上。

可能是经历了“父母-孩子”的角色转换,有些兄弟姐妹开始嫌弃自己的父母了,更何况,这些父母如今还向你索要照顾。

于是原本好的家庭关系渐渐变得冷漠无情,甚至,两人的争吵声,开始成为你下班回到家的第一声迎接声。

有时候甚至会大打出手,出现意外伤害,这样的情况,该如何改善呢?

难道会有解决方法么?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兄弟”这段关系并没有今天那么重要,也不会因为二人是亲兄弟,就一定不能决裂。

世事无常,有些人会走到一起,而,有的人即使想粘在一起,相差太多也成不正果。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兄弟亲情这种东西,一定是后来的。

古人有云:“血浓于水”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亲生儿女都是外人”。

这话怎么理解?

其实答案在于古人结婚之后,要嫁出去的闺女或者娶过去的儿子,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和自己的亲生父母待在一起的,即使待在一起,也只是一个客人和主人之间的关系,并非亲人之间的亲昵关系。

所以说兄弟亲情这种“粘起来”的东西,确实是后来的,它们不一定不会破裂,但是只要坚固,就比较难断,断了,也不代表就是陌路人。

就像当今社会一样,有人代代相传,有人偶然相遇,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偶然相遇,还是代代相传,只要相处得当,这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不会走向衰退期。

儿女、父母之间的依赖关系不同。

小时候,我们总喜欢向别人炫耀,“我的爸爸妈妈最好啦,他俩给我买玩具”这样的话。

你的爸妈要是很喜欢你,对你也很好的听到这话的时候,一定会开心极了。

周围的大人听着这话,也一定会很温暖。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总向别人宣称:“我讨厌我爸妈,他们不让我玩这个玩那个。”

身边大人的反应又是什么呢?

可能更多的是无奈,甚至可能还有严重的!

毕竟,如今社会上有很多儿童家暴事件发生,从杀伤性来看,儿童真的是无辜受害者,是最应该被呵护的群体之一。

也许有一些孩子出身于单亲家庭,他们自小就没有享受过父母双全带来的温暖,所以他们对待父母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他们会更加努力为自己争取关注,希望父母多看看自己。

毕竟他们很小,对世界认识有限,希望关注是一个正常且合理的诉求。

但是相较于儿童,这种行为,在成年人那儿就稍显不妥了。

成年人有自己的工作,会忙于更重要的事情,与其向父母索要关爱,还不如多花点时间精力在自己的事情上。

况且,即使成年子女时间精力有限,他们也不会不知道惦记自己的父母。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最希望的东西,不过就是自己的孩子能长成什么样,没什么就最好看他们没什么就是好孩子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就行。

所以说,父母和孩子之间,并不是一种“单向索求”的关系,不能一味指责哪一方对另一方提出不合理要求。

照顾父母造成的身心负担。

即使我们知道父母和子女之间真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面对生病的父母,我们几乎没有犹豫地选择了照顾他们。

因为孝顺是我们的责任。

但是,这份责任,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更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长期照顾身体偏弱的父母,首先影响的是照顾的一方,我们可能会面临两种状态:

一是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们可能会每天精疲力竭,还还得忍受来自他人的质疑和唾弃,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不会停下来,因为我们知道,是父母给我们机会成长,所以现在我们要回馈。

但是这份责任,有时候会先于我们的身体提出要求,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先保证我们的身体,如果有不可控因素,比如生病或者其他,我们必须寻求帮助,而这份帮助,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对我们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自以为地认为,这也是必要付出,但是经过一番现实检验后,我们才发现,这份付出可能没什么意外,但是实打实地占用了我们的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它消磨着我们的耐心。

二是兄弟姐妹本已提出要求,但是这份要求与我们的预期并不同步,于是,我们会再次争执,引发家里的争端。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直接接受帮助,这个时候,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从家务活,到看病吃药,从薪资待遇上来看,这都是损失,所以我们很难接受这个结果,即使有人给我们第二个台阶下,我们心里也会很憋屈。

对于照顾老人这件事,存在一种规矩,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另一半的父母,照顾应该轮流进行。

这个规矩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因为古代生活条件差,一个家庭内部本就需要两个人分担,更别提其他家庭成员,要额外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任务。

轮流这种状态很好理解,因为老人生病之后,需要有人专门照顾,每天都需要不同的人精力饱满地开展事业活动才能保证生活,所以轮流成为了最佳选择。

但是这种选择,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老人家需要适应不同人的服侍,每个人习惯不同,所以老人需要不断调整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二是每个人都要完成这个任务,但大部分人的工作生活中并没有这个人们,所以他们是在不断减少工作量来适应新增任务,这样每个人都不一定承担得起任务压力。

所以说这就是轮流给每个人带来的负担,为了解决它,我们可以建立家属会议,主客能达成一致,就共同完成照顾任务,从而尝试另一种模式,而这一点,在养老院中,由于老人逐渐增多,也已经进行尝试。

0 阅读:0

清风抚醉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