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构建"四位一体"智慧人才培养新范式

AI新技能 2025-04-18 11:16:3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契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作为中国顶尖的航空航天类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工作,构建起"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时代新型人才培养范式,为全国高校提供了宝贵经验。构建"本研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北航创新性地构建了"本研一体"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一体化开展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学校设立了人工智能"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实施本科人工智能专业+博士人工智能一级学科8年制贯通培养模式。在这一体系下,本科阶段注重大类通识教育和面向未来科技的学科交叉培养;而博士阶段则实施大师引领的个性化培养,追求未来科技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突破。

同时,北航强化差异性,推进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生分类培养、分类发展,形成学术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培养并重的格局。这种本研贯通式的培养模式充分保证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有效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提升了培养质量。

打造"通专结合"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北航落实"1理论+X实验"的教学模式,遵循"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要求层次化、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设计理念,构建了"案例化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批判性思维、分类化探索性实践"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

学校依托跨学科师资团队(涵盖14个院系的55名教师)和分层教学体系,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导论》通识必修课。同时,推动专业协同,布局建设100门前沿通识课程和100+门"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含核心类与一般类),重点打造人工智能领域课程群,全面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赋能其在智能化时代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这种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既保证了学生对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又能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实现人工智能与各学科专业的深度融合。

推进"智能+"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北航深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材建设中的应用,以学科专业维度打造北航特色的成体系数字教材。围绕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项目(航空航天类),学校计划建设出版20本以"智能+航空航天"为核心特色的、融合航空航天智能体的系列数字教材,这将是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第一套有组织成系列出版的战略性新兴领域数字教材。

其中,由郭卫东教授主编的《机械原理》云教材运用了大量多媒体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包括370张高清图片、126段视频、307个知识点动画,设置了182处交互测试和101处知识气泡标注,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学习体验。该教材已被多家院校选用,在读学习者达4万余人,在数字教材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构建"层次递进"交叉培养项目

基于人工智能专业优势,北航系统构建了"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递进式跨学科培养路径,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辅修学位和双学士学位项目建设。通过深度赋能传统学科专业,学校创新"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备新一代人工智能交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目前,北航已率先启动"翻译+AI"、"法学+AI"、"行政管理+AI"等双学士学位示范项目,未来将逐步拓展至更多学科领域,形成覆盖文理工医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矩阵,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0 阅读:2

AI新技能

简介:学习AI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