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某个清晨,李女士又一次打开了手机上的小客车指标查询页面,这是她第90次参与摇号。九年过去,那张承载全家出行希望的车牌依然遥不可及。这样的故事,在北上广深等限购城市中并不罕见。
然而,这种事情在今年可能迎来大的改变。
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新的指示: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抓紧出台各领域专项措施。
“久摇不中”的群体第一次感受到政策温度,这并非空头支票,北京随即宣布,将在5月26日向无车家庭增发4万个新能源指标,家庭积分排序前4万者可直接“上岸”,彻底终结摇号苦旅。
更让民众意外的是,这类政策早已在多地试水:天津为无车家庭投放3万个普通车指标,杭州允许摇号48次未中者直接申领,上海甚至将非户籍人员社保年限要求从3年降至1年。
政策转向背后,是汽车消费对经济的战略意义。2023年数据显示,汽车产业贡献了全国GDP的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
当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汽车成了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北京4万个指标预计撬动80亿元消费,全国政策组合拳或带动500万辆新增需求。
而且,北京将新能源指标优先向多孩家庭倾斜,上海打通育儿补贴与购车政策,杭州“城市大脑”通过实时调控红绿灯将早高峰车速提升70%。这些细节揭示出治理思维的进化:从简单限制购买转向精细化管理使用。
但硬币总有另一面。深圳在2023年增发2万个指标后,晚高峰拥堵指数飙升11%,给政策执行敲响警钟。更现实的矛盾在于,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远未跟上指标放量速度。广州某小区2000户居民仅有30个充电桩,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直言:“新能源车开回来,充电可能比摇号还难”。
这些“甜蜜的烦恼”暴露出城市治理的短板——当政策试图用“增量”解决问题时,“存量”基础设施的改造更需要绣花功夫。
正如专家建议,与其纠结于“该不该放开限购”,不如通过潮汐车道、公交专用道优化、智能交通系统等手段提升道路承载力。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政策最直接的馈赠或许是选择多了。天津的王先生摇号7年未中,今年通过阶梯摇号终于开上新车。而北京的积分制更折射出公平性的考量——家庭人口、社保年限、摇号次数都化作具体分值,让刚需家庭看到量化希望。
另外,除了购车指标上的倾斜,还有国家的购车补贴和地方的置换补贴,这一系列的措施下来,不就是追着喊你来买车吗?
越是要你买越是不能买,现在车已经不是车了,是电子产品加快销品的结合。如果家里有钱随便买都行,如果只是普通家庭还是开两轮吧,快捷便利。在大城市里一辆汽车从买下来就得花钱,每年的保险停车费加起来基本都要一万多,然后就是各种开支,外出要停车也要收费、违章要交罚款、维修保养要钱等等很多地方要支出,养车就像养个孩子。年限到了要年检,年检不过逼着你报废,要想继续玩就得再买一辆车,不断循环下去,玩车十几年你算算要多少支出?在市区又堵不如开两轮的,出远门不如高铁飞机,一年起码一万多的基本养车费还不如打车实在[抠鼻]
无车家庭,为什么不是摇号次数来定呢,有需求的有了,没需求的送给他也没用
政府应该先建停车场,因为无处停车,非机动车道停满了机动车。非机动车上了机动车道,造成交通事故频发,机动车速度上不去,交通拥堵严重。
摇号解决问题了吗?
国家把油车和新能源都取消购置税,你们看看会是什么情况?
路上大肉鼻越来越多
都摇号90次了是不是可以送辆车
公户车能享受国补就好了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为啥不公平点排号呢?要摇号?一个月竞价意义就是那样了
新能源指标?为啥不给油车指标?
限号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新能源[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停个B车,除了交费就是罚款,买了干嘛
再过几年直接取消了,去哪里找人买车
为什么限号,因为拥堵,不解决拥堵就放号是不是舍本逐末了
我在十八线小城市,开着自己四年的油车,每年两万公里,可远可近,挺惬意。
还是把口袋捂紧吧
买完了再收割[得瑟]
政府补贴2个月没动静
堵上加堵[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开放车牌引起的一连串问题,道路交通堵、到处停车难、社区居民为停车位之事闹矛盾,这么多车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吗?就业形势这么难,底层百姓有这么多钱购车、付停车费吗?
可以买但没说可以让你开
车都要停大街上了 还在可劲卖
前几天广汽试驾车直接开到我门前,求着试驾体验,在厚脸皮和大优惠的轮番攻击下,我的防线终于崩溃,结果就是交订金签合同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车是买了,但是由此又会加剧停车难,道路拥堵怎么破?
电动四轮不行,想活着。
政策都不好啥幺蛾子都没用,这就是没核心技术的后果,管理制度太垃圾
确实需要车那你就买,可有可无则不买,现在交通如此发达,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面子买车。偶尔需要用车那么就租辆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