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式打卡“有福之州”——榕城行

小琪生活独而不孤 2024-05-12 10:22:05

五一假期从平潭站去福州的火车买不到坐票,站了半个小时到了福州南。平潭站设计采用了平潭岛石厝的元素,也还别致。站对面的现代建筑意味着小岛也要开始现代化了。福州南站很大,宾馆的人说在站内要走四十分钟,弄得我们提早去坐车,害怕误了点。福州南站大则大矣,什么店也没有,没有餐馆,连买个手信的店也没有。

早上十点左右到的福州南,行李一寄存就马不停蹄直奔福州北边的福道。

福道其实是福州的城市森林步道,有点像广州的云道,福道用的是纯一色的钢架,感觉比广州云道还是要漂亮一些。福道采用的钢架镂空设计据说得了好多奖,什么国际建筑奖、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新加坡总统设计奖、人类城市设计奖等等。福道贯穿好几个公园,环线总长约19千米。一看这么远,加上阳光暴晒,两个队友萌生退意,于是在钢架上烤了不久就下来了。在骄阳中能看到蓝花楹和台湾相思树开花还是很开心。第一次见到台湾相思树的花,小小花朵不咋起眼,可是那香气真是浓郁!

左海公园与西湖公园相邻,我们就一路从左海公园逛到西湖公园。

来到福州,感觉自己没文化,好多字不认识。“古堞斜阳”的“堞”字不认识,查了字典,解释是:读作堞(dié),指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古堞斜阳”为福州西湖古景之一。

出了西湖公园,其实走着就能到三坊七巷。三坊七巷人太多了,和我脑海里的印象完全不一样,整一个“买家秀”和“买家秀”。看来要想“卖家秀”的效果只能用无人机,从上帝的视角看世界。

“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人山人海的,不能全走完,逛了郎官巷、塔巷、黄巷和光禄坊。见到“黄巷”有些兴奋,自己姓黄似乎沾了光。

三坊七巷名人多多,林则徐,沈葆桢(林则徐的次女婿),海军之父……名人故居、博物馆多得看不过来。福建民居与广东民居以及徽州民居还是有差别,有些房屋的玄关造影设计还是蛮好的。那棵大大心形树是必打卡之地,但是拍照怎么也避不开“亲戚”。

在这才晓得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买现做的茉莉花饼和桂花饼,茉莉花饼很香但是馅有点腻人,还是桂花饼好吃。

这三个字又难倒我了。“翍均尻”(音:pī yùn ju),为嘉庆年间林则徐为亲家刘家镇所题。

又去上下杭,吃到了“顺风顺水”豆花,上面的茉莉花有些干涩发苦。上下杭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号称“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有好些旧会馆,现在比较热闹的是永春会馆。有许多老建筑,如南方日报社和中平旅社。据说中平旅社是百年前福州著名的西餐厅,即1914年创办的“嘉宾洋菜馆”,宾客主要是各国领事馆、洋行人员、新派学生等,1975年改为“中平旅社”。

穿过“闽江之心”,沿着茉莉大街和解放桥去到烟台山。在烟台山上走,恍惚到了香港兰桂坊。最喜欢的是模范书局,某人在那里盖章盖得不亦乐乎。店家号称有200+个印章,盖上几小时估计也只能盖个几十个。我去楼上看点小书,坐在台灯下,望向窗外,倒也惬意。窗外是模范书局的文化墙,有大红“福”字(福中藏塔),还有福道那些福州景色,忽然发现福州的白塔和乌塔还没有去,行军式打卡终究还是打不全啊!以后再去吧!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