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疾病引起的癫痫,不多见,但诊断却不难!

神时经 2024-05-26 02:54:39

作者: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余智

癫痫是一种以反复癫痫发作为表现的慢性脑部疾病,其主要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疾病的发作有反复性和短暂性特点。发病原因包括脑血管病、大脑皮质发育障碍、颅内肿瘤及中毒、颅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并且可能与遗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癫痫”数十年、其病因很少见、但临床诊断却不难的病例。笔者想借此与诸位同行再认识一下这个神经内科的少见病,加深读者对该病的印象。

病例

患者,女,55岁,小学文化,浙江淳安人。

主诉:反复肢体抽搐50余年,再发2天。

简要病史:患者5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及双眼上翻,症状持续约数分钟后自行恢复,无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无头痛及头晕,醒后自觉全身乏力,曾拟“颅颜面部血管瘤病继发癫痫”行丙戊酸钠缓释片1片/次,2次/天控制症状,但服药不规律,症状反复。2天前再发上述症状,故来院求诊。

既往史:平素高血压病史,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1片/次,1次/天,血压控制尚可。3年前因癫痫发作致外伤性骨折及其手术史。

体格检查:意识清醒,MMSE评分26分,精神欠佳,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侧上肢肌力V级,双侧下肢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左侧颜面部多发片状紫红色斑疹,左侧颜面部皮肤较右侧肿胀且增厚(图1)。

图1 患者左侧颜面部多发片状紫红色斑疹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脂、血凝、肝炎系列及梅毒滴度均无异常。

24小时动态脑电图未见明显癫痫波。

CT平扫提示:左侧额顶颞枕叶见多发片状钙化影,呈脑回状改变,左侧脑实质似稍萎缩,相应位置颅板增厚(图2)。

图2 患者CT平扫影像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头颅MR平扫+增强扫描提示:两侧大脑半球不对称,左侧稍小,左侧大脑半球脑沟、脑池增宽,可见迂曲血管,邻近脑膜增厚。两侧脉络丛内见结节样异常信号,右侧较大,直径约14 m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增强后边缘强化(图3)。

图3 患者头颅MR平扫+增强扫描影像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那这个患者的癫痫病因到底是什么呢?

患者病史数十年,反复发作性癫痫,丙戊酸钠缓释片控制症状疗效较满意,体格检查主要见左侧颜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头颅MR平扫+增强扫描提示左侧大脑半球脑沟、脑池增宽,可见迂曲血管,邻近脑膜增厚。根据该患者临床与影像学典型表现诊断不难,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对,就是Sturge-Weber综合征(SWS)。

Sturge-Weber综合征

(一)疾病概述

SWS即脑颜面血管瘤病,又名软脑膜血管瘤病、脑颜面三叉神经区血管瘤病等,是一种涉及大脑、皮肤和眼部的血管畸形[1],一般出生即可发现,常为单侧发病。临床少见,发病率约0.002%或更低,儿童多见,为散发,无明确遗传倾向。

(二)病理改变

软脑膜血管瘤由薄壁静脉型血管组成,易发生淤血和血管壁纤维化,使钙质沉积发生缺氧和皮层钙化,进一步导致胶质增生,受累半球脑组织萎缩[2]。SWS颅内病理改变基础是覆盖大脑皮层的软脑膜血管瘤,基于软脑膜的解剖特点,颅内其他病理改变都是软脑膜血管瘤的结果。

病侧脑室脉络丛发生的异常改变,在病理上与面部和软脑膜血管瘤同属血管瘤范畴,因脑浅静脉的引流受到软脑膜血管瘤的影响,血流经侧支分流到深静脉,故病变还常合并髓质静脉、脑室周围静脉和室管膜下静脉的扩张,甚至伴发静脉血管瘤。

(三)临床表现

1. 颜面部血管瘤:位于颅内血管瘤同侧,高于皮肤,呈紫红色,多见于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亦可见于唇舌及其他皮肤。

2. 反复癫痫发作:大约90%的患者有此症状,可为单纯部分性发作或全身强-阵挛性大发作,部分患者病灶的对侧常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与同侧偏盲等局部定位体征,大约2/3的患者会有此症状。

3. 精神智能障碍:以隐渐发展的记忆障碍最多见,其他尚有轻度精神错乱、性格改变、淡漠、语量贫乏、兴趣减退、妄想、回答问题缓慢或不切题等,50%患者合并智能减退。

4. 眼部症状:常表现为血管畸形同侧青光眼,还可有同侧偏盲、瞳孔异常、视力减退、管状视野、虹膜缺损、角膜血管翳、晶状体浑浊甚至脱位、白内障等,多见于血管畸形累及上睑或额部的患者,但小儿不明显。

(四)CT影像表现

1. 脑回状钙化:为该病特征性表现,CT扫描可早期发现,即局限性脑萎缩的皮质下见花纹状钙化影,轮廓似脑回。

2. 病侧半球的萎缩:以顶枕区或额顶区最常见,局部脑沟明显加宽、加深,蛛网膜下隙扩大,伴纵裂池及侧裂池扩大,萎缩范围超过了软脑膜血管瘤病及皮质钙化范围,相应位置颅板增厚。

3. 增强检查:钙化区及钙化灶周围可见明显强化,如有同侧脑室内脉络丛的血管瘤病时,增强后可显示脉络膜丛血管瘤明显强化。但如钙化较多,增强现象往往被掩盖。

(五)MR影像表现

MR显示病侧大脑半球沿脑沟、脑回解剖走形的曲线样及带状低信号影[3],较CT显示线样钙化明显增多,其中在T2WI像显示病变更敏感,周围见血管流空影,MRI对病变范围的显示较CT精确。

本病常合并同侧脑室扩大,脉络膜丛增大,CT平扫不易显示侧室脉络丛和脑深静脉的异常,MRI可显示出来,增强MRI显示明显强化。

(六)治疗

本病侧重于对症治疗,癫痫应用抗癫痫药控制,偏瘫行康复治疗,面部血管瘤行整容术或激光治疗,但可反复出现,部分患者可行脑叶或半球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Castillo-Rangel C, Marin G, et al. Atlas of Nervous System VascularMalform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J]. Life (Basel), 2022, 12(8): 1199.

[2] Nguyen V, Hochman M, Mihm MC Jr, et al. The pathogenesis of Port Wine Stain and Sturge Weber Syndrom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Genetic Alterations and Aberrant MAPK and PI3K Activation[J]. Int J Mol Sci, 2019, 20(9): 2243.

[3] 方芳, 吕雪飞, 张丹丹, 等. Sturge-Weber综合征颅脑与面部血管瘤影像表现及其机制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2, 41(8): 1398-1402.

编辑 | 董晓慧

审核 | 柳海霞

0 阅读:28

神时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