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余晖(二九)蔡攸是蔡京的长子,父子俩为何长期对立内斗不休

惊心探索古今 2024-04-26 19:03:02

蔡京是北宋末年有名的奸臣,他深受宋徽宗赵佶的宠信,掌控北宋朝廷二十余年,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蔡京当政之时权倾朝野,力压韩忠彦、曾布、赵挺之、张商英、王黼等宰相,四次拜相四次罢相,是罕见的政坛不倒翁。他之所以在朝廷中如此屹立不倒,除了宋徽宗赵佶的宠信外,也与他的长子蔡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让人感到奇怪的,后来蔡攸与蔡京长期不和,父子俩内斗不休。蔡京被罢相的事件中,有两次就是遭到了儿子蔡攸的暗算。因此很多人感到不解,蔡攸为何非要将蔡京拉下宰相之位呢?

要解释蔡京和蔡攸父子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还要从蔡攸的崛起说起。在很多后世的文章中都说蔡攸的崛起是靠着蔡京,认为蔡京受到宋徽宗赵佶的重用,所以蔡攸因为父亲的原因在官场上青云直上,成为赵佶的心腹。这种说法其实是想当然的,蔡攸被赵佶看重不但与蔡京关系不但,反而是蔡京得益于蔡攸和赵佶的关系,才进一步成为了赵佶重用的大臣。从史书材料上看,蔡攸和赵佶关系的走近,还在蔡京之前。早在宋哲宗元符年间,蔡京出任翰林学士承旨的时候,蔡攸就以裁造院监守的身份结交了赵佶,当时赵佶还是闲散王爷。

史料记载,当时退朝的端王赵佶常和到裁造院的蔡攸遇到。蔡攸每次都恭敬的让路,表现得谦恭有礼,让赵佶很有好感。宋哲宗赵煦去世后没有子嗣,皇太后向氏扶持了赵佶登基称帝。宋徽宗赵佶掌权后利用蔡京打击新旧两党,先后贬谪了韩忠彦、曾布两位宰相,将蔡京扶上了宰相之位。

与此同时赵佶也很看重蔡攸,赐其为进士出身,拜为秘书郎、以直秘阁、集贤殿修撰,编修《国朝会要》,两年内便升至枢密直学士。蔡京拜相后,赵佶又让蔡攸做龙图阁学士兼侍读,详定《大城图志》,修《大典》,提举上清宝箓官、秘书省两街道录院、礼制局。

从这个史实来看,蔡攸的崛起并不是蔡京扶持的,而是两人几乎同时得到了宋徽宗赵佶的重用,所以没有谁必须依靠谁的问题。前文讲过,蔡京的崛起是走了童贯路线。他通过童贯向赵佶敬献书画作品,于是攀上了赵佶的高枝。与才华横溢的蔡京不同,蔡攸就是个浪荡子,没有父亲的才华。他能做官靠的是朝廷恩荫制度,所以一开始只是裁造院的小官,也没有参与科举考试。他能够被赵佶看中,完全是因为他是赵佶的玩伴。赵佶在当王爷时期就出了名的轻佻浪荡,多次被当时的宰相章惇批评,他和蔡攸可谓是臭味相投。

赵佶当了皇帝后,将蔡攸等玩伴招入宫中陪玩,甚至留在宫中赐宴。蔡攸穿上短衣窄裤、涂抹青红,夹杂在歌舞艺人、侏儒中,说很多市井无赖、淫夫荡妇的戏谑浮浪之语,来博取赵佶的欢心。因为有了这层关系,蔡攸成为了赵佶的心腹,连他的老婆宋氏都能经常进宫。蔡攸知道赵佶崇信道教,于是和道士林灵素搞出各种神迹,来证明宋徽宗赵佶的伟大。赵佶在这方面好大喜功,于是听从建议将自己封为道君皇帝,还在全国大修各种道教宫观。可以说蔡攸受到赵佶的重用,与他的父亲蔡京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在父子俩受宠之初,两人的关系还是比较和睦的,在朝廷事务上互相扶持。当时蔡京受到新旧两党的弹劾,蔡攸多次在赵佶面前为蔡京说情,帮助蔡京保住了宰相的权位。但随着蔡京的权势一天天增大,父子俩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最后闹到蔡攸另立门户,与蔡京分庭抗礼的程度。蔡攸多次在背后组织朝臣弹劾蔡京,各种阴谋诡计暗算,甚至上书请赵佶赐死自己的弟弟蔡绦。蔡京一生四次拜相,也四次罢相,其中有两次就是被蔡攸拉下马的。蔡攸也提出替代蔡京在朝廷的地位,出任朝廷宰相,但宋徽宗赵佶并没有答应他。

综合史书上各方面的记载,蔡攸和蔡京父子二人长期内斗不休,其根本原因才是在对朝廷权力上分配的矛盾。蔡京长期出任宰相,可以说是权倾朝野。而蔡攸虽然是宋徽宗赵佶的心腹,官位也是朝廷重臣,但距离宰相总有一步的差距。就连比他晚来的王黼都当了宰相,他却依然没有能够拜相。从他拜相的艰难来看,蔡京是有着很大的阻碍的。蔡京贪恋权位,占着宰相的位置不放。朝廷的两个宰相位置,不可能都姓蔡,所以蔡京一日不退位,蔡攸就不可能上位。所以蔡攸为了自己当宰相,把蔡京拉下马也是一种考虑。

另外在蔡攸的眼里,蔡京能坐稳宰相 的位置,他是出了力的。蔡京当宰相初期,面对各方面的弹劾。如果不是蔡攸利用给赵佶当陪玩的机会各种求情,蔡京不可能成为后来权倾朝野的奸相。但是蔡京坐稳宰相位后并不重用蔡攸,而是很重用蔡攸的弟弟蔡绦。

在蔡京晚年,因为年纪太大已经无法执行公务,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让蔡绦代为执行。蔡绦每次上朝,侍从以下都拱手相迎,低声耳语,堂吏数十人,怀抱案卷跟在后面,就像面对蔡京一样,派场非常的威风。蔡绦借用蔡京的权势,让妻兄韩稆为户部侍郎,建宣和库式贡司,收刮各地的财富供赵佶享乐。

由于蔡绦在朝廷中胡作非为,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大家纷纷都上书弹劾。蔡攸抓住这次机会弹劾蔡绦,并且将蔡京拉下水,经过一番谋划后终于让宋徽宗赵佶下决心罢免了蔡京的宰相之位。但是在蔡京罢相后,赵佶并不同意蔡攸当宰相。因为蔡攸真的没有什么才华,可以说就是个纯混子。让他陪玩是没有关系的,但国家大事他真的处理不了。蔡京虽然大奸大恶,但他的才华也是朝野公认的。在苏轼去世后,宋朝在书画方面的大家,能超过蔡京的寥寥无几。而蔡京对于政治斗争和军政大事的处理,更不是蔡攸这种混子能替代的。

但蔡攸并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要当宰相,所以各种阴谋诡计全部用在了与父亲的内斗方面。在他看来,他才是蔡京真正的继承人,而不是被蔡京重用的弟弟蔡绦。蔡京一辈子纵横官场,从宋神宗时代起就是朝廷重臣了。在朝廷内斗中几起几落,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人生的巅峰。蔡京的崛起前半辈子靠的是弟弟蔡卞,后半辈子靠的儿子蔡攸,所以蔡攸认为蔡京没有将权力交给他是个错误。正是出于这种对朝廷权位的追求,蔡攸非要把蔡京拉下马不可。只要他成了新的宰相,就能顺利继承蔡京的政治遗产,成为蔡家的代言人。

对于宋徽宗赵佶而言,蔡家父子长期内斗,也让他非常放心。按照宋朝权力制衡的政治传统,他让蔡京长期把持宰相之位本就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他先后提拔了童贯、王黼等人来制衡蔡京,又不时的利用蔡攸将蔡京拉下宰相之位,避免其权力过大,尾大不掉。蔡氏父子分庭抗礼的局势,既对蔡京的权势造成了制衡的状态,也分薄了蔡家在朝廷中的势力,更有利于赵佶控制朝廷大权。可以说蔡氏父子之间恶劣的关系,和争权夺利的状态,有很大一部分是赵佶故意为之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把宰相大权放心交给蔡京。

在宋徽宗赵佶末年,蔡京已经年近八十老眼昏花,还坚持把持相位,很大程度上是蔡攸造成的骑虎难下之势。如果他直接交出权力致仕,蔡攸很可能直接接收他的政治遗产。以蔡攸对蔡绦的仇恨,必然进行打击报复。蔡绦是蔡京最喜欢的儿子,他在位一天,蔡攸都不敢轻举妄动。站在个人能力的角度,蔡攸也没有能力接蔡京的班,如果让他借机上位,很可能直接搞得蔡家的小集团崩溃。如果让蔡京的政敌抓住机会发起弹劾,蔡家很可能就此倒塌。所以蔡京宁愿让蔡绦代替他处理政务,也不交权给蔡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就是在这种内斗不休的政治环境下,宋朝逐渐迎来了靖康之变的危机。宋徽宗赵佶完全被蔡氏父子营造的盛世幻境所迷惑,自己好大喜功的性情也助长了这种风气的蔓延。他们都没有意识到,经过几十年的胡作非为后,国家的根基早已在这种阴谋论治国环境中崩塌,政治上的腐朽已经让国家摇摇欲坠。这就想老态龙钟的蔡京一样,身体已经完全垮了,连最简单的事都完不成。面对金国大军的突然南下,腐朽的宋徽宗朝廷突然崩塌,国家到了危亡的边缘。等到完颜宗翰的大军兵临东京汴梁城下,赵佶才从梦中醒来,已经没有机会了。

0 阅读:41
评论列表
  • 2024-04-28 13:05

    據說北宋趙佶皇帝🫅時的崇寧重寶錢🪙的字款乃係蔡京所題字留念deha😄[呲牙笑][并不简单]

惊心探索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