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狂风暴雨,西方媒体这一轮对中国的污蔑可谓丧心病狂

大家支一招 2024-04-13 01:51:17

笔者注意到,最近一周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的舆论战。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宣传对象不再是西方国家的民众,宣扬所谓中国威胁论,而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离间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似乎才是它们的核心目标。

更令人心惊的是西方媒体的角度和手段,总结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工业化不会再创造奇迹,发展中国家复制中国经验并不能获得成功。

它们的主要依据包括,“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制造业所创造的价值已不足以支撑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亚洲四小龙与中国依托工业化实现富国强民已成为不可复制的历史”。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必须依托政府基础建设的投入,这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模仿中国的成功之路时,背负了深重债务,远超工业化本身所带来的经济增量,最终落入债务陷阱。”

第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法实现工业化的罪魁祸首。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占到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基本已经堵死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试错机会。”

“中国制造业的过剩产能正在席卷全球,中国企业进入其他发展中国家,并非为了帮助他们实现工业化进程,而是为了输出过剩的产能并借此建立垄断市场。”

第三,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是竞争关系,而不是竞合关系。

“中国早已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披着发展中国家外衣的发达国家,中国并不是南方国家中的一员,无法帮助南方国家实现工业兴国。相反南方国家是中国过剩产能和产品的倾销对象。”

“廉价劳动力不再是优势,技术和创新能力才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依托廉价劳动力已经穷途末路,只有依赖西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才有进步的可能。”

老实说,看到西方媒体最近的宏篇大论,笔者是无比震惊的。很难想象西方记者是如何做到心安理得地胡说八道,毫无廉耻地颠倒黑白。

对此,笔者也只能提出自己的三条看法。

第一,发达国家是如何成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何还是发展中国家,其中的原委,略懂世界史的西方记者不会不清楚。而历史进程也不断提醒我们,殖民主义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从国家殖民主义转化为经济殖民主义。

发展中国家看似独立自主,但经济命脉依旧掌握在西方霸权手中,从来就没有被一个发展中国家掌控,何来一个发展中国家阻碍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道理?

第二,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从没有过共同富裕的先例,未来也不会有,无论是国与国还是国与民皆是如此。所以美国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墨西哥才有了“离美国太近,天堂太远”的悲鸣。谁在真诚合作,谁在敲骨吸髓不言自明。

第三,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讲逻辑、讲脉络、讲规律的,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跳过历史发展阶段而发展的。

如果我说有个原始的狩猎部落,能够跳过农耕文明,直接发展到工业社会,大家一定觉得愚不可及,可为什么很多人却笃信,跟着西方的技术神话走,就能从农业社会直接迈入信息社会?

西方国家这一波的媒体炒作的用意,自然是司马昭之心,核心就两条:把中国的成功崛起归为不可复制的特例,继而把中国产能威胁灌输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达到离间目的;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的队伍里剥离出来,使发展中国家无法形成对抗西方的合力。

看来讲好中国故事的确任重道远。

0 阅读:1

大家支一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