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物志4罗珠:他由长沙迁居豫章,成为江西罗氏开宗始祖

浊酒史话 2024-03-01 13:43:49

江西罗氏是中华罗氏的主干之一,也是江西姓氏中的大姓。江西罗氏,从西汉至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这一篇,我们来讲讲江西罗氏的始祖——罗珠。

罗珠

罗珠,字怀汉,号灵知。他的祖先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罗国国君。罗国与楚国出于同一支祖先。相传他们都是祝融吴回之后,而吴回是上古颛顼帝高辛氏的曾孙,轩辕黄帝的六世孙。吴回曾经担任颛顼帝的火正,即“掌火之官”。因此,罗国与楚国都崇尚火。

另有一种说法.罗国与楚国先民最早居于罗山(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为芈姓部族。在商高宗武丁时期,由于受到商朝军队的攻击,居住在罗山的芈姓部族向西逃难,迁居到今天的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境内。后来,随着周人在西部的崛起,芈姓部族又沿着汉水南下,迁居到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和襄阳市宜城市一带。尔后,芈姓部族分成数支。一支居于汉水支流丹水和淅水的交汇处,这就是楚人。另一支留在房县,这就是罗人。

商周时期罗人迁徙图

秦嘉谟辑补《世本》:“周大罗氏掌鸟兽。其后氏焉。”

《礼记·郊特性》云:“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

《周礼·夏官·大司马》:“罗弊致禽以祀枋。”

“罗”有“罗网”之意,因此,多部古籍称罗国祖先擅长捕鸟,曾担任周王朝的捕鸟之官。后来,由于参与周武王伐纣,罗国与楚国一样,被周王封为子爵,即“罗子国”。春秋时期,随着同宗楚国的崛起,罗国被楚国所灭。罗国宗室子孙也以“罗”为姓,在楚国内部任官,逐渐成为楚人的一部分。战国末年,罗姓族人居于楚国的长沙地区。

西周至春秋早期的罗国

相传在楚考烈王十八年,公元前245年,在今天的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东乡沔江,罗国国君后人罗君用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罗珠。这是罗君用的第二个儿子。

秦末,罗君用是秦朝长沙郡的县令。因此,罗珠小时候得以在长沙罗汉峰读书。罗汉峰上有一处名叫罗汉尖,相传这就是罗珠读书之处。长大后,罗珠北上游学,与萧何、张良等人交好。后来刘邦取天下时,罗君用直接率部归顺刘邦。在一次督运官铁的过程中,罗君用的船只在洞庭湖遭遇风暴而倾覆,船毁人亡。刘邦闻讯后十分难过,考虑到罗君用是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殉职,而罗君用之子罗珠又颇有才干,于是就任命罗珠为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掌管农业的官)。

灌婴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罗珠跟随汉御史大夫、车骑将军灌婴南下,参与平定豫章郡,立有大功。随后,灌婴采纳当地大户章文的建议,按照章文所献地图,兴建南昌城,并由罗珠配合,主导南昌的建城工作。从此,罗珠将家族从长沙迁居于豫章,并在南昌城外的西山(今梅岭)居住。

后来,罗珠回到朝中为官,直到汉高祖去世,汉惠帝继位,吕后临朝。因不满吕后临朝称制、架空皇帝,再加上罗珠刚直不阿的性格,罗珠遭到朝臣排挤。高后5年,公元前183年,因看不惯吕后迫害刘邦时代的有功老臣,年已62岁的罗珠称病告老,辞官回到豫章郡郡治南昌县外的西山(今南昌梅岭)居住。

南昌梅岭洪崖

罗珠仿效归隐山林的张良,在西山的洪崖结草为庐。为此,他曾说:“昔日张子房(张良之字)为赤松之游,吾今为洪崖之游”,以此表明自己“上承远古洪崖之志,下与禽鸟为乐”的志向(洪崖先生即伶伦,相传上古时期,他曾为黄帝创制音律,发明音乐,后来隐居于西山,就是现在南昌城西的梅岭)。隐居后,罗珠取字“怀汉”,以示“不忘汉室,与吕氏斗争”之意。

相传罗珠喜欢种植茶叶和柏树。归隐后,罗珠在西山之下、草庐之旁遍植柏树和茶树。后人称这些茶树和柏树为“罗汉茶”、“罗汉柏”。由于当地环境适宜,再加上罗珠种植茶树尽心尽力,因此,这里出产的茶叶都有特别的香味。

罗珠墓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罗珠以九十一岁的高龄去世。相传后人将其安葬于今天的南昌市新建区太平镇西山大岭山巅。罗珠墓前后遍植茶树,茶叶芳香四溢。

罗珠原配张氏,死后追赠许国夫人,葬于今新建区忠孝乡黄古巷侧茅园,今铁柱宫面岭。罗珠副配吴氏,死后追赠萱国夫人,亦葬于忠孝乡,离铁柱宫五里的槽坊乌龟岭埂上。明朝万历年间,罗珠之后、南昌县柏林罗氏罗斗山在忠孝乡槽坊安置了祭田一百三十八亩,房屋二所,柴山一处,以及园地数座,来祭祀先祖罗珠。其后,子孙在此开垦田地,繁衍生息。

罗珠副配吴氏,为其生下罗居厚、罗知正、罗宣礼、罗成通、罗子成、罗诋德六子。此后,六子在当地繁衍生息,渐成大族。罗珠也成为豫章罗氏、即江西罗氏的祖宗。罗珠后代众多。在晋朝,有罗企生、罗遵生。在明代,有罗洪先。而罗洪先这一支,已经是罗珠后代中迁居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的支属。另外,本文所述罗珠生平故事,便是根据罗洪先的记载而写。

文末再提一句。留在南昌的罗珠后代,如今被称为柏林罗氏,居住于南昌县小蓝经济开发区金湖管理处柏林村。柏林罗氏在今天也是南昌大姓之一。

0 阅读:1

浊酒史话

简介:品茶说历史,煮酒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