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哪些房子值钱?住建部解释“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下清楚了

海蓝聊房 2024-03-30 14:14:08

近两年,“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几个字频繁出现在各种会议、文件以及相关媒体的报道中,而且与之相关联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例如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大工程,比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又或者“商品+市场”双轨制等等。

可与这些相比,新模式的“机制”才是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定调,是重中之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包括未来可以预见的政策,其实都是基于“机制”来展开的。另外通过机制,我们也可以大体分析出未来哪些房产更值钱。

对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机制的相关问题,住建部部长倪虹进行了解释,用原话来说,分为两点:一是建立“人、房、地、钱”4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二是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接下来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个机制,“人、房、地、钱”四要素联动,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

以人定房,是根据需求端来决定供应端,而需求端的变化,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目前城镇化虽然还在继续,但已经进入后半段,速度大大减缓,在这种情况下,创造出的购房需求有限,与过去不是一个量级;

第二是人口流动,整体情况来看,一二线城市发展好,机会多,配套更完善,因此人口持续流入,住房需求相对旺盛,而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住房需求不断萎靡;

第三,人口下降,从2017年开始,新生儿数量开始持续下降,2022和2023又出现人口负增长,如果新生儿数量无法逆转,改善需求和新生人口在未来的购房需求也会持续降低。

除此外还有另外一点:需求端想要什么样的房子?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住有所居”,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刚需,对于新市民、青少年、基层工人等低收入家庭而言,他们不敢奢望住得有多好,只希望先有一个家来解决最基本的居住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住有宜居”,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家庭,从“有得住”升级为“住得好”,对住房面积、配套、环境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知道人口变化趋势,也知道需求端想要什么房子,那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以房定地”。

针对人口变化对房地产的影响,就要从根源上入手,对土地供应进行控制。

如果当地人口少,外流严重,房子库存大,肯定要减少或停止供地,优先消化库存,防止库存增加而引发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反过来就要多供地,当然,像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可以通过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方式盘活存量用地。

针对不同住房需求,目前也已经确定,要通过“保障+市场”双轨制来解决,用保障房来满足“住有所居”,用商品房来满足“住有宜居”。

此外从数据来看,全国各地共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08万套(间),可以解决1500万人的住房困难,可在3亿人的庞大需求面前,有些微不足道,可以预测到,未来几年里,政府会大力建设和供给“租赁+配售”这两类保障房。

最后一点是“以房定钱”,说白了就是融资,让开发商合理控制融资规模,合理选择融资渠道,以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

第二个机制,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之前说过,中国房地产报在线发起了一个调查问卷,其中超6成购房者对房产质量不满,有超过90%的人遇到过延期交付、项目烂尾、捆绑销售、虚假宣传、开发商不兑现承诺等问题。

掏空积蓄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买个“垃圾”,这足以让购房者崩溃,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所以现在提出“完善管理机制”,既可以维护购房者利益,又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当然,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不仅仅包括房屋质量,还包括融资,现房销售,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专项制度。

看完有关房地产的定调,未来哪些房子保值增值能力强,答案也就明确了。

面对人口流动,一二线城市的房子无疑是好的,尤其是核心地段,保值增值能力会更强,这一点,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其实都是一成不变的。

但要注意一点,在这种趋势下,一二线城市的好房子与普通房子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普通房子量大,而且与好房子相比,受到保障房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如果没有好位置好配套,变现都会比较困难,更别提保值增值了,相比之下,好房子更具稀缺性,保值增值能力没得说。

而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就算是能严控土地供应,供大于求的状况也很难改变,毕竟现在的库存实在太大,如此一来,房产贬值恐怕成为绝大多数小区的最终结果。

有人或许想说,三四线城市库存大,为什么不收购房子用作保障房呢?原因很现实,这些城市,房价普遍低一些,若大力建设保障房,尤其是配售型保障房,二者价格不会相差很大,对商品房市场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所以可以看到,现在三四线城市的保障房建设和供给规模并不大,比如根据澎湃新闻的消息,烟台2024年第1批政府公共租赁住房只有45套,这个规模与一二线城市是没法比的。

回到正题,按照住建部部长倪虹的说法,新模式下,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有发展、有未来,再结合“完善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的定调,说明在质量上,新楼盘更有优势。

这里提一嘴,这些新楼盘,是楼市企稳后的新楼盘,或者是现在底价拍得土地后建起的楼盘。

与这一观点相同的是现在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当前这批新楼盘的质量可能不太好,原因是开发商负债前行,而国家又要求“保交楼”,面对巨大压力,开发商能省就省,不能省就变着花样省。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道理,也怪不得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都跑去买二手房了。

0 阅读:135

海蓝聊房

简介:说说房产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