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家嘴环形高架的晚高峰车流中,中控屏突然自动切出《卡农》钢琴曲——这是车载AI Agent捕捉到我皱眉频率超过阈值后,从2000首曲库中筛选的降压BGM。智己L6的智能觉醒,正在重新定义人车关系的边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AI Agent:读心术般的数字副驾
当我说"想喝咖啡"时,导航并非简单搜索最近门店,而是结合剩余续航、实时路况及我的点单历史,规划出能顺路取餐且不绕行的路线。更震撼的是语音指令"把刚才拍的车窗晚霞发朋友圈",系统自动调用9宫格AI修图,在信号灯变绿前已完成带定位的图文推送。这种穿透表层指令的深度意图理解,让车机不再是冰冷的中控台,而进化成会思考的出行管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IM AD3.0:预判未来的驾驶脑
通过军工级鱼骨减速带时,智驾系统没有机械执行居中策略,而是像老司机般主动右偏15cm,用轮胎最厚部位碾过凸起。面对突然加塞的外卖电动车,车辆不是急刹而是向左微调0.3米,在后车逼近前完成避险空间重构。这种基于30亿公里训练数据的博弈算法,让自动驾驶拥有了人类特有的"防御性驾驶直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场景革命:破解都市出行密码
在徐家汇逼仄的弄堂里启动"一键脱困",车辆自动记忆最后50米轨迹倒车,毫米波雷达持续扫描两侧石库门砖墙间隙。当ETC天线还隐匿在雨雾中时,车机已完成无感支付预授权,收费站通行时间压缩至1.8秒。最惊喜的是"贵妃椅模式"下,AI会联动香氛、座椅按摩和天幕透光度,在20分钟内打造出深度小憩的生理节律环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程途中,HUD突然投射出彩虹光晕——这是系统监测到副驾心率下降后触发的清醒提示。此刻突然醒悟:智己L6的智能化不是功能堆砌,而是用18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构建的感知网络,持续破译着都市人的出行DNA。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车辆开始理解驾驶者未说出口的疲惫时,人与机器的关系,正悄然迈入共情时代。
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