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二首·其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一句劝学惜时的格言,也是小学作文出场率颇高的开场白,由于名气实在太大,总被误认为是浑然天成的完整诗句,还被张冠李戴给唐朝诗人王贞白。其实这不过是明朝启蒙读物《增广贤文》的二创,原创确实是王贞白,出自《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也很郁闷啊,改编逼死原创了属于是。
江西庐山五老峰下,中唐诗人李渤曾隐居读书,因与白鹿相伴,自号"白鹿先生",此地遂称白鹿洞。
约百年后的春日里,另一位书生也来到白鹿洞中伏案苦读——王贞白将全部心神浸入周情孔思,直到听见道人引笑,才惊觉窗外已是暮春时节。
于是感慨道:“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说自己在白鹿洞读书非常刻苦,经常达到忘物的境界,不知不觉便到了暮春时节,时间过得真快啊,每一寸光阴都像黄金那样珍贵。
他用这首诗描写自己读书入神的状态,以至于完全忘记了时间,春天都快过完了竟然一点也没有发觉。
若不是忽然有道人路过逗笑,只怕他都还在书中与周公孔子一道神游钻研呢:“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句虽然名气不如前文,我却觉得更有意思,王贞白这个“书呆子”(加引号的啊)给人一种反差萌——本应超脱尘外的修道者,反而唤醒了沉迷书籍的书生。
要知道,修行之人讲究静心养性,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一类人,但王贞白这个“书呆子”(加引号的)他读书入神的程度,竟比修道之人更甚,以致于要道人来对他引笑,才从书中抽出神来,偷得片刻放松。
王贞白珍惜光阴,光阴也不负贞白,多年以后,王贞白进士及第,又七年授校书郎。这中间他还随军出征保国御敌,有过一段从军生活,出征前写下《拟塞外征行》:“鼓声遥赤塞,兵气远冲天”成为晚唐边塞诗的重要注脚。
只可惜此时的唐朝日益衰微,颓势已不可逆转,太宗复生恐怕也难力挽狂澜,更何况王贞白?随着黄巢一把大火,这位以笔为剑的士人也只能无奈退隐,回到家乡江西。
归隐的王贞白并未闲云野鹤、不问世事,而是在家乡创办了“山斋书舍”,把自己在每一寸光阴中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后生。教学之余便同诗人罗隐、诗僧贯休等人同游唱和,这些见证过盛世余晖的诗人,共同写下了大唐最后的诗篇。
比如格外擅长锻造"半句封神"的罗隐,笔下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也有“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诘问,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这两句诗的另外半句分别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