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发布全员信:5月1日起取消员工竞业,取消隔周周六工作安排

有志青年创造者 2025-04-25 09:53:07

在互联网行业持续反思“996文化”与“内卷式用工”的背景下,小红书于4月24日发布全员信,宣布自5月1日起实施三项重大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员工竞业协议、允许离职员工申请期权回购、终止隔周周六工作的“大小周”制度。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成为国内互联网企业中最激进的员工权益改革案例,更被视作行业从“野蛮扩张”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一、核心改革:取消竞业协议与双倍加班费

根据全员信内容,小红书此次调整聚焦三大领域:

竞业协议一刀切取消:不再新增现金或期权竞业限制,已签署的协议全部解除,仅要求员工履行信息保密和不招揽义务。此举意味着员工离职后可自由加入同行企业,甚至自主创业,不再受竞业违约金束缚。

离职期权灵活处理:员工持有的期权在离职时可选择保留或由公司以“离职回购价”回购,避免因股权纠纷影响职业流动。

终结“大小周”工作制:取消隔周周六上班的安排,全员实行双休制度。此前,小红书对周六工作支付双倍工资,取消后员工月收入或下降15%-20%。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小红书的改革“直击互联网行业两大痛点”——竞业协议滥用与超时用工。他分析称,竞业协议本应保护企业核心机密,但近年被异化为“全员枷锁”,甚至保安、客服等基层岗位也被迫签署;而“大小周”制度长期透支员工健康,最终损害企业创新活力。

二、行业背景:竞业协议泛滥与加班文化异化

竞业协议与“大小周”曾是互联网企业高速扩张期的“标配工具”,但伴随行业成熟,其弊端逐渐显现:

竞业协议扩大化:据西南政法大学研究,77%的竞业纠纷涉及基层员工,某案例中一名保安因跳槽被前东家索赔20万元

。小红书全员信中直言,竞业协议本质是“企业与员工的博弈”,取消后希望“点亮一盏小灯”,推动行业信任机制重建。

加班文化形式化:小红书员工透露,此前周六上班多为“无效加班”,“领导不走员工不敢走”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双倍工资虽增加收入,但长期执行导致员工身心俱疲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娄宇认为,小红书取消“大小周”是“行业成熟期的必然选择”,企业需从时间堆砌转向效率提升。

三、员工反响:支持与担忧并存

对于改革,小红书员工呈现分化态度:

支持派:多位员工表示,双休制有助于恢复工作与生活平衡,“终于有时间陪家人”。一名内容运营称:“竞业取消后,跳槽不再提心吊胆,职业选择更自由。”

担忧派:部分员工担忧收入下降。技术部门员工算账称:“月薪3万,取消大小周后年收入减少约7万元。”此外,有员工质疑工作强度可能转向“隐性加班”:“KPI不变,活还得干完,只是不再给钱。”

对此,小红书在全员信中强调,改革旨在“建立与员工的长期关系”,并同步推出“REDacademy”与“RED Fellow Program”两大成长计划,通过跨领域知识分享和领导力培训对冲潜在风险。

四、行业影响:或引发连锁反应

小红书的“破冰之举”迅速引发行业震动:

企业效仿预期:快手、字节跳动、得物等企业曾于2021-2022年取消“大小周”,但均未同步取消竞业协议。分析人士认为,小红书组合拳式改革可能倒逼同行跟进,尤其在人社部与最高法联合整治“内卷式用工”的背景下。

人才争夺加剧:猎头机构反馈,小红书近年已成互联网人才“黑洞”,此次改革或进一步吸引厌恶“大厂病”的高端人才。

劳资关系重构:专家呼吁将小红书案例纳入劳动法修订参考,明确竞业协议适用范围与加班补偿标准,避免制度回潮。

五、未来挑战:平衡效率与公平

尽管改革赢得舆论赞誉,小红书仍面临现实考验:

盈利压力:2023年小红书净利润5亿美元,但需持续投入电商与内容生态建设。取消双倍加班费后,如何通过组织优化维持增长是关键。

管理转型:从“管控式”向“信任式”管理转变,需重构考核机制与文化价值观。员工匿名表示:“若管理层仍用旧思维推动新制度,改革可能流于形式。”

结语

小红书的改革,既是互联网行业对“人本主义”管理模式的探索,也是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能否真正打破“内卷式用工”的恶性循环,仍需时间检验。但毋庸置疑,这场始于一家企业的制度变革,已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当“信任”取代“管控”、“效率”优先于“时长”,企业与员工的共生关系或将开启全新篇章。

"加关注点我,欢迎轻触右下角点亮小爱心,点击关注即可解锁更多新闻生态深度解码!"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