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降准了!2024年楼市小阳春能来吗?

谢逸枫 2024-01-25 19:42:49

文/谢逸枫

万亿流动性的降准,对实体经济、房地产来说,是一场难能可贵的“及时雨”,可谓是雪中送炭。每次降准后,都会释放大量的流动性,对股市、楼市、汇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时隔四月,2024月1月,央行降准,意味着年内首次降准。2023年两次降准,分别是2023年9月14日0.25%、2023年3月17日0.25%,释放市场流动性约1.2万亿元(每次约6000亿元)。

如笔者预料,2024年1月PSL重新启动之后,即将迎来2024年年内第一次降准。果然来临,0.5%幅度,释放市场流动性1万亿元,预计年内第一次降息、二次降准已经是刻不容缓。

2024年1月24日,央行宣布,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月25日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并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主要目的是缓解燃眉之急,提振市场信心。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态势,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下降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复苏。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市场对央行在2024年1月15日公告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1月22日公告的1年期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维持2.5%、3.45%和4.2%不变而十分失望之后,央行释放了货币宽松的最新措施,以稳定市场情绪。

当前货币政策空间仍较为充足,存款准备金率、实际利率具有一定下行空间,有助于助力商业银行“开门红”和稳定资金面。释放长期限、低成本、稳定流动性,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为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拓展空间。

去年-2024年1月三次降准的背景、目的,都是如出一辙。即公布经济数据时,马上降准。因为去年12月、2024年1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企稳不牢固,市场缺乏流动性,需要降准为企业融资,为经济复苏助力。

考量之一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经济增长。2023年12月制造业PMI为49.00%,环比-0.40%,连续三个月在荣枯线之下走低,稳增长压力较大。财政逐步发力,货币政策配合,共同助力经济增长。

2023年10月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2023Q4各地特殊再融资债券加速发行,截至2024年1月24日,各地再融资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1.8万亿元,导致目前市场整体流动性偏紧。

23Q4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月均净投放规模为6937亿元,较22Q4提升173.82%。此次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预计能够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有助于缓解流动性压力,支撑经济稳步增长。

考量之二为维护银行合理息差水平。23Q3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为1.73%,考虑到四季度银行还受存量按揭利率调降等因素影响,预计23Q4上市银行净息差水平将降至1.70%附近,明显低于1.80%的警戒线。

叠加24年地方政府化债等因素影响,银行息差压力仍较大。以上市银行23H1末的存款为基准。降准预计可为上市银行提供9428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支持,预计节省上市银行24年利息支出超164亿元,降低上市银行负债端成本0.71BP,提振上市银行24年息差0.67BP。

2023年12月末银行再次下调存款利率,1-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下调10-25bp,而1月份MLF利率按兵不动,资产端利率维稳的前提下持续出台负债端利好政策,也从侧面反映监管维护银行息差水平态度坚决。

按照去年12月、2024年1月经济、房地产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下降,房企到位资金处于负增长的低位水平,让央行更加需要调整货币政策,最好的办法就是降准,放水,输血房地产业。

去年3月17日、9月14日、2024年1月24日,央行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0.25%、0.25%、0.5%,三次性全面降准为货币增量带来2.2万亿元资金,意味着可以给市场释放出2.2万亿元流动性,增加银行放水力,增加信款的资金量。

1月24日,降准,背后的逻辑与意义显得特别重要,释放出来的信号非常有积极性,即宽货币,稳房价。准备购房并观察的购房者,应该买房了。因为放水了,资产上涨是大趋势,这轮上涨的节奏会相对缓慢。

降准带来的市场流动性支持,对于经济、股市、房地产来说无疑是“及时雨”,以“真金白银”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同时对于持续低迷的楼市、股市,可能产生积极的正向带动作用。

具体来看,降准可以通过两种路径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其一是将有成本的MLF置换成无成本的准备金。其二是释放出更多的资金给市场,降低机构的资金成本和净息差压力。因此,可以降低金融机构资本成本100亿元-150亿元。

第一,此次降准下调了0.5%,预计释放约1万亿元中长期流动性。

第二,此次降准之后,预计年内至少还有1次-2次以上的降准空间。

第三,此次降准之后,降息预期非常强烈,预计下月降息。

2023年12月中国CPI与PPI分别为-0.30%、-2.70%,连续多月在负区间运行,经济增长压力整体较大。此次降准叠加2023年底存款利率再次调降,银行负债端成本有望得到有效改善。

稳增长目标之下,可能进一步降息。降准为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改善银行负债端成本,在保障银行息差水平稳定的前提下打开降息空间。经济稳步复苏,需求修复有望带来银行量价改善。

第四,释放稳增长、防风险,促转型,宽货币、提振信心的导向信号。

第五,总体上有助于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增加金融机构的货币投放量。说明金融部门积极落实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精神,为良好的经济稳增长,促进经济复苏,开局创造了更佳的融资条件。

第六,对房地产市场而言,本次降准对楼市将产生积极影响。降准本身有助于提振商业银行资金运筹能力,促进商业银行可贷资金规模的增加,亦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对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支持。

第七,当前处于房地产调整期,正步入复苏初步阶段,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对落实金融16条延期措施、四支利箭、房地产上市再融资、认房不认贷、个人住房贷款首付、利率及存量利率下降、开发贷的支持,具有积极意义。

第八,对楼市小阳春的到来增加助推来,犹如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的效果。之前一系列的金融、信贷、利率利好政策后,降准有利房贷、个贷的投放,首付、利率的下调。所以,2024年楼市小阳春值得期待。

降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而惠及实体企业,缓解这些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对房地产提振作用明显,银行对房贷投放力度增强,能满足房企的融资需求。这一点在1月24日的股市上体现明显,地产股上涨。

当前的房地产行业风声鹤唳,房企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降准对房地产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暂未可知。归根结底,降准是利好房地产业来讲,是重大利好,能缓解资金面预期的压力,加快房地产市场触底。

究竟释放出来的1万亿元流动性,有多少资金进入房地产?由于房地产的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制的融资、贷款限制政策没有取消,或者是暂缓执行没有落实,影响到房企、个人的融资、房贷投放,这是卡脖子的限制政策。

笔者根据降准经验研究看,除了大部分进入央国、城投的事业单位、优质民企,少部分为中小企业外。只有小部分的资金,通过开发贷、个人住房贷款的方式进入房地产。因此,单靠降准,根本无法扭转房地产下行局面。

降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比房地产大。通常来讲,从股市看,市场对降准的解读是降准将为股市带来流动性支持,一定程度会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并且会对金融、房地产等股市权重板块会形成利好。

根据历年沪指表现,降准与股市涨跌并未呈现必然联系。降准不一定能引起A股的迅速回涨。2022年4月、11月及2023年3月、9月,2020年3月13日,央行宣布降准后,次日沪指下跌,分别为0.75%、0.49%、0.48%、0.28%、3.4%。

按照过去降准对股市的影响走势看,自2019年以来,央行降准对股市有明显的正面效应。最近8次降准中有5次大盘在次日实现上涨,并且有7次实现后5日累计上涨,后5日上涨概率高达87.5%。

2008年以来,央行共有22次降准,央行公告降准后的5个交易日胜率相对较高,上涨概率达到六成。非常有助于后续股市估值修复,目前国内股市估值整体低洼,加之国内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利好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24日公告降准之后,1月25日,A股出现井喷式上涨,沪指大涨超3%收复2900点关口,“中”字头掀起涨停潮。午后两市继续上攻,两市涨幅进一步扩大,沪指更是收复2900点关口。

至1月25日收盘,上证综指涨3.03%,报2906.11点。科创50指数涨2.07%,报765.79点。深证成指涨2%,报8856.22点。创业板指涨1.45%,报1720.78点。Wind统计显示,两市及北交所共4884家上涨,422家下跌,平盘有34家。

笔者根据过去中国的货币政策解读的基本逻辑来说:

第一,每次降准,是一定要否认这是放水的举措,都一定要强调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没有改变。

第二,每次降准,基本都要提到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但最终几乎都和中小企业无关。

第三,每次降准,第一时间最亢奋的是股市,但股市从来没有因为降准而由熊转牛,让股民由亏转盈。

第四,每次降准,都说和房地产无关,但最大的受益者基本都是房地产。

从过去3年降准来看,2021年、2022年的4次降准,2023年二次降准,与房地产真的没有太大关系,进入房地产的资金特别少。因为个人住房贷款、开发贷的增长下降开始,房企到位资金持续2年多的负增长。

目前房地产救市效果不佳、不理想,一方面是卡脖子的限制政策没有取消,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制没有取消或暂缓执行。一方面是救市政策力度、规模有限。最关键是一系列的救市政策,落实、执行不到位,影响效果。

与2008年-2009年、2014年-2015年前二轮房地产救市政策比较,这轮房地产救市政策不仅出得晚,关键是力度、规模、范围太小了,又没有4万亿或棚改货币化政策。而这轮房地产市场下降超跌,下行周期超长。

1 阅读:176
评论列表

谢逸枫

简介: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