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比扬州十日还要惨烈的战争,足足打了八十一天

树的历史 2023-12-22 14:44:21

南明宏光元年(公元1645年)。

清军兵临南京城下。

前不久在扬州史可法英勇就义,多铎入城屠杀十日的事情,也传入南京城里。

城里人心惶惶。

钱谦益等一众大臣权衡利弊之后。

大开城门,请降多铎。

多铎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南京城。

半月之后。

出逃的朱由崧也被抓住了。南明小朝廷就此覆灭。

北京城里,降官孙之獬上书让朝廷颁布的剃发令加快执行。

要不说明末这群官员,干啥啥不行,自斗倒是很厉害。

本来大家都是同朝为官,一部分人虽然已降清政府,但是多尔衮对于这群汉臣们还是挺好,虽然颁布剃发令,但并不没有时间限制。你孙之獬倒好,自己要焕然一新,还要拖上别人。

所以在顺治四年的时候,孙之獬在老家被反清群众打死了。

该!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剃发令和反剃发令斗争风起云涌。

原本已经平定的大江南北,再次战火纷飞。

01

比如在常州府的江阴县。

就发生了惨烈的反叛起义。

改朝换代,新政府革新这事儿,老百姓们早有心理准备。

毕竟前朝明末崇祯时,老百姓们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巴不得换个皇帝,看日子能不能好过一点。

顺治二六月十八日。

朝廷要求十天内完成剃发改俗,这旨意传达到江阴县。

江阴县知府是方享。

清军进南京的时候,方享是投的最快的这批人,最早剃发的这群人。

这厮便有了这差事。

新官上任,自然是想把事情办的好看一些。

于是通知下去,江阴百姓在三天之内要要成剃发改俗。

好嘛,虽然百姓希望换个皇帝,但头发,在中国汉文化中,是“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所以谁当皇帝无所谓,但是剃发这个事儿,问题很大。

而且丝毫没有任何缓冲的时间。百姓自是不愿意。

闰六月初一,三天时间已到。

县中百姓聚在一起,一百多名诸生和年长老者在文庙等着方享。

方享是个滑头。躲了三天现在被堵在文庙处。他也不躲了,直接就说这事是朝廷定下来的,不能违背。拿出常州府布告,“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城中百姓便在县衙门口闹事起来。

方享这个鸡贼,先是安抚群民,说允许申请免剃。

要不说,你永远不知道出卖你的到底是谁。

方享回去让县吏写信给常州知县宗灏,派兵镇压。转头这县吏就把消息散播出去了。

02

这消息一传播便炸了。

百姓拥护典史陈明遇为首领,鸡贼方享觉还没睡醒,就被抓了。

几日后,方享被杀。城楼中便竖起大旗,大明中兴。

消息传到常州知县宗灏这已经是初六日了。

起初,宗灏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

剃发令执行时,到处都有这种消息传来,于是派兵300余至江阴县镇压。

这300兵都没到江阴县,就被全歼了。

这时宗灏才觉得这事儿不对。

于是集结了千余人,水师也一并出发。

初八日,这水师不堪一击,被歼灭于双桥。

03

江阴民兵这边发展势头不错。

已经有千余人规模了。

陈明遇这会儿就有点为难了。

这事不可能就这么快过去的,清军还会派兵。

自己并不是能撑大旗的人。

左思右想,决定去找阎应元。

这阎应元虽然名不经传。但是这人文韬武略,以前还有打海盗的经历。

阎应元入城,看着这江阴城内。

孤城一座,没有后援,没有武器。

这一仗要是打下去,必死无疑。

于是发动百姓,砍伐巨木,修缮城墙。制作武器,制作守城器具,桐油,大石,烧粪水上城墙。

要不说,老百姓众志成城的时候,总能办出事来。

背靠江阴城,江阴民兵不断袭扰清军。这仗打的也是越来越富。

04

南京城内的多铎听说江阴这个小地方出现了起义军。

决定要杀鸡儆猴。

派出降将刘良佐统领数万兵马,剿灭江阴叛军。

七月初一刘良佐攻城。

这一仗打的,刘良佐苦不堪言。

虽然有数倍兵力,但是攻城本就是消耗战,江阴内水系众多,不怕围困。

久攻不下之后,刘良佐劝降。

“弘光政权没了,江南也归顺了,你如果也投降,清王朝是不会亏待你的。”

这话听着就有鬼子那味儿了。

阎应元自是不肯。

“我们江阴百姓,三百年来深戴国恩,不忍望风投降。我是大明的典史,绝不投降的。将军你是侯伯,手握重兵,保不住这个国家也就算了,还投降,你有什么脸面来见我江阴的忠义士民。”

得嘞,你个小二鬼子,别来这套,老子看不起你。

见久攻不下江阴城。

七月十九日。

佐良再次奉命招安。

阎应元是有骨气。

“自古以来有投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典史”。

贝勒博洛平定松江之后,带着二十万大军杀到江阴过来了。

还有两百门红衣大炮。

轮番轰炸江阴城。

05

这一轮轮炮轰猛攻,从二十日打到二十七日。

也仍然攻不下城来。

二十八日。

清军改变了进攻节奏。

从北城进攻,阎应元被炸毁手臂。

二十九日。

从南城进攻,这一仗,被阎应元部队抓住机会,一炮将十王、四将二百多人给灭了。

这攻势才缓了下来。

06

城内坚守,城外四方义军也在共同解救围困之城。

黄蜚、吴之葵等人在太湖与贝勒大军相遇,兵败被俘。

还有顾三麻子,这人虽为海寇,但也是钦佩阎应元,带领他的海师前来助阵。

那义阳王,秀才金矿会等援军也相继而败。

此时孤城江阴已经坚守两个半月了。

城内已经一片狼藉了。

起义军们虽然士气还在,但是久战未得休息,战士们早已疲惫不堪了。

这样下去,势必要破城了。

那贝勒博洛也知道,有开始了攻心之战。

“贝勒使人缓言乘说,第拔去‘大明中兴’旗号,悬大清旗号四面,斩四门首事者数人,余悉宥不诛;即不薙发,亦当饬兵返。”

意思很简单,就是不剃发可以,穿上清服,把大明中兴的大旗拔了,守城的人杀了。清军就撤军。

这么简单的缓兵之计,城内百姓又何不知。

阎应元一口回绝。宁死不降。

贝勒博洛,那个气愤。

200门大炮同时开轰。

八月二十一日。

江阴内城失守。

东城门楼之上,阎应元写下对联: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带着最后的义军,在城中与清军巷战。

最后被俘,而后死于江阴城外栖霞庵。

整整八十一天,十万义军全部战死。城中有气节百姓接连自杀殉城。

八月二十二日,清军下令屠城。

八月二十三日,清军封刀。

可笑的是,清军封刀后,还出榜安民。偌大的城内,只剩下躲在寺庙里的和尚等共计五十三人。

死伤城内九万七千多人,城外七万五千多人。

07

“何哉节烈奇男子,乃出区区一典吏”这是史学家赵翼对阎应元的评价。

现在想来,前有扬州史可法守城失败,扬州被屠城,南京城城门大开大明文武百官不战而降。投降官员还被委以重任。

这样的强烈对比发生在前。

江阴十万义军,还能有莫大的决心,死扛清军二十万,打了81天。还折损清军“七王”、“薛王”、“十王”,还有大将十八名,士兵共计七万五千人。

阎公,以及江阴百姓,是明末最后的民族脊梁。

这是也是南明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页。

而战后,江阴百姓对于清王朝的统治,均是不合作,不当官,没有清朝的举人。

乾隆年间,乾隆对抗清三公赐谥号:阎应元“忠烈”,陈明遇“烈愍”,冯厚敦“节愍”。又下诏在其故乡修建“阎公祠”。

这才稍稍缓和了关系。

0 阅读:88

树的历史

简介: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