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中,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成为众多车型的重要卖点,自适应巡航(ACC)和车道保持辅助(LKA)更是其中的明星配置。
自适应巡航堪称高速驾驶的得力助手。以往跑高速时,驾驶者需时刻关注车速和与前车的距离,长时间下来,身心俱疲。但有了自适应巡航,车辆能通过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前车动态,自动调整车速以保持安全距离。比如在车流量较大的高速路段,前车减速,配备自适应巡航的车辆也会平稳减速,前车加速后,它又能逐渐提速至设定速度,极大地减轻了驾驶者控制油门和刹车的操作负担 ,让长途驾驶轻松不少。
车道保持辅助则像是一位默默守护的 “隐形司机”。当车辆在高速或城市快速路上行驶,一旦有偏离车道的迹象(且未打转向灯),它便会立即介入。有的通过震动方向盘提醒驾驶者,有的则直接施加转向力,让车辆回到原车道。想象一下,在长途驾驶中,驾驶者偶尔走神,车道保持辅助就能及时发挥作用,避免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大大提升了行车安全性。
然而,这些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非十全十美。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倾盆、大雾弥漫或是暴雪纷飞,传感器的性能会大打折扣。毫米波雷达可能会受到雨水、雪花的干扰,摄像头也可能因视线受阻而无法准确识别目标,导致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辅助的功能受限甚至失效。在复杂路况下,比如道路施工路段,临时设置的标识、不清晰的车道线,都会让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犯迷糊” ,难以正常工作。
智能互联系统:出行不再无聊如今,汽车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出行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而智能互联系统则是打开这个智能空间的钥匙。车联网、语音控制、手机互联等配置的出现,让车内的娱乐和交互体验有了质的飞跃 。
车联网就像是给汽车安上了 “千里眼” 和 “顺风耳”,使其能与外界实时沟通。车主坐在车内,通过车联网,能轻松获取实时路况,提前规划最优路线,避免被堵在路上。一些车联网系统还支持远程控制车辆,炎炎夏日,车主能在进车前,用手机远程开启车内空调,等上车时,迎接自己的便是清凉舒适的环境;寒冬腊月,也能提前预热车辆,免受寒冷之苦。像特斯拉的车联网系统,不仅能实时更新地图数据,还支持软件的在线升级,让车辆常用常新,不断解锁新功能。
语音控制则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便捷。以前,想要调节车内温度、播放音乐或是查询导航,驾驶者得手动操作,不仅繁琐,还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行车安全。但有了语音控制,驾驶者只需动动嘴,发出指令,比如 “把温度调到 24 度”“播放周杰伦的歌曲”“导航到最近的商场”,车辆就能迅速响应并执行,真正实现了 “君子动口不动手” 。比如,在驾驶比亚迪汉 EV 时,驾驶者只要说出 “打开天窗”,天窗便会自动开启,整个过程轻松又便捷,大大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手机互联也是智能互联系统中的实用配置,它将手机与汽车紧密相连,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 CarPlay 或 Android Auto 等连接方式,手机上的导航、音乐、电话等功能可以直接映射到车载屏幕上,让驾驶者能在更大的屏幕上操作这些应用,视觉效果更好,操作也更方便。宝马的手机互联功能,还支持无线连接,驾驶者无需繁琐的插拔数据线,上车后手机便能自动与车辆连接,轻松畅享手机中的各种资源。
智能安全系统:生命的隐形护盾智能安全系统是汽车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它就像一位时刻保持警惕的隐形卫士,默默守护着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自动紧急制动(AEB)、碰撞预警等配置,正凭借着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在预防事故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自动紧急制动堪称关键时刻的 “救命稻草”。当车辆行驶中,传感器一旦检测到前方有潜在碰撞危险,且驾驶员未及时做出反应时,系统便会迅速介入,自动施加制动,使车辆减速甚至刹停,从而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的严重程度。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装备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车辆,事故发生率可减少 27%,追尾事故减少率更是高达 38%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一位特斯拉车主在驾驶过程中,突然遇到前方有行人横穿马路,由于事发突然,车主一时反应不及,关键时刻,特斯拉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迅速启动,车辆在极短时间内稳稳刹停,成功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无独有偶,阿维塔 11 也曾在夜间高架上,凭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及时识别并制动,避免了与突然横穿马路的黑衣人相撞,保障了行人与车主的安全。
碰撞预警系统则像是一个提前预警的 “哨兵”,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持续监测车辆前方和周围的交通状况,一旦检测到可能发生碰撞的危险,便会立即通过视觉(如仪表盘警示灯闪烁)、听觉(发出警报声)或触觉(震动方向盘或座椅)等方式,向驾驶员发出预警,提醒驾驶员及时采取制动、避让等措施。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研究表明,配备前方碰撞预警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车辆,前后碰撞率可减少 50%,碰撞伤亡事故减少 56% 。在日常驾驶中,当驾驶者注意力不集中,跟车过近,即将追尾前车时,碰撞预警系统便会及时响起警报,拉回驾驶者的注意力,让驾驶者有足够时间刹车,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智能节能系统:环保与经济的双赢在倡导绿色出行的今天,智能节能系统成为了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启停和能量回收等配置,正为环保与经济带来双赢的局面 。
智能启停系统就像是一位精打细算的 “管家”,能在车辆临时停车时自动关闭发动机,待需要重新启动时,又能迅速让发动机恢复运转。在城市拥堵路段,车辆频繁启停,传统车辆在怠速状态下,发动机依旧运转,白白消耗燃油。但配备智能启停系统的车辆,在遇到红灯停车时,发动机自动熄火,此时燃油消耗为零;绿灯亮起,系统又能在瞬间启动发动机,让车辆继续前行。相关数据显示,在城市拥堵路况下,智能启停系统可降低燃油消耗 5% - 15% 左右 ,尾气排放也随之减少,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贡献不小。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车辆电池电量不足、发动机温度未达到正常工作范围,或是车内空调设置在较高制冷功率时,为保证车内舒适性,智能启停系统可能不会启动。
能量回收系统则像是一个 “能量收集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利用电动机的反电动势原理,在车辆制动或减速时,将车辆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到电池中。当驾驶者踩下刹车,车辆减速,能量回收系统便开始工作,原本会在制动过程中以热能形式白白浪费掉的动能,被巧妙地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供后续车辆加速、爬坡时使用。这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降低了能耗。据研究,能量回收系统可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 10% - 30% 。特斯拉 Model 3 的能量回收系统表现出色,在日常驾驶中,频繁的刹车动作能让车辆回收大量能量,有效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那些不太实用的智能配置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并非所有智能配置都能赢得车主们的青睐。有些配置看似高科技满满,实则在实际使用中,实用性欠佳,甚至被车主们束之高阁 。
过于复杂的车辆设置菜单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不少汽车的车机系统为了展示其智能化,设置了大量的选项和参数,从驾驶模式的细微调整,到车辆灯光的各种个性化设置,再到复杂的多媒体系统参数配置,让人眼花缭乱。对于普通车主来说,这些复杂的设置不仅难以理解,而且日常使用中,也很少会去频繁调整这些参数。比如,某些车型的驾驶模式设置中,除了常见的经济、标准、运动模式外,还细分出了诸如雪地、沙地、越野等多种特定场景模式,可对于大多数在城市中通勤的车主而言,一年到头可能都碰不到一次需要用到这些特殊模式的情况,这些复杂的驾驶模式设置也就成了摆设。
一些驾驶中难以操作的娱乐功能也饱受诟病。为了提升车内的娱乐体验,部分汽车配备了诸如车载游戏、在线视频播放等功能。然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者需要全神贯注地关注路况,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娱乐功能 。停车休息时,车内的环境又远不如家中舒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在娱乐方面反而更加便捷和灵活,这些车载娱乐功能也就很难派上用场。像某些车型配备的车载 KTV 功能,虽然听起来很新颖,但在实际使用中,不仅车内空间有限,唱歌效果不佳,而且行驶中使用还存在安全隐患,停车时又不如去专业 KTV 来得尽兴,实用性大打折扣。
如何理性看待智能化配置汽车智能化配置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全新体验,但在享受这些高科技带来的好处时,我们也需保持理性,正确看待它们 。
在购车时,消费者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实际需求。如果日常主要是在城市中通勤,且驾驶路线相对固定,那么像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在拥堵路况下实用性相对较低的配置,就可以酌情考虑。相反,如果经常跑长途,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等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就能显著减轻驾驶疲劳,提升行车安全性,这些配置就很有必要。
预算也是影响配置选择的重要因素。智能化配置往往会增加车辆的售价,一些高端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先进的智能互联系统,可能会让车辆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在预算范围内挑选性价比高的配置 。例如,某豪华品牌车型,其基础款车型价格较为亲民,但如果选装全套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高端智能互联配置,价格可能会飙升数万元,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就需谨慎权衡。
还要考虑后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一些复杂的智能化配置,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高。像某些车型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传感器损坏,维修费用可能高达数千元。而且,这些配置的运行还可能依赖于特定的网络服务或软件更新,后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总之,汽车智能化配置是汽车发展的趋势,它们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安全保障,但在选择时,我们要保持理性,根据自身需求、预算以及后期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让智能化配置真正为我们的出行生活增添光彩,而不是成为负担。
总结:智能化是未来,但需回归实用汽车智能化配置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守护,到智能互联系统的便捷交互,再到智能安全系统的生命保障,以及智能节能系统的环保经济,这些智能化配置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驾驶习惯和出行体验 。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股智能化浪潮中,部分配置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这也提醒着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开发者,智能化的发展应始终以提升用户实际驾驶体验、满足用户真实需求为导向,避免盲目追求高科技而忽视了实用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汽车智能化配置将更加成熟、实用,真正成为我们出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让出行变得更加安全、便捷、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