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母身份提升,自小抚育皇子,清朝保母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小牧童那小罡 2023-02-14 16:09:44
引言

众所周知,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革新,像保母制度就是这一时期所创设的一个制度。为了能够更好的抚育皇室子女,因此清朝时设置了专门的保母制度。一般来说,保母在皇子幼年之时就负责抚育的,这个时候保母的地位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

清朝社会

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因为前期保母的地位过于崇高,以至于参与到了政治之争,威胁到了王朝的统治,这个时候统治者就开始格外的关注保母了,甚至制定了许多严苛的内容去限制保母的权力膨胀。

一、制度化发展:从无到有的过程

从整个封建王朝的发展过程来看,保母制度在此前就已经存在了,清朝在建立之后先是在沿袭了前朝的许多制度,保母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清朝时最先有的就是乳母,每一个皇子都会配有一个专门的乳母,后来才又加入了一名保母,主要就是和乳母一起负责皇子的日常生活起居。

《荀子.礼论》之中记载:

“乳母,饮食之者也”。

毫不夸张的说,清朝的保母在皇子的成长过程之中,所承担的责任是相当大的。这种情况下,对于保姆的选用自然也是相当严格的。清朝建立之初,对于保母的选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程序,等到了顺治十八年的时候,关于皇室的保母选拔相对来说就比较完善了,趋于制度化发展。

清朝皇帝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之中记载:

“选乳母保母,顺治十八年议准,总管太监等预期传之,即交各佐领,内管领将应选之人送进,交总管太监选用”。

对于保姆的选拔相对来说比较严格,不仅要品貌端正,还要具备一定的学识。不光如此,因为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虽说在建立之后,统治者也在进行一系列的民族融合的举措。但本质上还是倾向于本民族的发展,因此在为皇子选择保母的时候,大部分还是会选择满族女子。

清朝时对于保母的待遇是相当好的,可以每月享受相应的生活份例,除了最为基本的钱粮之外,像绸缎等这些也大都是有的。不仅如此,清朝的保母身份地位,还会随着所抚育皇子身份的变化而变化。一旦皇子能够登上皇位,那么从小抚育他的乳母和保母都会被封为夫人。

康熙帝

不光是保母本人会享受到各种优待,保母的家里人也会因此而得到各方面的优待。比方说保母的女儿按照规定,可以免除秀女的身份。同时,保母的丈夫有时也会为此而得到重用。当然了,有好处自然也有弊端,一旦保姆犯下了错误,那么其家人也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如果罪行比较大的话,全家都得被发放到边疆为奴。

清朝的许多保母,最开始都只是内务府包衣。在被选为保母之后,其地位就开始有所变化。基本上都能够因为被选为保母,而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不仅如此,在清朝的各个时期,保母制度也有所变化,尤其是因为有的保母过分的干预到政治之中,这也威胁到了整个王朝的发展。

二、分时期发展:各阶段凸显不同特点

保母制度,在清朝之所以影响深远,实际上原因是有很多的。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早在清军入关之前,也就是清朝的前身后金国,就已经有保母制度的存在了。

清朝格格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之中记载:

“曩者,我国议和之时,曾以媪往。媪,乳子德尔格勒台吉,今尚存,盖令媪视之”。

早在女真的部落之中,就已经存在着保母。一般来说,贵族首领的孩子都要安排专门的乳母去哺育。后来皇太祖即位之后,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的爱,于是就延续了这一制度,并逐渐向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虽说关于皇太祖时期的保母制,度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在昭陵之上,有相关的信息可以探寻。这个时候并不是称为保母,而是叫做妈妈坟。在皇太极这一时期,保母还是以一个奴仆的身份存在的,人身自由都是受到限制的,时时事事都需要依靠自己的主子,当然了,虽说地位比较卑贱,不过依旧深受皇帝的重视。

清朝宫廷

等到了顺治帝的时候,保母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顺治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尚小,所以说最初政权都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并将顺治帝与其生母给分离开来,由专门的乳母喂养。

对于顺治帝来说,因为从小与生母分离,所以说心理上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相当的缺爱,就将自己全部的情感依托放在了哺育自己的保母身上。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之中,顺治帝对乳母的感情,甚至要比和生母孝庄皇后更深厚。

毫不夸张的说,在顺治帝时的保母制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那么等到康熙朝时,更是得到了完善。康熙小时正逢痘疹肆虐,这一疾病对人的伤害相当大,基本上染上了就难逃一死,于是当时顺治帝下令皇室成员出宫避疾,两岁的玄烨,也就是康熙帝也随之出宫,在紫禁城外的一所宅邸中,没有父母的照料,只有保母在身旁侍候。

清朝保母

康熙帝即位之后,对于从小照料自己的保母进行了封赏,这也使得保母制度在当时的影响力大大提升了。在康熙帝的各个保母之中,康熙帝最为看重的就是曹寅母孙氏,在康熙帝南巡期间甚至亲自接见了这位保母,并且亲切的称其为“我家的老长辈”。试想一下,这可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能够如此尊重一个人,足以看出保母的地位之高。

到康熙帝时,保母制度就已经是发展到了鼎峰的阶段,等到之后到雍正帝时期,因为过分的去追求君主集中制度,又怕保母影响到自己的统治,所以这一时期保母的制度就大不如前了,甚至连保母的数量都有了很大的降低。

多尔衮

从雍正帝开始,对于保母的选择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保母对于统治的威胁,所以说大都会选择包衣出身的女子,这样的女子作为保母,身份低微,但是忠诚度又高,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最佳的选择。

虽说之前的历代王朝,也存在保母或者说类似角色的人物,但是宏观来看,还是清朝的时候保母制度发展的最为完善。并且,保母在整个王朝发展的过程之中,还产生了极深刻的作用。

三、双刃剑-对王朝有利有弊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因此清朝的女性地位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不仅如此,清朝女性的自由度也是相当高,甚至这一时期的女性都掌握着基本的骑射技能,还可以在各种场合里随夫,随父参加。

紫禁城

清朝的保母虽说并不被列入到皇室女性之中,但是在也受到了清朝女性地位高的影响,一旦哺育的皇子能够继承皇位,那么其保母就能够随之享有无尚的尊崇,甚至还会影响其家庭中的其他人。

本身保母所抚育的都是皇子,皇女,身份地位都是相当高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培育皇室继承人,所以说各项制度都想相当严格的,基本上在皇子诞下之后就得交给保母去照料,皇子与生母之间的见面次数也要进行严格的规定,还有的统治者为了防止生母擅政,甚至会出现专门的“子贵母死”的情况。

《陔余丛考》之中记载:

“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与国政,使外家为乱也,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祖为长久计”。

清朝保母

不过也正是因为清朝时严格的限制皇子与生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导致皇子大都极度的依赖于保母,加上本身满族就奉行着“重孝悌”的理念,这样一来到了清朝后期保母制度就与政治开始联系起来了。

因为清朝的皇帝依赖并且看重保母,所以还会给予其夫族成员一定的特权,为的就是能够让他们为朝廷服务,这样即便是夫家也能够参与到治国理政之中去。如果说保母及其夫家能够忠诚于统治者,那么就能够起到稳固政局,巩固统治的作用,但是如果说生出了二心的话,那么就容易威胁到王朝的统治,所以说清朝的保母制度对于王朝发展来说也是两面性的。

结语

清王朝绝对算得上是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统治者也格外的关注对于皇权的保护,而保母因为能够与皇帝朝夕相处,自然在政治中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也是因为统治者相当的看重她们,所以说保母的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皇帝的决策。

清朝妃嫔

在清朝的保母身上同样体现出了王朝的许多特性,比方说重孝悌,比方说女性地位高,这些都是保母制度在时代影响下所凸显出的特点。

0 阅读:29

小牧童那小罡

简介: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