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尔的摩的断桥,美国码头工人表示有话要说

大家支一招 2024-04-04 09:33:51

美国的酒吧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开门很早,上午十点左右,已经有来喝啤酒的。特别是天气好的日子,街边的座位人满为患。

恰好经过西雅图港附近的街边酒吧,就买了瓶啤酒,和当地人一般晒晒太阳。

没想到邻桌几个码头工人在和别的客人闲聊,而他们的话题正是昨天巴尔的摩大桥被撞断的新闻。

这新闻我是关注了的,毕竟货轮撞断一座几公里长的钢铁大桥还是闻所未闻的大事。从官方初步的调查结果看,应该是货轮本身的电力系统出了故障,造成动力丧失,无法转向而撞上桥墩。

至于货轮的电力系统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出故障,大桥为啥一撞就断,那观点就是花样百出了。有劣质燃料说,有印度脑残船员说,有豆腐渣工程说,有非法分包说,有黑客操控说,甚至还有UFO袭击说。

没想到邻桌码头工人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他认为,造成事故的症结在于美国政府对中国龙门吊的限制使用所造成。

码头工人以西雅图港为例,目前港口使用的龙门吊八成以上都是中国制造。为了贯彻政府信息安全要求,更换所有中国龙门吊的法令,港口公司必须有所动作。

但短期码头公司哪里去找新龙门吊的货源?那就只有先在信息安全上做文章。既然担心中国通过龙门吊上的数据采集设备收集信息,那么不让龙门吊接入网络不就行了?

只是不能联网,无法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就必须单独给每一个龙门吊进行手动控制,那效率简直一言难尽。

如今的西雅图港,仿佛又回到了两年多前的大堵塞时代,一艘货轮从进港装卸货到出港没个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的,有些船在港口停上二十多天都算是正常。

这对船员来说,不但煎熬而且懈怠,对码头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样的,太多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别说工作效率了,能少出错已经不错了。

估计巴尔的摩港那边也一样,货轮在港里堵了十几天,终于可以逃脱升天,船员难免得意忘形、放飞自我,最终乐极生悲。而在无序的装卸工作中,码头工人给货轮注错了油也不是不可能,船员因为长时间懈怠,忽略了例行的检查与维护,都可能是货轮电路系统故障的元凶。

总之,这半年来,因为龙门吊的困扰,美国各个港口的小事故不断,只不过没发生撞断大桥这种骇人听闻的大事罢了。

老实说,听码头工人的粗犷口语,以笔者这点儿有限的英语水平很吃力,上述内容是我连蒙带猜记录下来的。为了验证我的理解,纠正原则性错误,我上网了解了一下美国港口的情况。

不查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笔者查到一个世界银行“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的数据,简称CCPI。这个指数给全球370个重要港口进行了绩效评分。排在前列的都是中东和中国的港口,美国的洛杉矶港、长滩港排名最后两位,而美国被调查的所有港口都在后一百名中,可见美国港口效率之底已经驰名全球。

这绩效排名的差距有多大呢?很简单,排名第三的中国洋山港每小时装卸集装箱97个,而排名最后的纽约港,每小时只能装卸23个,四倍的差距。

所以世界银行将全球海运效率下降的锅给了美国,道理很简单,全球其他港口的效率再高,船都堵在美国港口,整体运力依旧起不来。

而美国港口为什么效率低下,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工会对港口信息化的反对只是借口,有信息化的设备却不敢用,自己又造不出来才是根本。

也许巴尔的摩断掉的不止一座跨海桥,信息化的桥梁也快断掉了。

0 阅读:0

大家支一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