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这个国家,大家都知道,虽然它和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过不共戴天之仇,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的日本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不仅是其国内的生产加工、机械制造产业发达,他们的半导体和晶体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中国人的日常离不开日本产品,诸如许多家用电器和机械,乃至我们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很多都是产自日本。我们不禁会感叹日本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可谁又能想到,在一千多年前,日本可是远远落后于中国王朝。
有这么一件趣事,隋朝时期的隋炀帝会见日本来访的使者,只是打发赏赐给他们一块破木头,没想到这块木头竟然被日本人奉作国宝,就连统治整个岛国的日本天皇也不能轻易动它。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的日本版图有本州、四国、九州和北海道四个岛屿。虽然在地图上看起来很小,但要知道,这可比他们古代的版图要大得多了。在隋唐时期,日本的地理面积不到现在的一半,再加上四面环海,交通不发达,日本国的经济和生产力极其落后。
中日的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朝时期。在汉朝时期日本方面主动派出使者前往中国,他们的目的是觐见汉朝皇帝寻求册封。当时汉朝皇帝也很大方,直接授予他们“汉委奴国王”的金印,还给了使者一大笔赏赐。
原因不难解释,当时的汉朝确实富有四海,四方臣服,汉朝皇帝更是至高无上的天子,面对万国来朝的场面,内心甚是欣喜。中国皇帝求的是面子,而日本人求的是实惠,毕竟他们的生产力实在是落后,资源实在是匮乏。
东汉末年分三国,那个时期天下大乱,先是三国鼎立后又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日本人作为旁观者,一时之间也是犯了迷糊,分不清哪个国家才算是中华正统。所以日本人就选择了静观其变,停止了对中国朝廷的上供。
这种情况直到隋朝时期才改变。汉族人又一次实现中国版图的大一统,日本人这才继续向中原王朝进贡,这才是他们心目中认为的中国正统王朝。
隋炀帝时期,日本按照惯例,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向朝廷进贡。这次日方使者小野妹子还带来了日本天皇的贺词。只是由于语言差异,日方的贺词让朝廷内的文武百官震怒。只见贺词中写道,“日出处天子敬白日没处天子书。”
此话不难理解,但结合地理环境,日本在中国的东方,日出处指的就是日本国,而日没处就是日落处,指的就是中国。日本人把蒸蒸日上的隋朝比喻成日落的国家,而把自己比喻做日出的国家。此言一出,这还得了?
隋炀帝内心勃然大怒,一方面他觉得这些蛮夷是胡说八道,一方面他决定要好好扬一下国威,羞辱一下日本使者。于是隋炀帝下令,按照惯例向远道而来的日方使者给予赏赐,只是这次的赏赐,和以往的真金银宝有所不同。
这次的赏赐是一块沉香木,并且是一块普通的,未经加工的原木。长度约一百五十六厘米,重量则约十二千克,表面上看是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但只要稍微懂点行情,都会知道这木头可是价值连城。
沉香木的表面会挥发一阵阵吸引人的天然香气。这种木材在中国大地都很罕见,更别提在日本了。当日本使者把这块沉香木带回国,日本天皇极其激动,他认为中国的隋朝大皇帝赐给他们一块神奇的木头。
日本天皇视之为神木,还给它起了名叫做“兰奢待”。沉香木果然名不虚传,只要摆在屋子里,就会满屋飘香,人在屋内也会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抖擞。对此,日本天皇每天都把沉香木供奉在神案之上,每天都拜一拜,表现得十分虔诚。
之后,织田信长在统一日本之后曾进宫面见日本天皇,他是为了“兰奢待”而来,目的是向天皇讨要一小块。天皇不敢不答应,果真让人从沉香木上割下一小块。织田信长得到这么一小块之后,也是欣喜若狂,视为瑰宝。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隋炀帝赐给日本天皇的沉香木只被另外三个人拥有过,除了织田信长,还有足利义政和明治天皇。沉香木在哪一年的哪一个天,被何人取走多少重量,日本方面都有明确的记载和标注。这足以看到日本人对这块沉香木是多么珍视。
如今的“兰奢待”还保留着,但它已不在日本天皇手中,而是珍藏在日本东大院,成为国宝级的文物。即使过了数千年,这块沉香木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之气,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参观者前往膜拜,它早已不是日本天皇能够随意摆弄的私人宝物了。
当年穷奢极欲的隋炀帝,也许永远都不会想到,他冲冠一怒之下赐给日本使者的木头,如今竟然还能在人类文明中大放光彩。当年他可能认为那块沉香木只是一块破木头,在地大物博的天朝上国中算不上什么,但这块木头如今确实真真切切地成了大洋彼岸邻国的国宝。
一方面,我们会感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我们感叹历史的变迁。自古以来,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曾经是这个星球最领先的文明,而如今也确实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差距。
历史的变迁是不可改变的,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启迪我们,永远都不要因为眼前的优势而沾沾自喜,落后于我们身后的对手随时都会跑到我们的面前。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保持自信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