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军与方腊军的巅峰对决,《水浒》详解之五

秦隋志汉唐宣 2024-05-20 22:08:41

前面的几篇文章我们介绍了《水浒》中一些主要人物、串联手法、武艺层次,以及攻打祝家庄和曾头市的战例,本篇我们复盘一下梁山军与方腊军的厮杀过程,这是一场农民军对农民军,强人对强人的对决,双方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过程激烈,伤亡惨重,是全书的高潮,而高潮往往意味着小说的快速结尾。

本篇也是《水浒》详解系列的最后一篇,在征方腊之前,梁山军还有征辽一节,但笔者不想对此进行解析,因为虽然小说是虚构,但征辽一段过于想象化,在反映北宋特点上不如其它章节。我们都知道,有宋一代,政治和军事上软弱无力,宋太宗征辽惨败而回,彻底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使得宋朝的版图完整性、军事防御形势很差,直至澶渊之盟,宋辽缔结合约,互称南北朝,使得北宋在王朝继承性上又有了折扣。宋仁宗时期,西夏崛起,宋夏战争开始,一直打到宋徽宗,宋军亦是败多胜少,最后凭借综合国力的优势迫使西夏议和称臣,但却为此增加了岁币,耗费巨大,国力空虚,为北宋之灭埋下了伏笔。

北宋军事之弱,除了前面提到的以文抑武、指挥混乱、兵将互不熟悉、缺乏马匹、装备较差和待遇不好之外,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不能想当然。秦朝对匈奴,装备上是压倒性的优势,秦弩、秦剑、长枪、青铜戈和护甲等,都是匈奴不具备的,加上秦军严密的组织,就有了西汉贾谊《过秦论》中“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之说。汉朝则是以骑兵对骑兵,有精良的环首刀、钩镶、强弓硬弩和甲胄,还有积攒的强大国力,汉军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率领下,打通河西走廊,管辖西域。大唐朝更是设立安西、北庭等数个都护府,成为封建王朝的顶峰。到了宋朝,不论是良马、护甲、弓箭、冶金还是兵器,都没有多大优势,据说十八般兵器起源于宋朝,也是装备较差的表现,缺乏秦弩、环首刀和陌刀那样的标志性制式兵器;而在国力上,宋朝虽经济较发达,但受限于缩水的版图和岁币等支出,也不见得高出太多,毕竟北宋不是到处都像清明上河图那样富庶。

其实宋朝也不乏良将,从以文臣掌兵的韩琦范仲淹,配军出身的狄青,到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同样是英雄辈出,但受限于兵制,难以形成整体,兵虽多,但只有大宋西军因为长期和西夏对峙,保持了较强的战斗力,其它各地的驻军,武备较为松弛,这也是方腊迅速做大的原因之一。

我们先说说方腊军的势力范围,方腊起于清溪县,小说中指出清溪县范围应该西南方向到了江西婺源,东北方向囊括了淳安县,方腊主要在江南扩张,在鼎盛时占据了浙江的近一半、安徽的东部和江苏南部,最北到达了镇江,并准备发兵过江打扬州,突破狭义上的江南一隅。

和梁山军一样,方腊军也是汇聚了草莽英雄、手工业者、强人、水盗和下级官吏等,作战较为勇猛,提拔任用了一批有能力的将领,击败了各处守备官军和几拨征讨人马,以致京师震动,张叔夜和刘光世等即将率兵征剿。

而梁山军马方面,始终没有获得封赏,屯扎在京师附近,进退失据,既无法统一认识,又得不到朝廷的认可,因此在得知方腊势大后,主动申请征伐方腊军,而宋徽宗等自然认为这是一个既削弱梁山军,又能平定方腊军的好机会,因此立即应允。

直到此时,宋江等也没有得到官职,只是给了个先锋的虚职,作为前部,梁山军下山前应该有万余军马,征方腊朝廷自然会调拨人马加强,综合攻打润州即镇江的信息,穆弘、李俊的前军有二万人,后队船更多,也不会少于二万,总数在四五万人。

南征的第一站,对阵的是吕枢密及十二名将领率领的东路人马,本来是要准备进攻扬州的,但很明显这是一支骄兵,竟然对于梁山军的到来不知情,也就谈不上事先有什么准备了。其实如果这时方腊军严守江面,增派援军据守镇江左右,梁山军即使可以渡江,也会大费周章。先派出的张顺侦查时立了功,探知本地富户将投奔吕枢密一事,这里还有几个细节,即张顺等到老婆婆家借宿时,墙壁只是木栅栏,一扳就开,可以看出普通江南人家的生活还是很艰辛的,而张顺为人不错,还给了银子酬谢;反观石秀、阮小七,则直接杀了一家渔民,抢了一艘船,石秀和李逵一样,嗜血滥杀,十足的强人,优点是勇猛耿直。

燕青等先灭了陈家庄,穆弘、李俊等带队,扮作投军人马,吕枢密只是看到来的一伙健壮凶恶,才起了疑心,但也没有严密守把江岸,只是把梁山军后队挡在了城门外;直到方腊和方貌先后派人来预警,吕枢密也没有第一时间传令据守,还不忘设宴管待两个使命,丢失城池、折损将领,也就在所难免了。从第一战开始,梁山军就出现了将领伤亡,折了三名将佐。

此时方腊军仍然轻敌,援军邢政,加上六名统制,居然敢主动进攻兵强马壮的梁山军,邢政十几合被关胜斩杀,直接丢了丹徒县,败走常州。此时根据方腊的势力范围和地形,梁山军分为两路,一路在太湖以西,卢俊义率较多将领攻打宣城和湖州;一路在太湖以东,宋江率领吴用、花荣、秦明、朱仝、李逵、武松等绝大部分亲信将领,沿常州、无锡、苏州一线,直取杭州,与卢俊义会和。水军将领则攻打江阴、太仓,扫清外围。

宋江这一路人马直取常州,守将钱振鹏等出城迎敌,钱振鹏和关胜斗三十合后渐渐力怯,武艺属于八骠骑中靠后的水平,两边其余将领纷纷出马助战,韩滔被一箭射于马下,又一枪杀死,彭玘急于报仇,被偷袭刺死,关胜展示了五虎将之威,一刀砍死钱振鹏,却因急于抢马,以致马失前蹄,也可以看出胜的不容易,此战梁山军大败。次日李逵、鲍旭和项充李兖去报仇,这四人是一组步兵头领,刀斧盾牌配合,近战很强,杀了两名敌将,有意思的是李逵手下军兵不敢向前助战,生怕李逵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杀,所以吕枢密说李逵是梁山泊第一个凶徒,可谓实至名归。

方腊军中将佐金节有意归顺,诈败引梁山军入城,宋江比较轻松的得了常州,同时卢俊义也攻占了宣州,折了三名头领。宋江连续作战,一举攻下无锡,直逼苏州,守将方貌派出八员大将,和宋江的八元将领捉对厮杀,朱仝一枪刺死苟正,在征方腊的过程中,朱仝的发挥越来越稳定,多次立功,在八骠骑中很显眼。

混江龙李俊在太湖结识了水上草寇费保等四人,为日后隐退打了埋伏,但费保等人还是相助梁山军攻取了苏州,注意这是方腊军第二次被梁山军混入城池,丢了地盘,一方面是缺少粮米供应,亟待人马粮草补充;另一方面仍然疏忽大意,防范不严密。费保四人则很早就看透了世间的兴衰成败,劝得李俊下了隐居海外的决心,恐怕此时有此想法的梁山将领已经不止李俊一个,而是一批。

秀州不战而降后,梁山军进军杭州,已经抵达方腊军的核心防线,方天定手下有四名元帅,二十四名将军,十万人马,杭州背靠钱塘江,左依西湖,十几座水旱城门拱卫,可谓是固若金汤,但方天定没有吸取前面城池被各个击破的教训,反而把手下兵将分为几路,打算援助各处城池,这就又犯了兵家大忌,分兵过多导致不能集中兵力破敌。其实如果方天定收缩兵力,谨守城池,再调水军护住钱塘江,便进可攻、退可守,即使卢俊义的西路军马绕过去,也是处于腹背受敌的形势中,如同一颗钉子,钉在了梁山军南征的路线上。

首战杭州,虽然花荣秦明先斩了方天定手下两名将佐,但每日巡哨时,徐宁和郝思文却中了对方埋伏,双双毙命,徐宁可是八骠骑之一,所以梁山军损伤渐重。僵持之下,张顺再一次请缨,入水关袭城,这里作者对西湖有了大篇幅的描写,还引用了两首宋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既是对西湖美景的认可,也道出了作者对有宋一代的叹息。

张顺此次完全是冒险,不熟悉环境,数次弄出响动,守门方腊军士心细,察觉到了危险,设计杀死张顺,宋江又损失了一名心腹兄弟。宋江和方天定几番拉锯后,中间插入了独松关战事,厉天闰率领的援军到达后,和卢俊义展开了激战,首战吕方对厉天祐,五六十合后一戟刺死对方,注意此时的吕方已经和攻打曾头市时大不一样了,吕方当时战不过曾涂,郭盛助战也没能拿下,还险些丢了性命,此时却能斩将立功,进步神速。

厉天闰报仇时一刀杀了周通,董平也去报仇时伤了臂膊,卢俊义不敢轻动,董平和张清二人是马军主将,却不听号令,仅凭二人下马取关,被厉天闰和张滔杀死,白白损失两员大将,可见此时梁山军随着征战疲劳,得不到修整,伤亡惨重,人马变得焦躁、无序。

此时杭州东门的鲁智深与邓元觉展开了一场巅峰步斗,一个是六十二斤的禅杖,一个是五十余斤的禅杖,都是世间罕有的猛将,数十合不分胜负,此时鲁智深年龄有些大了,不然应该会占上风。武松此时却是武艺和经验到了巅峰,直接冲出助战,邓元觉见二人并自己一个,当即退走,贝应夔来助,被武松动手夺枪,一刀杀了。

北门石宝首次出战,与关胜大战,石宝诈败后关胜很沉稳,不中对方的计策,而石宝则是梁山军遇到的最强悍对手。此时呼延灼一部也击败了司行方率领的守军,司行方二十合杀死雷横,也有五虎将的水准,但和很多方腊军马一样,被各个击破,死于乱军之中,方天定派出的援军虽然也造成梁山军的伤亡,但没有达到救援目的,反而削弱了杭州守御。

石宝二次出战,力战索超,这索超也是八骠骑之一,曾和杨志大战成平手,也多次斩将立功,虽然斗关胜十回合力怯,但那是在被韩滔射伤后,受了伤势影响,索超本身武艺还是很强的,但急先锋性急,被石宝流星锤打死,邓飞来救,又被一刀杀死。李逵等设计报仇,靠近战斩断了石宝马腿,但石宝身手灵活,跳下马躲了,可见石宝反应很快,是十分全面的大将,李逵等虽然杀死一将,却再次被石宝偷袭,杀了鲍旭。

两军焦灼之际,方腊军第三次出现了守御盘查不严的情况,被解珍解宝等混入杭州城,里应外合,攻下杭州,方天定被张横杀死,只有石宝、邓元觉等五人走脱,杭州一失,方腊军不但丢掉了大部分城池,防线数量也锐减,失去了弹性。

此时梁山军再次分兵,宋江率主力从右路攻打睦州,直指方腊老巢;卢俊义率军走安徽歙州,从左路进逼清溪县,睦州和歙州也是方腊军最后的大城池。宋江军马再战石宝、邓元觉,此时吕方再次出战,与石宝斗了五十合,方才力怯,可以看出,吕方的力量很大,不然抵挡不住石宝这样的猛将,能力战五十合才力怯,体力也很好,所以吕方的进步在于速度和招法,此时已经具备了八骠骑级别的实力,郭盛的进步很显然没有吕方快,二人夹攻,石宝仍然敌得住,朱仝再来夹攻,石宝才退走。

随着宋江军马偷袭桐庐县,石宝、邓元觉不得已退守乌龙岭,最后的险关,而此时梁山泊赖以击败官军大队人马的水军却迎来了更强大的对手,方腊军四名水军总管,以火排当先冲击,大船随后,一举击败了梁山水军,还杀了阮小二和孟康两名水军将领。

水路不成,解珍解宝又采取爬山偷袭的策略,但因被守军发觉,坠落山崖而死,这两次败北,揭示了一个梁山军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即没有地利,江南水网纵横,道路狭窄,对手水军强大,城池坚固,以逸待劳;而梁山军地理不熟,疲劳作战,强攻之下,折损难免。朱武也曾对卢俊义说道:“古人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等皆是中原山东、河北人氏,不曾惯演水战,因此失了地利。”

此时的方腊军,也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邓元觉搬兵不成,方腊拒绝派御林军支援,石宝等只得固收。梁山军这时实在打不动了,修整了二十余日,但朝廷的催督人马很快就到了,童贯抵达后,虽未明说,但实际上是催逼宋江进兵,同时也断了梁山军的后路。童贯作势要攻打乌龙岭,此时的梁山军,如果不继续进兵,就有贻误战机、甚至养寇自重的罪名,就是有别的想法,随着折损将领,军士疲惫,也无法办到了。

于是宋江被迫率军绕道,攻打睦州,方腊也被迫派包道乙、郑彪等率御林军救睦州,二人凭借妖术,杀了王矮虎、一丈青,又伤了武松,项充李兖也折了,鲁智深追赶夏侯成不见踪迹,人马渐渐凋零。后来宋江得到庇佑,杀了郑彪等,炸死包道乙,夺取睦州。

此时石宝等两面受敌,虽然又抓住机会和白钦杀了马麟、燕顺,但已是瓮中之鳖,石宝无心力战关胜,白钦却来斗关胜十合,也是一员大将,此时石宝等被两面夹击,吕方白钦各自躲过对方兵器,马上揪住,一齐跌落山下而死,双方又各自失去一员猛将,石宝被围,无奈自杀,宋江这一路已是畅通无阻,直逼巢穴。

卢俊义的军马在昱岭关遭遇了继石宝、包道乙郑彪后,又一个给梁山军造成重大杀伤的方腊军将领,小养由基庞万春,庞万春和两名副将都擅于弩箭,手下军士也擅射,庞万春一箭射倒史进,埋伏军马万箭齐发,将史进、石秀等六名将佐并三千士兵,杀得只剩百余人,以致卢俊义如痴似醉,没了主意。神机军师朱武设计,令时迁打探了偷袭路径,一路放火烧山,削弱庞万春地利,时迁则爬上昱岭关放火,梁山军惊走庞万春,活捉两名副将。此次方腊军又是没有及时增援昱岭关,否则凭借关隘,可以护卫歙州城。

庞万春被逼出战后,连珠箭射死欧鹏,梁山军打败,又折了菜园子张青。方腊军偷袭卢俊义,却早被朱武识破,埋伏人马杀了高侍郎,活捉庞万春。强攻歙州城池时,又折了魏定国和单廷圭,方腊军这边的王寅,是绝对的五虎级别大将,马踏李云,刺死石勇,力敌黄信、孙立、邹渊邹润四人,加上林冲,才被杀死,如果方垕早派王寅支援昱岭关,不会败的这么快。尽管如此,这一路人马折了十三员将佐,几乎损失一半。

此时方腊已是穷途末路,只剩一支御林军马,由方杰率领,这里比较可惜的是秦明,即将胜利之时,被杜微飞刀暗算,死于方杰戟下,杜微又飞刀杀死郁保四和孙二娘,最后被出卖杀死。那方杰年轻,武艺高强,不在秦明之下,秦明这时恐怕年龄也已经大了,中了暗算,但方杰力战花荣关胜二人一场,也是五虎级别的猛将。

鲁智深捉住方腊后,再次显示了外粗内明,超然世外的佛心,对宋江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听到钱塘江潮信后圆寂,比之燕青、李俊的不辞而别,显得更为洒脱,但燕青、李俊、武松知道进退之机,却又比旁人高出很多。

后面的章节脉络很清晰,大家也很清楚,这里就不赘述了。正是: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

2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