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冰雪经济续写“四季文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2 17:06:14

临近立夏,雪季的大幕缓缓落下,而冰雪经济的热度并未随之消散。

新华社记者在新疆、吉林、河北等地采访了解到,从休闲旅游到装备制造,从赛事经济到文化创意,各地探索将“冷资源”转化为全年无休的“热经济”。

冰雪经济,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书写四季繁荣的新故事。

雪场转型“换季”不断档

游客在新疆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滑雪(2025年1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五一”前后,南方骄阳开始炙烤大地,而新疆乌鲁木齐的南山却沁着20℃的清凉。天山北麓的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滑雪场内,雪道上积雪犹在,周边的草地已吐露绿意。远处苍翠山谷深处,压路机轰鸣,正在为雪场“换季”做准备。

4月28日,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迎来新的“活动季”。企业品牌负责人庄红说,除了彩虹滑道、山地卡丁车等30余项度假活动外,4月底至暑期,度假区还将打造高空溜索、玻璃滑道、水上乐园等项目,“实现地面、水面和空中的立体休闲娱乐”。

几名滑雪爱好者在新疆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合影留念(2025年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新疆地处山区的众多滑雪场夏季环境优美,已成为游客踏青、观光、避暑的好去处。冬季为滑雪爱好者服务的登山缆车、餐厅酒店、道路交通等设施设备也不再是“忙半年、闲半年”。

从“雪季游”延伸到“全季游”,各地新招不断。

黑龙江哈尔滨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正加速从单一滑雪胜地向全季全域旅游目的地转型。4月22日,亚布力旅游投资集团发布2025年春夏季旅游产品,以“运动激情”“露营狂欢”“特色研学”“森林康养”等为主题的旅游新品,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选择。

在河北崇礼,雪场通过服务升级与业态创新持续引流:太子城国际冰雪小镇,62家餐饮品牌可满足多元需求,马术乐园等20多项新兴旅游业态则让度假体验充满新鲜感。

实现雪场换季转型与冰雪城市四季运营,基础设施升级和服务品质提升是关键。

“未来五年是冰雪产业机遇期,夏季作为北方城市文旅消费传统旺季,若能对标冰雪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标准、完善运营体系,将有效延伸冰雪产业链价值,形成全季全域发展新格局。”新疆滑雪协会主席李建宏说。

在南方,室外绿意盎然,室内滑雪场仍是白雪皑皑,冰雪运动“热力”不减。上海耀雪冰雪世界集室内滑雪场、三座星级度假酒店以及会议中心、冰雪主题商业小镇于一体,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成都已建成各类冬季项目场馆60余处,其中新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旱雪场……

这几天,滑雪摄影师任萱媛刚接到新订单,去上海耀雪冰雪世界为顾客拍照。“室内雪场越来越多、滑雪的人越来越多,我才能全年都有单接、有钱赚。”她说。

南方室内雪场不断崛起,北方冰雪胜地全季运营,冰雪经济持续绽放四季魅力。

冰雪装备制造“春风正好”

游客在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内的冰雪装备展区参观(2024年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热闹了一整个冬天的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终于静了下来,但相隔仅一个小时车程的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纤维生产车间,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厂房里,自动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束束白色的碳纤维原丝经过氧化、碳化等工序后,变身为黑色碳丝,成为轻量化、高强度碳纤维滑雪板的原材料。

工人在吉林化纤集团国兴碳纤维有限公司碳化二车间整理碳纤维原丝(2025年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雪季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碳纤维滑雪板生产线正在抓紧扩能。”李家欣是吉林化纤集团国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副经理,刚谈妥一笔订单的他对记者兴奋地说,“我们的滑雪板凭借重量轻、韧性强的优势,去年已在吉林省各大雪场批量投放,受到好评。今年,我们将升级包装设计,融入国潮元素,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吉林省装备制造品牌。”

迎着火热的市场需求,冰雪产学研加快转化。

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里,滑雪仿生企鹅、全季智能室内滑雪机、雪场巡视无人机等新产品推出;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冰雪运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竞速滑雪板,已在全国10余个省份投入使用……

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冰雪运动装备器材特色产业园区”。

大江南北,冰雪装备制造领域加速布局。黑龙江哈尔滨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齐齐哈尔冰雪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而随着南方冰雪热升温,换雪、补雪的制冷运维及雪道维护需求飙升,在广东等制造业大省催生大量冰雪装备相关企业。

参观者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消博会上观看一款智能滑雪机演示(2025年4月13日摄)。新华社发(薛杰摄)

一批冰雪装备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2024年,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成功开拓哈萨克斯坦市场,与当地体育器材经销商合作,销售冰球鞋、速滑鞋,并承建两个滑冰场项目。

河北张家口宣化冰雪产业园里,仿真冰板生产线昼夜不停,这些产品已进入东南亚体育课堂。

张家口市科诺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冰壶、冰蹴球等产品畅销世界多地。“依靠高素质的冰雪产业工人和成熟的产业配套,企业发展越来越好。”公司董事长吴刚表示,2025年公司新增多条生产线,产能较去年增长30%。

冰雪装备“专精特新”企业茁壮生长,索道、缆车、压雪机等大型冰雪装备维修公司加快“组队”……在冰雪产业链的“延长线”上,全国各地冰雪产业企业正在迸发出新活力。

“冰雪+多元业态”开启四季繁荣

雪季刚结束,发展新动能已开始蓄积。在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太舞滑雪小镇,多家互联网平台酒店预订系统显示,“五一”假期前后,当地酒店预订热度持续攀升,部分特色民宿更是提前一个月就已订满。

太舞滑雪小镇品牌总监任晓强感慨:“曾经夏季的日均客流不足冬季的二分之一。但在2024年夏季,太舞接待量突破150万人次,与冰雪季持平,今年强劲势头继续,我们正努力摆脱‘一季养三季’的困境。”

拓展“冰雪+”是崇礼冰雪经济四季跃动的秘诀。依托山地自行车联赛、攀岩挑战赛等特色赛事和康养旅居等多元活动,以冰雪闻名的小城有了“四季魅力”。

4月初,全运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七人制男子甲组预赛在张家口冬奥村展开,这是北京冬奥会后崇礼奥林匹克公园首次承接夏季全运会赛事。张家口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赛事是冬奥场馆四季运营的重要实践。通过“冰雪+赛事”新模式,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已形成冰雪运动打品牌、四季活动聚人气的运营格局。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预测,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达5.2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预计突破6300亿元。

面对庞大的冰雪经济市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冰雪+”的多元发展路径。

运动爱好者在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参加越野跑(2025年5月1日摄)。松花湖度假区利用山地优势,将冰雪运动拓展到全季节山地运动。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在吉林,当地融合“冰雪+生态”“冰雪+群众体育”,解锁夏季活动新体验,“环长白山”森林自行车赛、长白山森林马拉松赛等品牌IP已初具影响力。在冰滑梯上感受冰上的“速度与激情”,体验冰雪奇境、冰雪音乐厅等项目互动……不久前,哈尔滨梦幻冰雪馆重启,接替此前闭幕的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让游客们体验到“冰雪+文娱”的乐趣。

滑雪巡救员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禾木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巡逻(2024年12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冰雪+”激发文创新潜能。围绕擦亮用好“中国雪都”金字招牌,新疆阿勒泰地区组织专家团队创作了童话剧、影视剧、陶瓷餐具等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释放新的经济潜能。哈尔滨街头巷尾的不少文创店顾客盈门,“尔滨”主题AR冰箱贴、雪花摩天轮造型雪糕等创意十足,销售火爆;元宇宙产品《冰龙寻珠·全感VR》、全景奇幻舞台秀《王的战车》等科技感满满。

业内人士认为,冰雪经济商业模式正由观赏型简单消费模式向深度体验式、社交式消费模式转变。

从“一季红”到“四季火”,各地探索“无淡季”冰雪经济新模式,而中国冰雪经济的故事,也在四季交叠中书写新的篇章。

文字记者:初杭、马锴、段续

视频记者:张啸诚、魏蒙、初杭、马锴

海报设计:代云鹤

统筹:陈炜伟、杜潇逸、周咏缗、冯筱晴

来源:新华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