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战略下洛阳青要山的文旅发展

传统文化学者黄海涛 2023-06-08 09:18:00

一部河南史,充分展现了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辉煌史、欢乐史。洛阳的历史文化基础和发展流脉,最有资格唱好这四部史诗。目前,对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认识,普遍只谈文化遗存现象,不谈文化发生、发展根基。古都文化、帝王文化需要给予全方位的解读,讲好黄河故事、唱响洛阳声音,还历史的本来面貌,需要深挖其精气神之所在。

黄河文化战略下洛阳青要山的文旅发展

作者|黄海涛

一.认识上,打拉高站位牌

首先要清楚,青要山发展的时代背景是黄河时代。青要山项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黄河文化命运共同体的展示,是新时代黄河文化的新表达。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下面我的一切论述的出发点都源于此。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标志着“黄河文化新时代”的到来。站在千年梦想和百年巨变的历史背景、国际背景下看黄河文化,除了要关注黄河文化的“自然生态”外,黄河文化的“人文生态”根本性问题也需要在实践中给出哲学的回答。一是黄河文化的形成与流脉,二是黄河文化的精神标识,三是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随着“黄河文化新时代”的到来,我们首先要回答,我们地域性的主体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内在联系。2020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并推荐了我的《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的概念、结构及体系思考》一文。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天、地、人三才之道”是中国古代先人创造的伟大学说,既是宇宙观,也是世界观。这个源于中国智慧的学说,贯穿于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五千年进程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儿女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相处的知识与智慧,对于今天人们的生态、世态、心态都得到同步平衡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才之道”与中华文化主体结构对应的表述是:黄河文化是天,宇宙孕育生灵;河洛文化是地,是华夏文明中心聚集区;黄帝文化是人,中华文明核心原点。今天我换个角度,再谈黄河文化的根本性问题。只谈观点,不做理论展开。我们认为,中华民族是个有信仰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个有信仰的文化。这个信仰的特点是,黄河、黄土地、黄皮肤是中华民族的底色,黄河母亲河两岸血脉根亲的姓氏是中华儿女的胎记,姓氏寻根这个揪心的乡愁是五千年文明传承的调性。黄帝是黄河、黄土地、黄皮肤的首席代言人。黄帝、炎帝、蚩尤三位先祖的伟大功绩,一是以统一古代氏族部落和建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解决了华夏民族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现实工具问题。二是以血缘、姓氏解决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纽带的历史传承问题。

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面临的思想理论任务。目前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的传承、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精神文化地标的认识力不足,二是对当代价值的把握力不足,三是对文化价值的创造力不足。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国家和民族的命脉不仅仅在于军事、经济,更在于文化。文化战略,不仅仅是诗和远方的浪漫,它更需要表现出树立民族信仰、传播民族文化的教化功能。落实治国理政的文化大发展战略,需要秉持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文运兴则国运兴,这些都是伟大复兴中国梦最根本的逻辑起点和内生动力。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文旅文创的时代价值就是要凝聚精神力量。万事万物都是依赖于底层法则和底层结构才得以运行的。黄河文化的农耕文明给中华民族确立了底层法则,三祖文化(指黄帝、炎帝、蚩尤,下同)的姓氏文明给华夏民族建立了底层结构。血脉根亲是这个法则和结构的最基本构成,即源于三祖建立起的氏族血缘根亲的认同,姓氏是这个血脉根亲的标志和纽带。这个文化的特点是,把生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把生命照看好,就是要照看好后代,因此我们子子孙孙都生活在希望中。把灵魂安顿好,就是要安顿好老人,因此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传承中。这就是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最基本的人文生态内涵。

黄河文化、农耕文明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了血缘根亲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形成了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伦理观,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上层建筑。五千年的中国,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等维系大一统外,还有一只看不见的伦理的手,在牢牢地控制着中华大地的芸芸众生。特别是二千年封建社会的儒家治国,讲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如父子,是用血脉根亲关系维系或巩固政权关系。孔子复礼的核心纽带是伦理,伦理的核心纽带是血脉根亲,血脉根亲的核心纽带或标识就是源于三祖的氏族与姓氏。这就是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最传统的治国理政生态内涵。这些都是黄河文化最初的农耕文明的产物。进入到工业文明后,中国的人文生态内涵和治国理政生态内涵发生了新的划时代的变化。但是其民族文化内核和本质依旧是传承至今的。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一直是在黄帝开创的历史文化的延长线上前行。同时,以5000多年为标志的黄帝文化是中华历史的“头部文化”。血脉根魂是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5000多年传承的一条主线。2020年3月27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洛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责任重大。会议提出了洛阳副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和建设目标,与郑州错位发展、协调联动,共同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双引擎”。河南省、洛阳市领导在洛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上指出:强化开放引领,是我们抢抓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是我们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洛阳区域辐射力带动力竞争力的大势所趋。河南省、洛阳市领导讲话,都表明省市领导对“头部经济”“头部文化”的重视。这个“头部经济”“头部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凝神聚气、培根铸魂的基础工程。二、策略上,打“三祖文化”的“和合牌”总的思路是,青要山要抓住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要素,打造核心竞争力。洛阳青要山文化总的时代格局与战略判断是:山河承运,家国承命。青要山是千年中国梦的重要承载地,是河南文旅强省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是洛阳副中心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大致反映了我国的山川走向,是古代先哲对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和与思想文化的交融,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都是风水宝地。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5400多千米,流经九个省区,奔流到海。中国的运势正是在西进和东出的状态中。黄河和青要山位于中华运势的重要节点之上。屹立在黄河岸边的青要山,从5000多年前黄帝建密都起,一山一河承载着洛阳作为帝都的运势,王朝的存亡。帝都的运势也造就着洛阳的历史际运。总体而言,青要山分享着帝都的荣光,承担着帝都的重要核心功能。当王朝远去,历史和家国的形势为之一变,一山一河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在这“历史之变”与“历史不变”两种维度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新的定位、切入点中,一山一河的国运与命运,又承担了新的使命。特别是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历史不变”中,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青要山,价值和意义就更加凸显出来了。“历史之变”,是在洛阳成为“副中心”和“双核驱动”之变中,青要山的“承命”又具有了新的机遇,要求寻找县域与城市核心区之间的功能承载关系。特别是文化传承、文旅功能区的开发,青要山有资格、有责任、有义务从历史的源头走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原声音,承担家国命运历史延长线上的表达。洛阳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辉煌史、欢乐史的核心参与者、见证者。一千年前,北宋政治家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为此,青要山的文旅开发要明确一个定位,三个担当。一个定位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黄河文化命运共同体。三个担当就是新时代的政治担当、经济担当、文化担当。怎么担当?河南文旅强省、中部崛起这把牌怎么打?我们强烈呼吁,摸出“三祖”牌,打出“和合”牌。特别是我们这些在传统历史文化核心区的社会各界人士,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河南要有足够的对传统文化要素资源的认识和尊重,甚至我提出要重新认识河南、重新认识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是有所指的。没有认识到“三祖文化”“和合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就是缺少文化自信,因而也就无从谈起文化自觉。我们的文化行动能否做到撑起中原崛起和新时代中华民族命运所需要的文化高度、深度、宽度、温度,河南上下都应该有一个深刻的反思,这是起码的态度。目前的这些文化大开发,哪些是普遍性的共性开发,哪些是独特性的个性开发,中华民族独特的家底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传承,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一部黄河大合唱,哪些是河南贡献的主旋律,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声音在哪里,三祖共创华夏文化的声音在哪里。站位、视野、格局需要我们重新定位。

不是所有的地域都有得天独厚、具备天地人三才这个优秀的条件的。河南、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恰恰具有了这样一种天地人三才的先天优势。河南、洛阳一定要认识到或者已经认识到这个“头部文化”大王牌在文化复兴、中原崛起的价值与意义。不能用解决具体问题代替对本质和规律的思考。目前对深挖黄帝文化这个最根本的有效切入点、落脚点还远远不够。这不仅仅是文化开发的需要,它更是意识形态建设、人民有信仰的民族意识形态建设的最最重要环节,这是民族思想路线建设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民族复兴的逻辑起点和内生动力。洛阳与郑州错位发展,错什么位?先来看看郑州是什么位?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郑州要在落实黄河战略中担当使命走在前头,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如何表现华夏之根?如何认识黄河之魂?从结构和体系上看,郑州不缺乏历史文化地标,郑州缺的是精神文化地标。黄河文化的本质,其当代价值,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凝神聚气,是由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的逻辑自洽,直指人心才是终极目的。特别是在百年巨变的格局下,讲好民族文化,唱响民族声音,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自豪力,抵御任何分裂民族和祖国的图谋,黄河文化责任重大。鉴于上述认识,洛阳还要拼什么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吗?不需要,郑州没有抓住的精神文化地标,留给了洛阳。洛阳的精神文化地标、黄河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和合文化”,这就是差异性和资源要素。开发定位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战略层面来看,洛阳的开发布局、梳理存量,都是打好基础的必要积累。但是抓住特殊增量才是中原突破、占领高地的举旗之作。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文化提升的顶层设计、战略布局和落地实施的战术动作,不宜仅满足于大而化之加散点平摊。出彩中原,文化要素资源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大而化之的规划已经做得很多了。如何聚焦突破口、抓住龙头、举旗亮相、打出牵一发动全身的大王牌,一定要找到源点、用好支点、抓住突破点。一是要聚焦高度,明确精神标识;二是要聚焦深度,深挖根源讲清楚文化自信;三是观照宽度,协调布局的结构、层次、呼应;四是把握温度,抓住族群心理需求、心理依赖和族群凝聚的痛点。要让老家河南的先祖崇拜和根亲信仰产生化学反应,让乡愁助推化学反应,在参与回忆乡愁中打造新的乡愁。因此,以在青要山高立三祖圣像为标志,传承和合精神,既是物理地标,也是精神地标。出彩中原、中原突破,要树立别人想树而没有资格树的灯塔。洛阳城市副中心与郑州双核驱动已经按下了快进键。经济建设创造城市的物质财富,文化建设最终决定城市的历史地位。文化就是生产力,经济和文化应该双轨并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从河南省层面看,河南省委提出出彩中原、文旅强省。从洛阳市层面看,洛阳市委提出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推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从新安县层面看,要落实洛阳的突出生态特色、突出文化特色、突出县域特色,打造黄帝历史文化名城。当代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态势是,资源要素和战略地位配置,决定中心城市以科技创新为价值突破点,县域经济以文创和文旅、文养经济为战略突破点。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的文化产业经济是全球华人历史文化、精神文化资源要素的战略底座,青要山的“和合文化”就是传统的人文信仰的“头部文化”。那么弘扬“头部文化”、开发“头部经济”、发掘“头部潜力”、开启“头部智慧”、做好“头部文章”,这就是“和合文化”的主旋律。随着国家文化大发展战略的展开,特别是黄河文化的发展正在进入深水区,站在黄河文化核心区域的我们,不能满足于跟随性,要努力开拓前瞻性、树立权威性、提升引领性,升维高段位。情怀和自信告诉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匹夫有责”。因此建议洛阳青要山的建设一定要聚焦“和合文化”,铆定“头部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三、开发上,打沉浸式的文化牌“十四五”时期,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青要山的开发定位不仅仅是改造,而是缔造。因此要优先考虑策划,再规划实施方案。策划就是策略,解决方向性的问题。规划层面讨论的具体问题,解决操作性的问题,比如自然生态有哪些节点的开发需要做哪些项目,文化节点的开发需要做哪些设计和引进等,这些都留待以后讨论。青要山初步开发思路是,明确目的、厘清定位、寻找路径、把握节奏。初期具体开发建议是,利用青要山现有条件,整体规划设计开发青要山文化基地产业园。我们建议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生态、三个品牌、四个布局、五条路径,展开策划与规划。一个中心,就是灵魂。首先是定位,青要山的灵魂是什么?和合文化的灵魂是什么?青要山的灵魂不仅仅是绿水青山和黄帝的洞天福地,而是三祖文化、和合文化。三祖文化、和合文化灵魂的精神标识和当代价值就是一句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承与新时代的凝神聚气、培根铸魂。三祖文化、和合文化的灵魂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回顾,其更大的价值是民族信仰的传承。两个生态,就是打造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兴奋点。自然生态无需赘言。青要山人文生态开发,核心是展示和合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当代价值。因此要把握三祖文化、和合文化的历史胎记、文化调性、民族底色。要努力争取把青要山打造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国家地理标志。青要山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而且要做新时代的缔造者。在回忆历史乡愁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新的当代乡愁。青要山的开发,不单单是硬件设施的拆拆建建、修修补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是文化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升级换代。其更深刻的内涵,还在于配套整体开发三祖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当代价值。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

三个品牌,即开发三祖拜祖大典、合和论坛、帝都山水论坛。打造独特的、标志性的文化品牌,形成朝圣级别的文化。是做跟随者,还是做引领者?做跟随者是没有出息的。20世纪临颍县南街村打造的政治朝圣、巩义市竹林村打造的经济朝圣、登封市少林寺打造的文化朝圣,都是成功的案例。打造青要山品牌,建议学习山西高平以“国家级、全球化、民间性”为定位的“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这一节庆品牌。山西高平的炎帝陵甚至拿不出更多的明代以前的典籍来印证。但是他们经过努力已经把它做到了国家级的祭拜。这就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新郑黄帝故里和高平炎帝陵,都是民间的最基层的学者或者是干部,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发掘出并引起国家重视的。

四个布局,就是在青要山展开山水文旅布局、主题教育布局(用声光电一站式展示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辉煌史、欢乐史)、文化创意孵化产业布局、美丽乡村生态康养体验布局。五条路径,在文旅上打造帝都、神都、香都、山都、水都五个主题。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产业链,实现青要山文旅招得来、留得住、住得下、玩得好、还想来的逻辑闭环,关键就在这里。开发建设的指导原则是“三统一”:政府国企与民企建立混合制开发公司,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推动青要山全域文旅的大发展。上述建议,都有在此基础上的细化规划方案,将在适当时候再行汇报。希望社会各界看得到,抓得住,做得了。理论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理论的力量在于化作实践的方案,理论的价值在于突出前瞻性、体现科学性、落实操作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