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正旦,聪宴于光极前殿,逼帝行酒,光极大大庾珉、王俊等起而大哭,聪恶之。会有告珉等谋以平阳应刘琨者,聪遂鸩帝而诛珉、俊。立左贵嫔刘氏为皇后。聪将为刘氏起鹤仪殿于后庭,廷尉陈元达谏曰:“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晋氏暗虐,视百姓如草芥,故上天剿绝其祚。乃眷皇汉,苍生引领息肩,怀更苏之望有日矣。陛下龙兴已来外殄二京不世之寇内兴殿观四十余所重之以饥馑疾疫,死亡相属,兵疲于外,人怨于内,为之父母固若是乎!伏闻诏旨,将营鹤仪,中宫新立,诚臣等乐为子来者也。窃以大难未夷,宫宇粗给,今之所营,尤实非宜。臣闻太宗承高祖之业,以四海之富,尚以百金之费而辍露台,历代垂美。陛下之所有,不过太宗二郡地耳,战守之备者,岂仅匈奴、南越而已哉!愚臣所以敢昧死犯颜色,冒不测之祸者也。聪大怒曰:“吾为万机主,将营一殿,岂问汝鼠子乎!将出斩之。”时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抱堂下树叫曰:“臣所言者,社稷之计也,而陛下杀臣。若死者有知,臣要当上诉陛下于天,下诉陛下于先帝。未审陛下何如主耳!”元达先锁腰而入,及至,即以锁绕树,左右曳之不能动。聪怒甚。刘氏时在后堂,闻之,密遣中常侍私敕左右停刑,于是手疏切谏,聪乃解,引元达而谢之,易逍遥园为纳贤园,李中堂为愧贤堂。
(《晋书·载记第二刘聪》)
材料二:
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者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也,使甯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直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陛下龙兴A已来B外殄二京C不世之寇D内兴殿E观四十余所F重之以饥馑疾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恶,厌恶,与《齐桓晋文之事》“彼恶知之”中的“恶”意思相同。
B.上、下,名词作状语,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的“舟”用法相同。
C.要,获取,与《鸿门宴》“张良出,要相伯”中的“要”意思不同。
D.奉,两手恭敬地捧着,表敬意,《陈情表》“逮奉圣朝”的“奉”与此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聪设宴,强迫晋帝行酒,庾珉、王俊等人痛哭,既表达了对晋帝屈辱处境的痛心,也体现出对刘聪行为的不满,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B.陈元达进谏时,从当下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太宗的节俭等多方面入手,言辞恳切且逻辑清晰,充分展现出他对国家局势的深刻洞察。
C.陈元达为阻止刘聪为皇后建宫殿,极力劝谏,刘聪大怒,想要斩杀他,皇后刘氏阻止并上疏恳切地劝谏,刘聪怒气消解,元达道歉。
D.陈元达抱树抗争并冒死向刘聪进谏,鲍叔借祝酒向齐桓公进谏,体现了同为臣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尽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四海之富,尚以百金之费而辍露台,历代垂美。
(2)愚臣所以敢昧死犯颜色,冒不测之祸者也。
14.君主具有怎样的胸怀,臣子的直谏才能更有效?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轸上人之庐山
岳飞
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菜叶随流水”的细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翠微”表现环境的清幽。
B.“烟霏秋雨”的萧瑟凄凉,破坏了与友人夜谈的融洽,渲染了离别时的伤感氛围。
C.尾句与《书江西造口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同写“无数山”,但用意不同。
D.诗歌语言含蓄隽永,意境深远,通过叙事与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16.本诗通过时空转换表现送别的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团队建设主题班会上,班长引用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文句:“________,________”来阐述真诚待人与傲视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
(2)中国古人常以名和字来体现个人修养或志趣追求,如《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反映了屈原的父亲对他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屈原对自身品质和人生目标的期许。
(3)古代诗人在表现物是人非、沧桑巨变时,常常采用对比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BDF【解析】“已来”与前文一起表时间,故在B处停顿;根据句式,外、内照应,故在D处停顿;“殿观四十余所”做“兴”的宾语,故在F处停顿。译文:陛下您兴起以来,对外消灭了长安、洛阳的强大敌人,对内兴建了四十多所宫殿楼台,又加上饥荒和疫病。
11.A【解析】“彼恶知之”中的“恶”是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2.C【解析】“元达致歉”错,是刘聪向元达道歉。
13.(1)(太宗)凭借四海的富足,尚且因为百金的费用而停止建造露台,历代传为美谈。(第一个以,凭借;辍,停止;垂,传。每点1分,大意1分,共4分)
(2)这就是我敢于不顾性命触犯您的尊严,冒着无法预测之祸(劝谏)的原因。(所以,……的原因;颜色,脸色,尊严;测,测度,预测。每点1分,大意1分,共4分)
14.君主具有能接纳逆耳忠言的胸怀,臣子的直谏才能更有效。陈元达、鲍叔的进言之所以能够被接纳,正是因为刘聪、齐桓公具有这样的胸怀。(观点2分,分析1分,共3分,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正月初一,刘聪在光极前殿举行宴会,逼迫晋帝司马炽为他斟酒,光禄大夫庾珉、王俊等人起身大哭,刘聪厌恶他们。恰好有人告发庾珉等人图谋在平阳接应刘琨,刘聪于是用毒酒毒死晋帝并诛杀了庾珉、王俊。册立左贵嫔刘氏为皇后。刘聪打算为刘氏在后庭建造仪殿,廷尉陈元达劝谏说:“我听说古代的圣明君王爱护国家如同爱护自己的家,所以皇天也像庇佑子女一样庇佑他们。晋朝昏庸暴虐,把百姓看作草芥,所以上天灭绝了他们的国运。上天眷顾我大赵,百姓翘首以盼,渴望休养生息,有重获生机的希望已经很久了。陛下您兴起以来,对外消灭了长安、洛阳的强大敌人,对内兴建了四十多所宫殿楼台,又加上饥荒和疫病,百姓死亡接连不断,士兵在外疲惫不堪,百姓在内心怀怨恨,做百姓的父母难道应该像这样吗!我听说陛下有诏令,将要建造仪殿,皇后刚刚册立,我们确实愿意像儿子为父母尽力一样为您效力。但我私下认为大难尚未平定,宫殿房屋大致够用,现在所营建的,实在不合适。我听说汉文帝继承汉高祖的基业,凭借四海的富足,尚且因为百金的费用而停止建造露台,历代传为美谈。陛下您拥有的土地,不过是汉文帝时两个郡那么大,而需要防备的敌人,难道仅仅是匈奴、南越而已吗!这就是我敢于不顾性命触犯您的尊严,冒着无法预测之祸的原因。”刘聪大怒说:“我是天下的君主,将要建造一座宫殿,难道要问你这个鼠辈吗!”下令将陈元达拉出去斩首。刘聪当时在逍遥园的李中堂,陈元达抱住堂下的树大喊道:“我所说的,是为国家考虑,而陛下却要杀我。如果死者有知,我一定要向上天控诉陛下,向先帝控诉陛下。不知道陛下是怎样的君主!”陈元达事先用锁链锁住自己的腰进入,到了之后,就用锁链绕在树上,左右的人拉他也拉不动。刘聪更加愤怒。刘氏当时在后堂,听说了这件事,秘密派遣中常侍私下命令左右的人停止行刑,于是亲手写奏疏恳切劝谏,刘聪这才消气,召见陈元达并向他道歉,把逍遥园改名为纳贤园,把李中堂改名为愧贤堂。
材料二
话说到极致就会触怒君主,君主发怒那么进说的人就危险了。不是贤德的人谁肯去冒这种危险呢?而那些不是贤德的人,是想要获取利益,想要获取利益的人去冒这种危险又有什么好处呢?所以不贤明的君主身边没有贤德的人。没有贤德的人就听不到恳切正直的话,听不到恳切正直的话,那么奸邪的人就会结党营私,各种邪恶的行为就会兴起。如果这样国家就无法生存了。凡是国家能够生存,君主能够安稳,一定是有原因的。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即使国家暂时存在也一定会灭亡,即使君主暂时安稳也一定会危险,所以这个原因不可不加以探究。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甯戚在一起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齐桓公对鲍叔牙说:“你为什么不起身祝酒呢?”鲍叔牙捧着酒杯走上前说:“希望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的时候,希望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被囚禁的时候,希望甯戚不要忘记在车下喂牛的时候。”齐桓公离开坐席,拜了两拜说:“我和各位大夫如果都能不忘记先生的话,那么齐国的江山就大概不会危险了!”在这个时候,齐桓公是可以和他说恳切正直的话的。可以和他说恳切正直的话,所以可以和他成就霸业。
15.B.【解析】“烟霏秋雨”是通过朦胧的烟雨景象,表现诗人与友人志趣相投、渴望共同归隐的情感,并未破坏与友人夜谈的融洽,并非渲染离别的伤感,且与“凄凉”无关。
16.①时间转换。从当下相逢到夜谈,再到未来的远行,展现了送别的时间延续。②空间转换。由眼前相遇到“茅茨”,最后拓展到“诸方”天地,展现了完整的送别过程。③本诗就是这样通过时空转换,表现与友人的知音情,对友人的敬意和对修行境界的向往。(每点2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每空1分,共6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