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平定西南,都是先取天府之地四川,为何我军会绕道先取滇黔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3-12-07 14:26:41

▲刘邓大军挺进西南

1949年7月18日,一直在华东地区充当战略预备队的中原野战军终于得到命令,“以主力或全军向西进军”,准备拿下敌人近百万大军盘踞的西南大后方。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就是靠着大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苦苦支撑,一直熬到1945年日寇投降;此番惨败之后,他们又想龟缩西南,等待所谓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再度反攻全国。

敌军重兵云集西南各省

为此,蒋介石下令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从关中撤退,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司令宋希濂部从湖北撤退,全线向四川境内收缩,沿途收编所有保安团等地方武装;同时,在川滇黔各省拼命征兵拉伕,组建扩充部队,连一向被蒋忌惮的云南省主席卢汉也获得了编练指挥2个军的权力。

一番拼凑扩充之后,大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迅速增至90余万人,其中仅四川境内就多达34个军85个师50万人。为了解决这一重兵集团,中央军委及中原野战军在选择攻击方向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此前数百年,明清两朝平定西南各省,都是首先拿下四川,然后进兵贵州、云南;清朝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也是大军先从汉中入川,待四川平定后再依次攻打贵州、云南。

敌军判断我军从川北进攻

因此,国民党军判断解放军席卷大西南,也必定是从四川省开始,而且解放军缺乏现代化船只,很可能不会沿长江溯流而上,而是如同康熙平三藩一样,从北面的陕西翻越秦岭入川。基于以上判断,蒋介石将战力较强的胡宗南集团调到川北防守,布置了两道防线,作为预备队的罗广文第15兵团也部署在了北面的剑阁。

在紧靠滇黔的川南地区,仅留下郭汝瑰第22兵团负责防守。但郭汝瑰兵团实际上仅有1个军,就是刚刚组建的第72军,郭兼任军长。鉴于敌人已经摆出孤注一掷于四川,且重川北轻川南的架势,中原野战军决定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兵分两路。

▲解放军逼近川南

我军从川东、川南趁虚而入

一路沿长江西进,从东面进入四川,因为驻防川东的宋希濂部在鄂西撤退时刚刚遭到打击,战力大损;另一路则以杨勇第5兵团附第3兵团第10军西进贵州,向川南迂回,既攻川敌薄弱之处,也切断其向云南甚至境外的退路。11月初,5兵团及第10军不顾疲劳,经过10天连续作战,突破黔东防线,将贵州省主席谷正伦的2个军击溃。

15日,贵阳解放;21日黔北重镇遵义解放,我军兵锋直逼川南。蒋介石急令胡宗南部南下封堵,并派出大批汽车将胡部最精锐的第1军接至重庆防守。川北全线动摇,在秦岭一线待机的西北野战军第18兵团随即尾随胡宗南部南下。11月30日,西南第一大城市重庆解放,我军如同摧枯拉朽一般横扫四川盆地,到12月底成都解放,云南全省起义,大西南除西藏和西昌外全部解放。

▲解放军进入昆明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