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峰:以深情敬音乐

华南艺术 2023-07-31 17:59:43

文:温秋圆

当姚峰站在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舞台上,手持指挥棒,用速度和节拍演绎出钢琴协奏曲《黄河》时,全情投入,洋洋洒洒,他的音乐情绪与旋律,与社会,与历史融为了一体。

他精准拿捏了变化多端的乐曲表情,热情都在心里和手上。这一晚,他和深圳交响乐团联袂奏响《黄河》,在乐曲的磅礴气势中迸发出排练时未曾有过的激情。当《东方红》曲调冉冉升起,乐队演奏满怀深情,此时姚峰的肢体语言更是充满了张力和爆发力,以无限深情,演绎出对“东方红”的向往。

这是一堂主题音乐党课,是“鹏城七月红”第四届深圳市社会组织党建联学联建系列文体活动的其中一场。“鹏城七月红”搭建起文化艺术展示交流平台,旨在将文体活动融入党建工作,探索党建形式的丰富性,除了邀请专家学者、艺术人才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外,还致力为各支部文艺创作人才挖掘搭建平台。而这一次,著名作曲家姚峰的献演,为“鹏城七月红”品牌注入了新的内涵。他在舞台上喷薄而出的情感和共情力,也让人看到姚峰对音乐的崇敬和深情。

用两毛九分钱走上音乐之路

钢琴协奏曲《黄河》对指挥的要求,不光要有过硬的技术,其对曲目情感的驾驭才是最难的。那晚,姚峰的情感宣泄毫无克制,他和以往一样,先是打动了自己,然后打动观众。

随着音乐会的落幕,他的思绪回到了53年前的某一天。

1970年5月1日,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公演。17岁的下乡知青姚峰在收音机里听到这首曲子,兴奋不已。年少的他并未接触过钢琴,可偏偏对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曲调很熟悉,便对这首协奏曲顿生亲切感。没有想到的是,2022年7月,时隔52年,69岁的姚峰站在了深圳大剧院的舞台上,首次担纲起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指挥。如今一年过去,依旧是这首曲子,姚峰演绎起来又有了不同的味道。

不是专业指挥出身,却有人称姚峰为“用灵魂在指挥”的人。2016年,姚峰出于内心的喜欢开始学习指挥。指挥是乐队的灵魂和核心,在演奏时,必须准确掌握音乐的整体结构和精神,才能向乐队成员传达正确的情绪,并通过节奏、速度、情感等维度的把控,引导乐队成员完美演奏,极其考验功力。多年来,姚峰一直热衷于做喜欢的事,只要拿起指挥棒,就要求自己做到完美。不出几年,人们常常看到姚峰以指挥的身份活跃在舞台上,他指挥过的交响乐团包括深圳交响乐团、深圳大剧院爱乐乐团、深圳盐田交响乐团、珠江交响乐团、武汉东方交响乐团等。

姚峰常说,他的艺术生涯中,感情色彩最浓的词汇是“喜欢”,什么都抵挡不过喜欢。不仅指挥如此,他在音乐的其他分支上,也尽情释放着这样一份“喜欢”。

姚峰9岁那年,音乐种子在心底悄然萌芽。记忆中,每天的早餐就是一碗1毛钱的家乡武汉的热干面。想学竹笛的他,省下三天不吃早饭的两毛九分钱买下竹笛和笛膜,从此走上音乐之路。即便是自学,与生俱来的艺术禀赋让姚峰很快掌握了竹笛的吹奏技法。几年过去,姚峰在与一位专业竹笛老师交流时,发现当初自学的半音指法、超吹指法等,竟和专业技法全然吻合。此时,他的竹笛吹奏已达到专业水准。

后来回忆起这段时光,姚峰心里总是充满感激的。当年家乡的大杂院住了几十户人家,姚峰每天在院子里吹竹笛,尤其是技法还不成熟时,竟没有一个人埋怨这声音干扰到他。姚峰的音乐梦想,幸运地得到了大家的爱护,这让他感激不已。

11岁,姚峰开始学习写歌。由于被电影《女跳水队员》的主题曲深深吸引,姚峰开始模仿这首歌的旋律进行创作。他尝试着自己写词且将它谱成了领唱及二声部的合唱歌曲,在没有任何专业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首歌。接下来几年,姚峰一直没有停止过作曲,除了写歌以外,还涉猎创作民乐小合奏等乐曲。

姚峰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19岁。他有幸遇到当年湖北黄石群艺馆的音乐辅导干部刘运理,并从他口中得知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前身)恢复招生的消息。那时资讯不发达,听到消息后的姚峰振奋不已,于是做足准备,报考了作曲和竹笛两门课程。他幸运地被湖北艺术学院作曲系录取,后来招生组的老师发现他会唱歌,且舞台表现力较强,于是动员他去声乐系学习声乐。他开始走上专业化音乐道路。

艺术之路总是充满着不易,姚峰也不例外。对于嗓音条件一般的他而言,被调剂到声乐系,无疑面临着极大压力。当时班里只有8个男生,其中6个都比他嗓音条件要好,这让姚峰常常感到灰心丧气。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直鼓励他的声乐老师蒋箴予。每节课后,蒋老师都会对他说:“你又进步了。”姚峰却不断怀疑自己,他觉得不管再努力也成为不了歌唱家,曾几度陷入抑郁。有一天,蒋老师的话刚脱口而出,姚峰丧气地说:“这有什么用呢?”惹得老师哭了起来。待安静下来,蒋老师说:“姚峰,一个人只要能够不断进步就是好的。”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一下子让姚峰重拾信心,积极面对之后的每一次训练。在不断的努力下,姚峰克服了嗓音条件的障碍,以极其出色的乐感和表现力,在歌唱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他的歌里一定有柔软的部分

细数和音乐有关的过往,姚峰显得稳妥又兴奋。他讲起音乐时喜欢边聊边唱,让人感受到他旺盛的音乐生命力。

在姚峰的简历中,他是作曲家、声乐教育家,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歌唱家,先天不足的嗓音条件让他看到自己与歌唱家的差距。然而他在努力诠释着他所坚持的声乐观——动人。姚峰说,声乐就是把自己的音乐唱给人听,它的接收者是人,因此好的音乐要能够打动人。

这种“动人”,在姚峰的歌曲创作中也能感受到。来深25年,姚峰写了大量歌曲,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红色题材创作。姚峰坦言,从武汉到深圳,他亲历改革开放,切身感受到祖国和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满感恩。当路经深南大道邓小平画像前,登上莲花山瞻仰伟人塑像,这份情愫从内心深处往外无限延伸,此刻便想用音符、用旋律表达出来。

正是因为这份情感,写红歌时,姚峰常常泪流满面。1943年,19岁的青年曹火星,在当时的北平(现北京房山区),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没有想到,这首歌后来传遍大江南北,直到80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传唱。“太了不起了!”姚峰有感于此,决定对这首曲子进行再度创作。灵感喷涌而出,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编)很快完成,在原作思想性、政治性和群众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术性。歌曲上半部分的唱段,由女声合唱“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深情款款,娓娓道来。后半部分,男女混声合唱让歌曲更多了一份力量,整首歌听之既激情澎湃,又温暖优美。

姚峰写歌,表现形式可以多变,情感表达却是趋于一致的。他和唐跃生合作创作的歌曲《迎风飘扬的旗》,则展现了另一种艺术魅力。“再看看雪山草地,追寻共和国的足迹,是你带领着我们,复兴路上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段歌词以男高音半声唱的形式呈现,似是一种内心深处的独白,所有人的独白合起来就是群体的声音。随着音乐推进,这种情感逐渐向纵深处延伸,此时歌曲以混声合唱的方式,将内心的深情化为一种呼喊:“迎风飘扬的旗,我们举着你,举起你就是举起我们自己 。”

姚峰来深25年的创作中,这样的作品很多。他总是在激昂与力量感中,表达一种细腻和温情,他的歌里一定有柔软的部分。无论是《又见西柏坡》《中国真功夫》,还是《我生在1978》《因为有你》,抑或《莲花山之恋》《祖国,深圳对你说》,歌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笔和定稿。书房抽屉里泛黄的旧稿谱纸,印证着他反复汲取、筛选及提炼的考究。透过歌曲,人们能感受到丰富的音乐表达,看到一个热烈而深情的姚峰。

姚峰简历:

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深圳市文化艺术专家联谊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中国音协音乐创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深圳市音乐家协会第六届主席。

作为歌者,曾为30余部影视片配唱主题歌(独唱);作为声乐教师,曾培养了雷湘、黄鹤翔、徐春雨、刘罡、姚贝娜等优秀歌手和歌唱家;作为曲作者,曾创作歌曲数百首,出版声乐作品专辑《迎风飘扬的旗》(精装,15张碟)。作品共百余次获全国和湖北省、广东省奖励,其中,《我生在1978》《迎风飘扬的旗》分获两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你,就是一个士兵》《欢乐的社区欢乐的家》《邻里谣》分获三届国家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