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014)学习与实践

小高语文在线 2024-05-15 22:05:14

来源:作文选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文解字·习部》:“习,数飞也。从羽从白,会意。”

“習”(习),古人造字的本义:幼鸟长出白色的羽毛,在鸟巢上振翅习飞。“飛”(飞)的动作是频繁的,要不停地拍打翅膀,反复实践,最后才能起飞。

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认知为“学”,称知识的实践运用为“习”。

整体把握漫画及文字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学而时习,乐学之道。

2.只"学"不"习",苦海无边。

3.在"学"中觉悟,在"习"中进步。

学习与实践:双翼齐飞,翱翔天际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习诚可贵,实践价更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习是实践的基础。学习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知识储备。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通过勤奋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他们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他不仅深入研读各类医书,汲取前人的智慧,还广泛涉猎各种典籍,了解药物的特性和功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深厚的学习积累,他才能够在实践中准确识别草药、研究药性,最终著成《本草纲目》,为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学习就像一座坚实的基石,支撑着他在实践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实践是学习的检验和升华。“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在农业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理论知识。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在田间地头进行了无数次的实践,顶着烈日,冒着风雨,仔细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不断调整实验方案。正是在这些实践中,他发现了传统水稻种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杂交水稻的构想,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实践,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实践不仅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更让理论得到了升华,使他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实践的价值,让我们看到了实践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学习与实践相互促进。学习与实践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他在学习核物理理论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他又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寻找解决方案。他不断地在学习和实践之间往返,使两者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正是这种学习与实践的良性循环,让他在核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稼先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勇敢探索,让学习与实践这对双翼助力我们在人生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0 阅读:1

小高语文在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