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缺补漏2024年语用第20题语句复位(语句衔接)

小高语文在线 2024-05-27 06:34:10

来源:星团长 智慧星语文

真题引领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语文试卷1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温度高,水分足,各种花草树木生长旺盛,田野里的牵牛花、凌霄花、百合花等竞相怒放,争奇斗艳。南宋名画《夏卉骈芳图》就集中描绘了几种夏天常见的花卉:粉红鲜艳的蜀葵,洁白无瑕的栀子,嫩黄清雅的萱花,在夏日的暖风里,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绽,或 含苞待放,让人悦目清心,为炎炎夏日增添了烂漫色彩,也给人们送来幽香清爽。

①夏天最常见的还是荷花。荷花在酷暑中绽放,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轴》就描绘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品格。②画中四枝荷花亭亭玉立,荷叶也形态各异;③一对鸳鸯四目相对,嬉戏荷间,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埋伏于石后的荷叶上,好像正伺机捕食蚊虫,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两只彩蝶飞来,一只在空中翩翩起舞 ,一只落于花上。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2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或衔接的能力。

此诗句出自南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描绘了荷花盛开的美景。所选文段属于描写性文段。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先整体介绍夏天的花草繁茂。其次重点介绍夏天最常见的荷花。此处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荷花盛开的美景引入恰当,与下句①处的“荷花在酷暑中绽放,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衔接紧密,所以选A。

②③④处是就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轴》展开,分别描写画中荷叶的形态、画面的内容、意趣和对画家的赞美。

故选A。

方法指引

【题型特点】

九省联考语文试题语言运用第20题是插入句子题或者语句复位题,新题型。高考语用之变最无定数,但试题的基础性知识不变,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目的不变,变的是题目的创新。课标中命题和阅卷原则:“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题目创新的实质是灵活、多样的考查学生语文素养。此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范围。“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逻辑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照应。只要认真细读,深入语段,真正理解、分析语境,无论题型如何变化,都可以不变应万变。

【考点解读】

语句复位是指根据语段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紧密的句子。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题型为高考语用题高频考点。

【技法指导】

一、解题思路:四步法

1、第一步:依据文体——把握中心、明确话题

根据表达方式,确定材料的性质,整体把握语段中心。

说明性语段:明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

记叙性语段:明确记叙的对象和事件。

议论性语段:明确议论的话题和观点。

2、第二步:理清层次确定关系

(1)概括每句话的内容,把握文段语脉。

(2)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并列、转折、因果、选择、递进、假设、条件等),划分语段的层次。

(3)根据补写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关系:引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呼应上下文),确定补写句子的类型。

补充:句子类型

引领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

次内容作出总结的句子。

过渡句:是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

照应句:是前面提出的内容,后文有照应;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的句子。

3、第三步:寻找解题细节——遣词造句

找到呼应词句、关联词、暗示性词句和提示性标点,(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和句子的类型,按照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补写出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第四步:再读全文——查漏补缺

再读文段,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答案如有问题,需重新拟写。

二、考点技法

1.话题一致

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2.句式结构一致

句式结构一致,是指要明确所选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尽量使所选句子与下文的句式结构保持一致。

3、事理逻辑合理

注意分句间的关系(并列、承接、递进、因果、转折、假设、条件等)及衔接,以及整体的和谐性,弄明白句间的事理逻辑关系。

4、意境氛围协调

语句复位题所给语段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情调 ,或明丽蓬勃,或冷静萧条,或闲适愉快,或悲戚伤感……填入语句应与文段整体语境氛围保持和谐一致。

5、语气语调和谐

副词的不同,句式的不同,会使句子的语气相应地发生变化,也会使语调的重点发生转移。

即时演练

(2024年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春晚舞台上,明星演绎“汉之庄严”“唐之绮丽”“宋之风雅”“明之端庄”,吸睛无数。越来越多时尚博主、穿搭达人一袭华服亮相各大旅游景点,成为网友们 津津乐道

的话题。新国潮崛起下的“东方美穿搭”,俨然成为新一轮流量密码,相关话题发布数量与搜索热度同步上涨,“龙年战袍”格局被迅速打开。

(甲)这股穿搭热潮彰显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乙)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今天,复兴衣文化是中华民族行为规范与道德观念的时代呼唤。(丙)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和博大精深 的传统文化,是中式时尚厚植的土壤。(丁)挖掘传统服饰内涵,塑造中式品牌,对本土设计师提出了高维挑战——对中国服饰演变及传统文化精华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才能让“新中式”风潮行稳致远。中式美学逐渐蔓延开来,比如文化博主爆改剪纸打造“最美披风”,传统皮影“飞”上年轻人戴的3D艺术头饰里……新中式热潮甚至从服饰穿搭“卷”到了美妆、餐饮、养生、家居等领域,日渐形成了整体风格和气质表达,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人们去触摸文明脉搏,履行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当然,眼下这股热湖,只是带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新起点,“新中式”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

2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答案详解:选B。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此句“仓廪实”“衣食足”与乙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照应;“知礼节”“知荣辱”与乙中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观念”照应。因此应放在乙处。

(广东省中山市2024届高三五大校第一次高考模拟)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寒地冻,大雪弥望。

我和朋友从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出发,要去一个名叫洞爷的湖区。

一路上大巴士里面还算暖和,一下车,立刻就觉得自己要冻成一根用“急冻法”结冻的冰棒。于是很自然的,连想都不想,拔腿便向店家的大门冲去。

店家也好像早有先见,一见我们跌跌撞撞地奔进室内,立刻双手捧上一大杯热饮,我们正冻得浑身打颤,一见了冒热气的东西,便急急接了,比接圣旨还恭敬。

喝下一大口,哇!怎么味道这么熟悉?再喝一大口,答案出来了,是甜酒酿!奇怪,这甜酒酿原是吃惯的,怎么此刻喝来竟好像琼浆玉液?等喝到第三口,就开始有了美食家的鉴赏品味了。你会为那浓浊的白色而忘神,是牛乳的颜色呢!

从来不好酒,但此刻,大雪千里,我是在雪中随时可以冻毙的旅人。然而,此处有一檐头可以容我,有一碗酒可供我暖身,我不免贪起杯来,贪那严寒世界的一点温度,贪那一点芳馨,贪那超乎买卖双方商业关系之外的一缕体贴的善意。

①我想,我却愿意自己既是君子也是小人。②我甚至希望我的朋友也如此。③全然淡若水也不见得有意思,④我喜欢有时候在滴水成冰的寒天里痛饮一碗滚烫的甘醴。

2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两句古文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分析:最后一段首句突然一个转折“我想,我却愿意自己既是君子也是小人”,因为上文既未提及“君子”,也未提及“小人”,故“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只能放在A处,用以承接下句。

故选A。

(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语文二模)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他们要去迎春了,春神句芒住在东郊的庙里,他掌管着春的气息以及整个一年的收成,他甚至还会给有福的人延长寿命。他小小的庙宇在树木的深处,这里人迹罕至,在冬日将尽的时节,满山的树木像还没来得及点染的枯笔水墨画,显得颇为荒凉。②

立春的前一天,寂静的郊外突然变得骚动起来。远处的村边小道上,一条长长的充满威仪的队伍逶迤而来。从那非同寻常的鼓乐声中就可以听出,是天子前来迎春了。满天的青旗,掩映着天子和他身后的三公九卿,一路浩浩荡荡。

叩拜句芒神的礼仪庄严而隆重。在跪拜之后,天子高高举起酒爵,然后徐徐泼洒在句芒面前的地上,接着又是跪拜。礼罢,人们给句芒让出道路,乐工们高奏鼓乐,句芒在人们的簇拥下向都城进发。稳稳站立在壮汉们肩头木板上的句芒,人面鸟身,方脸,神色端庄,目视远方,仿佛随时都会展翅高飞。头顶上,青色的春幡迎风而舞。在他旁边站着的,是一头雄壮有力却又憨态可掬的泥牛。③

④句芒进城的路上,欢迎的人挤在道路的两旁。扮成春官的孩童,一路奔跑着,欢呼雀跃,边走边喊:春到了,春到了。于是一路的百姓也随之奔走相告 :春天来了。

20. “然而整个春天将由此发动。”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第二段写寂静的郊外突然变得骚动起来,“然而整个春天将由此发动。”放在②处,起启下作用,引出第二段的内容,所以放在②处最恰当。

故选B。

(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花事是由大的背景推送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的一大特点便是日常化和大众化。宋人对花的赏爱,很少再有狂欢式的热烈,也并非附庸风雅 ,佯装高雅之态,而是把花事作为生活中每一天里的一点温暖,一份美丽的点缀。①从宫廷到贵胄到平常人家,买花卖花、种花赏花、咏花送花,故而寄托心志、传递友情、吟咏花事之作 不胜枚举(不计其数) 。宋人花事是很商业化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②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就连宋徽宗的《宣和官词》中也曾提及此事。③旅店用日送鲜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怀,也成了当时一种日常化的服务。

④宋人爱花,远不止于此。无论是杨万里言及的“胆样银瓶玉样梅”,李弥逊笔下的“睡梦里,胆瓶儿,枕畔数枝”,林希逸眼中的“胆瓶花在读书床”,还是赵孟坚描绘的“便须著个胆瓶儿,夜深在,枕屏根畔”。这些诗词都是讲人们睡觉时枕旁边要放个胆瓶,而胆瓶里自然要插花,即算是如此日常的事也要有花相伴,花事对宋人生活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

20.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从前文中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及后文中“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可知此处应有诗句及叫卖的市声。②句“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二者内容上最协调。

故选B。

(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藩篱的。①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 一塌糊涂(伤痕累累) ,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曹操破荆州后特意寻访梁鹄,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运筹帷幄(戎马倥偬)之余细心观赏。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相依相伴。

古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②传说有人磨墨写字,日复一日(长年累月) ,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大家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③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好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就摘芭焦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

④书法展现了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很道地的中国传统文人。

20.“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出自赵孟頫的诗,意思是:古墨轻轻地磨出来香味飘满整个桌几,新起用的砚台盛着那墨汁熠熠生光。传达出一种喜悦之感,放在④处,与“书法展现了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表达的意思一致。

故选D。

(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检测三模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赏牡丹、吃香椿、饮谷雨茶,当人们在鲜花和美食中细品幸福生活的滋味、感受这个春天的最后一次回眸时,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经近在咫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子水也”,即“雨生百谷”。谷雨因此得名,可谓 顺理成章(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

①犹记每年的谷雨节,母亲都要去茶园摘茶。②茶叶摘回,放在锅里炒焙,母亲用手慢慢揉搓,就形成了谷粒大小的尖叶,曰“谷雨尖”。置热水浸泡于玻璃杯中,茶叶舒展,纤毫毕现,茶香四溢,沁人心脾。③逢年过节,母亲就拿出这些茶叶招待客人,礼仪隆重。母亲一遍遍地念着,这是谷雨尖,是谷雨茶。④谷雨这个词,就从母亲嘴中吐出,像是节气的痕迹还刻在时间的深处。

夜晚,父亲肯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农事堆积在那里,把父亲拽向节气的深处。再过三个月,谷子就该成熟了。虽然它们还没移植到水田中,但它们的青苗正在垄间茁壮。然后,它们发蔸、抽穗、扬花、结实,被阳光烤熟,接着收割、晾晒、净秕、入仓,滋养着我们的肠胃。

20.“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两句古诗包含的信息有时间、地点(春山谷雨前)和摘茶的活动(并手摘芳烟),呈现的是古人摘茶的画面,文中写到摘茶活动的有①和②两句,所以排除CD;

第②句写母亲在茶叶摘回后对茶叶的加工,两句主语一致,事情相承,衔接得很紧,古诗插入其中的话会造成前后割裂,排除B。

故选A。

(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乡下人又称“栽田”。小时候,奶奶常常对我唠叨:“过年的肉,栽田的工,万万不能耽搁。长大了可要学会栽好田,到时不愁没人请。”我认真地听着并记下,从那一脸虔诚中感受到农人对栽田非同一般的敬重。

一碗荷包蛋洋溢着蛋花香,一壶糖水茶酝酿着糯米甜。大清早,人们打着响亮的饱嗝,三三两两,聚集田头,卷起高高的裤脚争先恐后地下田拔秧。①一双大手,直接覆向整片的稻田。②稻草如绳,一拉一扯,秧苗就在农人的手中迅速成堆结把,像极了小女孩头上束起的发髻,不一会儿就铺满了整个秧田。

该插秧了。③听!那一声声欢快豪放的秧歌响彻山谷,满漾出发自心底的喜悦。④插秧时,每个人都低首躬身,步步倒退,用深浅不一的绿秧描绘着心中最美的田垄。那低头后退的姿态,分明是对土地的敬畏与膜拜,世代相传、不曾停息。

20.“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诗句的意思是:手捏青青秧苗将其种进田里,一低头就能看见水中倒映的天空。

①处、②处表现的不是插秧而是拔秧的过程;

③处古诗没有表现欢快豪放之意,如放在③处与下文衔接不上。

因此应放在④处,与后文“插秧时……”衔接紧密。

故选D。

(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六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小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站住了,那琴声是从备斋里传出来的,徐缓、轻柔的绕过那白雪中的雕梁画栋,在雪中的清冷的空气里, A 飘过来,向她飘过来,琴弓在舒展,丝弦在震颤,扣人心扉的节奏和旋律,如泣,如诉,如梦,如诗,从容不迫地讲述着东方一个古老的、生死不渝的故事①……

她的心被俘虏了, B 地走过去,走过去,怕踩动脚下的雪,发出一丝杂音,破坏了那纯净如水的韵律。②她又停下来,她不忍心去叩响那小小书斋的门,去打断那宁静的世界中的天籁之音……

她从备斋前走开了,③踏着被白雪覆盖的小桥,沿着粉雕玉琢的石阶,走上湖心小岛,站在小亭的檐下,静静地听着,琴声在她耳畔回旋,回旋……

雪花 C 地飘落,岸边的博雅塔,水中的石舫,都披上了一身轻柔的白纱。垂柳,国槐,银杏,红枫,树叶都早已落尽了,如今被白雪挂满了枝头④……

洁白的燕园,洁白的未名湖,洁白的小岛,漫天飞雪中,伫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

20.“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这两句古诗描写的是下雪的情景,紧承第④处前面的“如今被白雪挂满了枝头”,衔接得当,语意连贯。

故选D。

(2024届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影片《长安三万里》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讲述了高适与李白的交友故事,并缓慢地展开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开元盛世可谓星辉灿烂,除却王维、杜甫等一流的诗人,还有张旭、吴道子等享誉千年的书画大家。①这些文人在一起推杯换盏、挥毫泼墨,②共同书写了时代伟大的文化。③这部作品刻画了李白的仙人之道与高适的人间之路,④描绘了高适与李白在人生沉浮中追求理想的坚定形象,⑤展现了二人在青年、中年、老年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

长安是李白、高适、杜甫、王维等唐代诗人的人生理想,(甲)也是古往今来无数迁客骚人、戍边将士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乙)天南海北的诗人奔赴长安、歌咏长安,将真挚动人的情感倾泻于诗歌当中,(丙)展现出唐人澎湃的自信、汹涌的浪漫。影片结尾处,高适动情地说道:“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唐代诗人写下的不朽篇章,(丁)经由千年不绝的声声吟诵,承载着令中华儿女无比自豪的历史记忆。

20.“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乙处的前边写到“长安是戍边将士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后边写到“天南海北的诗人奔赴长安,歌咏长安”,诗句“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中,“长安”代表李白、高适等人心中的“理想之地”,照应前句,而“碛西头”指的是偏远地区,后半句是讲即使梦想受到来自现实的残酷打击,那些处在偏远边疆的人们也想跨越三万里,奔向“长安”,和后句“ 天南海北的诗人奔赴长安、歌咏长安,将真挚动人的情感倾泻于诗歌当中”相照应,所以填在乙处,既能联系上下文,也能起到引证的作用。

故选B。

(2024届云南省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炉煮茶,我们乍看会觉得十分新颖,其实 源远流长。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专门记录煮茶过程。炎炎夏日采撷的露珠,凛凛冬天刚落下的新雪,都是煮茶的佳品。

围炉煮茶习俗起源于唐代,在宋代盛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他通过写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等,展现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取雪烹茶,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味道,只是“①”。天上太虚幻境,喝的是仙花灵叶“千红一窟”茶,用宿露烹制;人间富贵贾府,喝的是枫露茶、老君眉等。因人而异,因时不同。以茶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品茶中品出每个角色的人生情境,也是曹雪芹别具匠心的笔法。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现代人更多追求“围炉煮茶”带来的独特体验;古色古香的院子,营造出“②”的闲适氛围;自己动手煮茶,品味“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的意境,与好友交谈,体会“③”的气氛。

如今,围炉煮茶风靡一时,相关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或许,感受如何,关键并不在于流行什么娱乐项目,而在于体验者的心境。与好友一起,煮茶也好,闲坐也罢,都自有“④”趣味。

2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结庐”与②处前文“古色古香的院子”相对应;诗句意境符合后文“闲适氛围”。

故选B。

(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寒地冻,大雪弥望。

我和朋友从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出发,要去一个名叫洞爷的湖区。

一路上大巴士里面还算暖和,一下车,立刻就觉得自己要冻成一根用“急冻法”结冻的冰棒。于是很自然的,连想都不想,拔腿便向店家的大门冲去。

店家也好像早有先见,一见我们跌跌撞撞地奔进室内,立刻双手捧上一大杯热饮,我们正冻得浑身打颤,一见了冒热气的东西,便急急接了,比接圣旨还恭敬。

喝下一大口,哇!怎么味道这么熟悉?再喝一大口,答案出来了,是甜酒酿!奇怪,这甜酒酿原是吃惯的,怎么此刻喝来竟好像琼浆玉液?等喝到第三口,就开始有了美食家的鉴赏品味了。你会为那浓浊的白色而忘神,是牛乳的颜色呢!

从来不好酒,但此刻,大雪千里,我是在雪中随时可以冻毙的旅人。然而,此处有一檐头可以容我,有一碗酒可供我暖身,我不免贪起杯来,贪那严寒世界的一点温度,贪那一点芳馨,贪那超乎买卖双方商业关系之外的一缕体贴的善意。

①我想,我却愿意自己既是君子也是小人。②我甚至希望我的朋友也如此。③全然淡若水也不见得有意思,④我喜欢有时候在滴水成冰的寒天里痛饮一碗滚烫的甘醴。

1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两句古文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分析:最后一段首句突然一个转折“我想,我却愿意自己既是君子也是小人”,因为上文既未提及“君子”,也未提及“小人”,故“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只能放在A处,用以承接下句。

故选A。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吉祥物“江南忆”齐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会徽“潮涌”象征勇立潮头的奋进精神,奖牌“湖山”呼应西湖山水。……穿梭于亚运村文化小屋,打卡遍布全城的“亚运人文体验点”,典雅精致的江南美学与非遗文化比比皆是,不断增加人们对杭州亚运会的参与度与获得感,让全省群众和八方来客以亚运为媒,与浙江文化来一场深度邂逅。

简约亚运,传承惜物养德的中华智慧,致广大而尽精微,让大型赛事呈现出洗尽铅华后的质朴成色。①场馆“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设备“能租不买、能借不租”,56个竞赛场馆中有44个是改建或临建,仅有12个新建场馆。②如击剑项目比赛场馆设备设施“以改代采”,5000个“17岁”的老旧座椅洗刷一新,节省资金约2000万元;杭州上城体育中心体育场“修旧如新”,节省顶部太阳膜和座椅资金近800万元……③大部分场馆在亚运开幕前就已制定下一步具体利用计划。④杭州亚运会积极打造大型赛事“无废模式”,推动垃圾源头减量,提高可回收物利用率,传递的不仅是一种办赛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20、“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两句古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比喻事情要早作准备,不要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应出现在③处,与后面句子“开幕前就已制定下一步具体利用计划”粘连紧密。

故选C。

0 阅读:0

小高语文在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