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在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潜力。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其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应用。其中,干细胞疗法治疗糖尿病已有较为丰富的临床依据和案例数据,显示其在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依赖等方面具有潜力。
干细胞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依据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健康的干细胞,修复或替代受损的胰岛β细胞,恢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包括胰岛β细胞,这些细胞能够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此外,干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和细胞保护作用,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减缓免疫系统对胰岛β细胞的攻击,并释放有助于保护胰岛β细胞的生长因子和抗氧化物质。目前,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是研究较为广泛的两大方向。
长期病程患者成功案例
2024年4月,我国医疗团队利用来源于干细胞的自体再生胰岛组织成功治愈了一例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该患者有25年的2型糖尿病病史,并发展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尿毒症),2017年6月出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并接受肾移植。移植术后第11周起完全脱离外源胰岛素,并且随着口服降糖药的逐步减量,在第48周和56周实现彻底撤药。这一结果证实了自体内胚层干细胞(EnSCs)衍生的胰岛组织(E-islets)在维持血糖控制方面的效果,并减少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临床研究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2022年,在《世界糖尿病杂志》(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上,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结果。
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显著降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在干预后第28±3天显著改善;所有患者降血糖药剂量均减少,其中6例(50%)患者减量超50%,1例(6.25%)患者停用降糖药。4例患者在第二次或第三次输注后24小时内出现短暂性发热。1例(2.08%)患者输注后第28±3天出现无症状夜间低血糖。没有肝损伤或其他副作用的报道。
间充质干细胞
2023年,根据一项发表在《干细胞研究与治疗》(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显示,研究人员汇总分析了58项研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数据,总有262例2型糖尿病患者。
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减少了降血糖药的剂量。有效治疗剂量范围为1×10^6个细胞/kg~3.7×10^6个细胞/kg。治疗后,HbAc1水平平均降低32%,空腹血糖水平平均降低45%。此外,所有试验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诱导多能干细胞
在202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研究人员公布了VX-880细胞疗法(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数据。
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接受全剂量VX-880单次输注的12例患者在第90天均表现出胰岛细胞植入和葡萄糖反应性胰岛素产生;所有受试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均得到改善,有11例减少或停止使用外源性胰岛素;3例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达到消除HbA1c严重低血糖事件(SHEs)的主要终点;VX-880移植总体耐受性良好,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与北京大学团队合作,首次报道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CiPS)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成功案例。首例患者在移植75天后完全摆脱外源胰岛素治疗,疗效持续稳定超过1年,移植后HbA1c降至4.76%,血糖达标率从43.18%提升至98%以上。
总结
总而言之,干细胞疗法治疗糖尿病目前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有临床成功治疗的案例,并且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但长期安全性仍需持续监测。
【重要提示】所有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