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榘去世,张震痛哭:我送走了华野最后一位首长,将来谁送我?

历史门前小个子 2024-05-25 18:05:33

1995年4月,在开国上将陈士榘生日来临之际,有一些老同志建议有关部门找一家好一点的饭店为他祝寿,让大家都热闹热闹。

老同志们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他们做起工作也是廉洁奉公,之所以这一次高调行事,是因为众人都知道,陈士榘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这很有可能是他过的最后一个生日了,

哪知陈士榘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却生气地说:“我什么时候这样搞过?不要因为这个生日,把我一生的作风改变了。”

陈士榘本人实在不愿这样热闹,有关部门没有办法,只好同意,后来,陈士榘在自己生日的当天,让工作人员送来一坛清水,算是过了个生日。

就这样,陈士榘以“一坛清水祝华诞”的方式,度过了自己人生最后一次生日。

这一年7月22日,终因病情加重,他不幸去世,享年86岁。

陈士榘是我军中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他的去世报告很快被放到了中央军委领导人的办公桌上,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看完报告,当场痛哭并说道:“我送走了华野最后一位首长,将来谁送我啊?

陈士榘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不过由于他一生都是在低调行事,所以说实在的,知道他,了解他的人其实并不多,实际上,在我军的历史上,陈士榘一直都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纵观陈士榘的一生,如果从广义上来说,他只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他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并打下了新中国,第二,他带领工程兵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关键贡献。

毛主席麾下有很多爱将,但是能够像陈士榘这样,深深得到毛主席信任的,并不多。

陈士榘是湖北人,在1927年之前,他从来没有与毛主席有过什么交际,直到秋收起义后的一个中午,当毛主席来到文家市时,他作为哨兵,将毛主席拦了下来,两人这才有了初次见面。

那个时候,陈士榘站岗很敬业,毛主席虽然被他拦住了,却是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是夸他做的对,后来,毛主席屡屡对陈士榘委以重任,这第一面的印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秋收起义后,很多意志不坚定的同志们离开了队伍,陈士榘却始终如一,他的这种表现更让毛主席感到满意,所以在部队前往井冈山的途中,毛主席不仅亲自主持了陈士榘的入党仪式,而且等部队将茶陵县打下来后,还让陈士榘去当了“县太爷”

毛主席的培养,是陈士榘后来有那么大成就最主要的因素。

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也为陈士榘在我军中后来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征时,陈士榘做过最出彩的一件事,就带人在贵州茅台镇赤水河架了两座浮桥。

这两座浮桥后来为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这是陈士榘对革命突出的贡献。

到了抗战时期,陈士榘依然很优秀,平型关战役前,他负责踩点,侦察,广阳伏击战后,他又亲手抓住了一位叫加藤幸夫的日军俘虏。

要知道,这可是八路军自出征以来抓获的第一个日军俘虏,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此事后,还为陈士榘鼓了掌,之后,陈士榘愈战愈勇,先后担任了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等职。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士榘真正辉煌的军事生涯,终于拉开了帷幕。

在华东野战军未组成前,陈士榘先后参与指挥了宿北,鲁南战役等。

到1947年初,中央军委为了更好的进行指挥,协调,遂下令将山东部队与新四军,以及华中地区的部队一起整编为了“华东野战军”,由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

这五人,就是华野的“五大巨头”,也只有他们五人,能够在华野被称“首长”。

张震与陈士榘的交情,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陈士榘当华野参谋长时,张震是副参谋长,对于张震非常看重,多次亲自教导和传授他关于参谋的经验。

在陈士榘的身边,张震学到了很多,后来陈士榘兼任了兵团司令员,常年在外打仗,华野参谋长的这个职务,自然也就落在了张震的身上。

对张震,陈士榘是满意的,所以之后,两人都在各自的职务上,为最终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张震后来功成名就,愈来愈成为华野的重要人物,他对陈士榘也很感激,两人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

建国后,陈士榘担任了工程兵司令员,他的这个任命,还是毛主席钦点的,可见主席对陈士榘的信任和器重。

值得庆幸的是,陈士榘作为工程兵的司令员,他最终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他不仅多次在黄河上架浮桥,为当地民生作保障,而且还带着10万工程兵隐姓埋名,前往戈壁滩上,忍着各种困难,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建造了试验基地。

可以说,我国后来研制的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能够顺利爆炸成功,这其中,也当然有陈士榘的一份功劳。

对此,陈士榘曾经说过,我国万里长城,实际只4000 多公里。自己任工程兵司令时,大修地下工程,我国地下工程(不含人防工程),总计有5000 多公里,比万里长城还长。

由于陈士榘始终都深受毛主席的信任和器重,所以在特殊时期,他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在1973年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时,毛主席还笑着和陈士榘打招呼:”陈士榘同志,如果说党内有山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山头的哩,都是井冈山的嘛。”

毛主席的这句话,更是扭转了陈士榘在特殊时期的遭遇。

1983年,陈士榘离开了领导岗位,开启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他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按照情况,他应该待遇好点,但是陈士榘却从来不搞特殊,他一直都保持着老红军的风范。

1995年春,陈士榘因病住院,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立刻赶去探望。

张震笑着说:“我第一次见到您时,是1946年,已经50年了。”

陈士榘:“岁月不饶人啊,五十年前,你还是一个一身朝气的年轻人,现在也八十多岁了,你要多保重啊。”

老首长的关心,让张震尤为感动,他也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到了老首长,所以他强忍着眼泪不让流下来。

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也是华野出身,对陈士榘这位老领导,他探望时,动情地说:“在当年华东的老首长中,你是唯一健在的头脑清晰的老首长。你要度过这个难关,争取活到120岁,给老红军创造一个记录。”

可惜在1995年的7月22日,陈士榘最终还是因为病重去世了。

华野其他的四位首长,已经去世,陈毅于1972年去世,粟裕于1984年去世,谭震林是1983年去世,唐亮是1986年去世,

陈士榘在五人中,生命力最强,而他的去世,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张震等华野出身的老同志,当然会遗憾和悲痛了。

2 阅读:267

历史门前小个子

简介:关注军事和历史,百家荟萃,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