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为什么大规模死亡?证据指向大洪水!

文释聊情感 2024-05-07 02:15:41

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灭世大洪水!》一文我们提到:全世界几乎所有民族都有各自的大洪水记载和传说,这并非巧合。在《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一文用三大证据,证实大洪水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本文从已发掘的证据,证明恐龙大量死亡的原因,同样死于本次灭世大洪水。

目前对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好几个版本,有“火山爆发说”、“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酸雨说”、“海洋潮退说”、“温血动物说”。

其中,流行最广泛的说法是“陨石撞击说”。

这一观点认为:大约在6500万前“白垩纪”晚期,一颗陨石撞向地球的墨西哥湾,巨大冲击力引发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一系列灾难性事件,火山灰遮蔽阳光引发“核冬天”效应,植物大量死亡导致恐龙食物短缺,先后灭绝。

不过“陨石撞击说”存在以下疑点:

对光照要求高的物种、和同时代大食量鳄鱼等动物也能存活下来。火山爆发即便使温度下降,也不会导致全球性物种灭绝地层中高浓度的铱不一定由陨石带来,火山爆发也可以产生高浓度的铱。墨西哥东南部的希克苏鲁伯火山口被认为是撞击的残留证据,但是岩芯研究并不支持这是一个陨石撞击坑。

除以上难点,恐龙化石中有大量证据显示:恐龙死亡呈现明显的大洪水特征。

恐龙是怎样成为化石的?“进化论”、“均变论”认为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如下图:

事实上,动物死亡会被其它动物先啃噬,然后被微生物和细菌分解,遗骸不久也会逐渐消散,根本不会等待漫长的泥沙掩盖。

能形成化石必定是大量而迅速的泥沙掩埋,很多恐龙的体型非常庞大:

有些恐龙身高超过10米↑

恐龙骨骼比人都大很多↓

恐龙化石就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面,沉积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由水下沉积而成,也称“水成岩”。

如此庞大的恐龙,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快速将它掩埋的情况?除了一场全球性的灭世大洪水,裹挟巨量泥沙,其它形式的灾难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灭世大洪水发生时的情形,如下图↓

这么大规模的洪水,铺天盖地的由海洋扑上陆地,其破坏性是全球性的。

光美国,有几百个恐龙集体坟墓,下图绿色标示↓

这些恐龙集体坟墓,少则几十头恐龙,多则几千头恐龙,这么多的恐龙集体被埋葬,表明是一场特大的突发灾难所致。

我国发现的恐龙遗迹,几乎遍布每一个省份↓。

动物自然死亡不会形成化石,化石分布之广泛,表明灾难的规模是全球性的,而且必须为突发,才能形成迅速掩埋之势。

我国最著名的恐龙遗址,当属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面积8.7平方公里,富含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化石。

目前已经鉴定出10,000多个骨架化石,其中有恐龙、海鳖、鳄鱼、翼龙、鱼类、两栖动物和其它的爬行动物。

↓下两图为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

↓下图为四川自贡青龙山恐龙化石群:

↓山东诸城恐龙化石群,分布1500平方公里,有10个发掘点,图为500米长的化石长廊:

↓下图为重庆云阳2015年新近发现的恐龙化石墙,墙长150米,高8米,厚2米。墙体面积达1155平方米,据探测,墙下仍有大量恐龙化石,埋藏深度至少20米。

↓国外的大型恐龙化石群:

“陨石撞击说”模式的干旱和火灾,更可能驱散动物,而不是聚集在一起, “先后死亡”,更不符合恐龙集体墓葬的特征。

用大洪水模型,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恐龙为了逃离汹涌而来的洪水,被追赶到了一处(或较高处),并最终被掩埋。

美国的有些恐龙墓葬,只有成年恐龙,没有幼年恐龙,这是怎么回事?

形成对应的是,我国内蒙古位于戈壁沙漠一座小山脚下的恐龙遗址,却全部由幼年恐龙组成,没有任何成年恐龙或刚孵化的恐龙。

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陨石撞击说”便束手无策!

引入大洪水模型就很容易:大洪水来了,成年恐龙跑得快,把幼年恐龙落在后面,掩埋就不会在相同的地点。

↓内蒙古的这处恐龙化石,大多数恐龙都以栩栩如生的蹲伏姿势埋葬。

更令人惊讶的是,恐龙的四肢陷入了深达 40 厘米的泥土中(图E、F),它们的后腿仍然弯曲,表明它们正在挣扎着逃跑,它们面向相同的方向,这样的姿势能被完好保存下来,可见泥沙量之大和掩埋速度之快。

云南禄丰发现的恐龙化石已达120多具,辽西热河化石群更有中国“侏罗纪公园”之称。

如果发掘的是完整的恐龙化石,还有个常见的姿势:嘴巴张大、脖子扬起、身体向后反折、四肢痉挛,如下图↓

专业人士一看就知道,这是水下淹死窒息的姿势,也称为“角弓反张”。 完整的化石有大量这种姿势的化石↓

剑龙脖子虽短,也是如此↓

农村常见的家鸡在水里淹死窒息,也是这种姿势,这些姿势表明恐龙是溺水而死,而且成为化石是先掩埋后死亡,而非先死亡后掩埋。

用“进化论”、“均变论”解释恐龙蛋化石的成因也是个大难题:蛋壳易破,恐龙蛋必须是在腐烂前被快速埋葬,但这一过程又必须轻柔、缓和,这样蛋才不会碰碎。

有的恐龙蛋偶尔有胚胎,但胚胎娇嫩,必须在胚胎的骨和皮腐烂之前石化,这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截止至1996年,发现的恐龙蛋遗址有199个之多,全球各大洲都有↓

目前已发现恐龙蛋化石已经超过100万枚,如此巨量现象,肯定源于同一特征灾难所致。

引入大洪水BEDS模型(短暂暴露的大洪水沉积层),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地壳上下运动,致使洪水水位在不同时期区间波动,疲惫的带孕恐龙把蛋仓促地生在沉积表面,后续水面升高,泥沙把蛋埋藏起来,石化过程开始,过程如下图↓

洪水裹挟泥沙掩埋恐龙蛋,符合“缓和”的要求,不会使恐龙蛋破碎,很好地解释了易碎恐龙蛋化石的成因。

有个罕见的现象,留意图3↑,在不同的岩层,相同的位置都有恐龙蛋,由于“进化论”和“均变论”认为不同岩层相隔有千百万年之久,所以上一层的恐龙是千百万年后又有恐龙在同一个位置下蛋,这种解释既牵强又不合常理。

美国德州咖啡谷恐龙足迹遗址,有一处石灰岩采石场, 发现一件离奇的事情:有60多个保存完好的恐龙脚印,来自三只雷龙,方向一致且平行,几乎笔直,如下图↓

我们知道,动物日常形态悠闲放松,向四面八方游荡,足迹散乱且无规律,只有受惊吓、恐惧时,才会朝一个方向快速逃跑。(悠闲时的雷龙↓)

离奇的地方在于:这60多个恐龙脚印,全部都是三条雷龙的前脚掌形成,而且脚印很浅,只有几厘米深!如下图↓

首先,如何确定这些脚印来自雷龙?其实不同恐龙的脚掌在结构上差异明显,留下的脚印容易辨认,如下图↓

那么,又是怎么知道这些脚印是前脚掌所留下的?其实也不难,雷龙的前后脚掌形态和结构差别明显,如下图↓

也就是说,三只雷龙当时都只用前脚在泥中走路,后脚却不着地,这是什么状况?难道它们会武侠小说里的倒立行走奇功?如下图↓

从脚印判断,当时这三只雷龙身长可达25米,甚至可能更长,体重可达78吨,(留意图中脚印旁有人作参照物),如此庞然大物,仅靠前脚支撑不可能,而且只留下几厘米深脚印,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雷龙比大象还要大好几倍↓)

本案的离奇,套用“均变论”、“进化论”框架来解释的结果是:无解!

引入“灾变论”的大洪水模型,此案可破!

原来,这些恐龙当时是在到肩的水中涉水而行,它们用前脚“划水”前进,当前脚接触到水底的泥土时,留下了浅浅的印痕,后脚则在水的浮力作用下被抬起。如下图↓

我们还原案发现场:当时快速上涨的洪水带着大量的泥沙冲刷着大地,有些雷龙被浸没在齐肩的水中,头部伸出水面,努力朝着旱地方向逃去。

期间雷龙的前肢拼命划水,不断前行,并在刚形成的松软泥土上留下浅浅的脚印,最终给后世留下这样的疑案。

我们套用灭世大洪水,所有的恐龙死亡现象都能解释,地质地貌等疑难杂症也迎刃而解,大众传媒为什么不认为恐龙死于大洪水?

因为“均变论”世界观解释地质是漫长而缓慢地演化,“进化论”世界观解释生物是漫长而缓慢地进化。预设了“漫长”,测年法的参数也是为“漫长”服务,埋在不同岩层的化石,也随岩石的漫长而漫长。

一旦接受“灾变论”的短暂,他们整个系统都会崩塌,大众已经接受了先入为主的观念。

“灾变论”的大洪水是灭世的,包括人类和其它动物包括恐龙,那么,这套世界观意味着人类和恐龙有交集?

是的!一套理论体系能够自洽,必须环环相扣,本文阐述的是恐龙大规模死亡的原因,但并非灭绝,恐龙的绝迹另有原因。

有什么证据证明人类和恐龙曾经同处一个时代?

有!

下一篇:《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恐龙或与人类同一时代!》,我们列举全球众多证据,证明恐龙灭绝的原因并不单一,其中我国贡献的人文证据居功至伟!

欢迎关注文释非世界观,继续探索继续发现。

相关阅读:

0 阅读:78

文释聊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