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坚定反对内战全力支持国家统一行为是可以青史留名的

璀璨风云看世界 2024-05-12 06:23:16

站在任何时期来看待张学良的行为,不管是1928年东北易帜,还是1936年西安事变,作为一位掌握重兵的大军阀,全力促成国家统一大业,反对内战的行为,绝对是可以青史留名的正义之举。

回顾张学良的一生,除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对日本侵略野心估计不足产生了误判,给他自己军事生涯造成了最大失败,给我们国家和民族也造成了极大伤亡和损失。而另外“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不管是对于他个人利益,还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那绝对是正确的选择。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一个人在人生的选择上,任何一个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都能做到完美无缺,张学良做不到,我们每一个人也极难做到。

1928年的东北局势非常凶险,对外日本和苏联虎视眈眈,对内东北军内部完全没有完成整合,如果以一般人的眼光来看,肯定是在日本、苏联和国民党中央政府三方之间玩平衡才是实现张学良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然而张学良却果断采取了“东北易帜”,坚定拥护国民政府维护国家统一的举措,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想一想,如果张学良做出另外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必然会造成他领导的奉系军阀被大举北伐希望完成国家统一的国民革命军消灭的结果,这一点不需要怀疑。可见,张学良的选择是非常睿智和聪明的。

1936年西安事变,如果张学良做出另外的选择,完全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继续大举进攻陕北的红军,必然造成全面内战的爆发。这种情况下,一个没有实现内部和解和整合的中国,一个没有实现全民团结起来全力应对外敌的中国,要想打赢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那绝对是非常难的,我们很难保证中国不被日本全面占领最坏局面的出现。所以说1936年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不仅挽救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挽救了他和他所领导的东北军。

1931年日本全面开启侵华战争序幕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之所以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这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1929年,张学良为了从苏联手上收回东北中东铁路的路权,主动与苏联进行了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东北军惨败,黑瞎子岛被苏联非法侵占。这让张学良第一次真实感受到了当时那些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强大实力,知道东北军在这些武装到牙齿的列强军队面前完全不堪一击。第二个原因,德国从1930年开始帮助中国训练精锐的德械师,1931年这些得械师部队训练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1927年到1937年这黄金十年,是中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国民政府后经济发展最快的黄金十年。当时,包括国民党中央政府在内的很多中国军方高层,都以为日本占领了东北会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消化。那么中国就可以用时间换空间,全力发展经济加强战备,为后面打赢日本收回东北做好充分战争准备。可以这样说,当时中国占主流的军事专家对日本战略野心都产生了误判,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求张学良做出最优选择,无疑是太苛求了。

可以这样说,张学良所处的时代,他所领导的东北军实力是仅次于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存在。他当时任何一个关键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到东北军的未来,甚至会影响整个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张学良当年的抉择,与今天统治台湾的民进党当局比起来,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张学良当年的选择不仅是利国利民,对于东北军和张学良他本人来说都是最优的选择。今天的民进党当局如果不吸取教训,站在利国利民利台湾也符合民进党利益的立场上,为台湾的前途做出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优选择。反其道而行之话,不仅会将自己钉上中华民族耻辱柱,甚至最终结果会沦为美国霸权主义彻彻底底的牺牲品而遗臭万年!

0 阅读:0

璀璨风云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