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混血女特工,暴露后拒绝撤退孤身前往行刺,电影《色戒》原型

嘉州干史人 2024-05-11 10:23:59

郑苹如(1918年~1940年),《色戒》的原型人物。她祖籍浙江兰溪,1918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她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郑苹如与姐姐、弟弟、妹妹的童年是在日本度过的,直到十一岁时才随母亲回到上海。

郑苹如少女时期崇拜胡蝶和阮玲玉等,立志做明星,为此她专程跑到当时上海有名的明星影片公司自荐当演员。

不过旧社会戏子的地位低下,完全不像现在的明星是翻身农奴把歌唱,日进斗金,反而有“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一说。而郑苹如的家世实在是太好了,父亲郑钺是同盟会元老之一,时任最高法院上海特区法庭最高检察官,与于右任、陈果夫和陈立夫等人交情匪浅。

郑钺在留学期间,迎娶了出身东京名门,名叫木村花子的一名日本女子,两人感情极好,郑钺回国发展,木村花子为了丈夫放弃日本生活,相伴左右,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郑华君。

郑钺和郑华君一共生育了五个孩子,郑苹如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女儿。郑钺是一个传统观念很重的人,断然否定了郑苹如当演员的要求。无奈之下,郑苹如只能拍一些明星照,不是艺术照,那个年代还没有修图,更没有美颜,所谓的明星照就是模仿明星的一些姿态拍照。

郑苹如青春靓丽,活力四射,满脸的胶原蛋白,加上雄厚的背景,照片被第130期的《良友》杂志选为封面女郎。郑苹如高兴坏了,家人却犯愁坏了,为了打消她当明星的念头,父母抛出杀手锏——相亲。

这一招果然奏效,没过多久,郑苹如就与时任上海航空作战大队小队长的王汉勋两情相悦,坠入爱河。此时的郑苹如再也不想当明星,计划着从上海法政学院毕业后,就去到香港旅行结婚。

然而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郑苹如父亲是同盟会元老,未婚夫是国军将士,因为这两层关系,她屡屡跟着慰问队上前线慰问十九路军的抗日将士,照顾负伤的将士。

当时是日强我弱,国军飞行员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空军死伤惨重,但他们敢于亮剑,真正地做到了向死而生。郑苹如因为未婚夫是空军的原因,交战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到刚刚牺牲的航空战士家中一户一户登门探望与慰问。

1937年11月,王汉勋被征召归队准备对日作战,临别时两人互赠照片。王汉勋对郑苹如说:“如果我能活着回来,一定娶你,如果我战死,你就重新找个人家嫁了。”两人挥泪而别,国仇家恨让郑苹如对日本恨到了极点。

1937年11月12日深夜,驻守上海的最后一支中国军队西撤,上海沦陷,租界则成了“孤岛”。郑钺因为身份显贵,且妻子是日本人,国民政府下令他留守上海,与日军周旋,伺机收集情报。

但日本人对郑钺戒心很重,怎么办?

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掌握中统实权的陈果夫找到郑钺,希望郑苹如能加入中统地下抗日组织之事。郑苹如虽然母亲是日本人,有日本血统且出生在日本,但受父亲的影响,更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而且郑苹如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熟悉日本人的习惯,母亲一系家人中与日本高层人物多有来往,加之年轻、漂亮、有文化,确实是打入敌人心脏的最佳人选。

郑钺心怀家国,欣然同意,说:“只要她愿意,我决不反对。”面对这种在刀尖上跳舞的凶险任务,虎父无犬子,郑苹如同样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

1938年1月,郑苹如进入法租界霞飞路国军抗日组织秘密联络站的一幢法式洋房内,在这里接受了两个月的“培训”,掌握了收发电报、射击、密写等 “特工”必备技能。

“自告奋勇”打入魔窟

日军攻陷上海后,一方面血腥镇压抗日志士,一方面推行以华制华,娶了日本老婆,成为日本女婿的的郑钺成为日军的不二人选。1938年3月的一天下午,日本使馆书记官清水董三持贵重礼品找郑钺叙旧,目的是邀请他出任司法部部长。

郑钺对清水董三说:“我现在的身体出状况了,感觉就像被掏空了一样,全身乏力,走两步都气喘吁吁,遍访名医都没找到病因。”郑钺以身体患病,担心有命挣钱,没命花钱为由拒绝了。

清水董三很无奈,明知这是托词,不过却“偶遇”了在家的郑苹如。郑苹如凭借从小生长在日本练就的那一口流利日语,让清水董三倍感亲切。

清水董三正愁无计可施,于是决定从郑苹如那里入手,邀请郑家二小姐参加日本人的聚会。到日本俱乐部听日本唱片、品咖啡、喝清酒,吃寿司和生鱼片。作为回礼,郑苹如也常常邀请他们来家中做客。

就这样,一来二往,郑苹如不仅结交了百名日本“朋友”,其中不少是日本军官、文职官员及高层人物,而且可以自由进出日本驻沪军事部门等机构。

郑苹如漂亮、聪明,接受过高等教育,又精通中日两国语言,最主要是她的年纪正处在一个常人理解的懵懂阶段,这让日军以为她是一个傻白甜,对她毫无防备。

掌管日本海军情报的负责人小野寺信和驻沪日军特务机关长片山大佐,更是邀请郑苹如做翻译,不仅在重要会议或场合中将郑苹如带在身边,甚至把一些绝密资料交给她去翻译。

许多日伪高层人物视郑苹如为这两个日军大佬的私人秘书,根本不设防,巴结得不要不要的,这让郑苹如在日军机构如鱼得水。

秘密绑架日本首相的儿子

1939年8月,一个星期六晚上,郑苹如受邀参加了日本驻沪“总领事”在“领事馆”的草坪上举办纳凉舞会,参加舞会的都是日本在沪的政界和军界要人。

舞会上,郑苹如认识了“官二代”近卫文隆,郑苹如的美丽和高雅让近卫文隆倾慕不已,经常打电话约会郑苹如。

近卫文隆是虎父犬子,吃喝嫖赌无一不精,到上海是来镀金的。对他而言吃喝玩乐是主业,读书是副业。

为获得美人芳心,近卫文隆时常把自己无意间听到或得到的重要消息,当作炫耀资本告诉郑苹如,成为郑苹如获取重要情报的来源之一。因此,郑苹如虽然对近卫文隆本人毫无兴趣,但也若即若离地吊着。

8月底,近卫文隆时告诉郑苹如:“日本方面秘密派出了7号已经同国民党的2号接触了,2号表示愿意同日本人合作。”

第二天日上午,郑苹如立即密报重庆:2号人物汪精卫即将叛变。然而,她这一重要情报并没有引起上峰的重视和注意,一方面她只是情报界的一个菜鸟,另一方面没人相信汪精卫这样的国民党大佬会叛变。

1938年12月初,郑苹如再次从日本驻沪高层人物处获得确认后,再次发出绝密加急电报:“获悉二号已与日本方面勾搭,近日将有异动,务必采取行动加以阻止。”但是,这份绝密急电,再一次没有引起重庆大佬们的注意,就在郑苹如的这份密电发出后的第三天,汪精卫突然“失踪”,去向不明。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公开发表投降日本的讲话,重庆方面才如梦初醒,脸被打得啪啪直响,但为时已晚。这件事后,国民政府情报机构开始对郑苹如重视有加。不久郑苹如再次向上传递了一个重要情报,追求她的近卫文隆是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儿子。

上海地下抗日组织几个头头召开会议后,一拍脑袋决定绑架近卫文隆作为人质,逼迫日本首相退兵,并准备把这项行动作为给总部的一个惊喜。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地下抗日组织要么不成熟,要么是病急乱投医,这种馊主意都拿出来了。

国家大事岂能因为一两个人而发生大的转变。战国时期,嬴政被赵国扣为质子,根本不影响秦国攻赵;吴三桂称帝举兵,要反清复明的时候,儿子吴应熊还在北京城,结果被康熙杀得鸡犬不留;希特勒抓了斯大林的儿子想换被俘的元帅被拒绝……

接到指令的郑苹如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把近卫文隆约到巴拿马夜总会“谈情说爱”,借机将他灌醉,带到一家酒店客房“休息”,然后通知地下组织,准备利用水路把近卫文隆带出上海。

行动前半段马到功成,地下组织赶紧向重庆总部发去邀功电报,重庆总部收到这个消息后差点“顶你个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急忙复电马上“放人”。

近卫文麿在日本属于“温和派”,在侵华这件事上战前一直持反对态度,战争爆发后主张见好就收,反对继续扩大战事。因此国民政府担心一旦把近卫文麿惹急了,逼成强硬派,不仅不能达到逼日本退兵的目的,反而会引起日军的反弹,在上海进行大搜捕和大屠杀。而且近卫文麿出事,郑苹如这柄钉入日军心脏的尖刀必然暴露。

面对行动组指令的反反复复,郑苹如心中是一千个草泥马在奔腾,幸好近卫文隆喝得烂醉,毫不知情,郑苹如就在酒店开了一间房,干坐了一夜,等他酒醒。

0 阅读:49

嘉州干史人

简介:制造业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