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韩国政坛再掀波澜。被拘留51天的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获释,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涉及司法程序的争议,更暴露了韩国朝野博弈的深层矛盾。
而第一夫人金建希的“特殊安排”、在野党领袖李在明的过早乐观,以及美国态度的微妙转变,共同构成了这场政治大戏的关键要素。

尹锡悦的获释并非因其弹劾案或内乱罪指控被撤销,而是源于检方在程序上的重大失误。首尔西区地方法院最初批准的拘留期限已于1月25日到期,但检方却在期满后一天(1月26日)才正式提起公诉。尹锡悦的律师团队抓住这一时间纰漏,以“拘留状态不当”为由申请撤销拘留,最终获法官池贵然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主审此案的法官池贵然曾因在三星李在镕案中判决全部罪名不成立而备受争议。此次裁决中,他既拒绝了原国防部长金龙显的保释申请(因其涉及死刑重罪),又批准了身患血癌的警察厅厅长赵志浩的保释,显示出“无党派偏见”的立场。尽管如此,尹锡悦的激进支持者仍指责其为“朝鲜法官”,凸显韩国社会的分裂。

尹锡悦获释后,将与第一夫人金建希在汉南洞总统官邸团聚,等待宪法法院对弹劾案的最终裁决(预计3月中旬公布)。尽管金建希本人未直接参与司法程序,但其在幕后的政治动员与支持者网络的作用不容小觑。例如,尹锡悦的警卫处长朴钟俊及其指挥的55警备团,作为总统的“私兵”,多次阻碍公调处的逮捕行动。
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则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与尹锡悦保持距离,称“尊重宪法法院判决”;另一方面攻击在野党“利用尹锡悦问题搅乱国政”,并强调尹无逃亡风险。这一策略成功稳住支持率,国民力量党支持率回升至37.6%,缩小了与共同民主党的差距。

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此前被视为下届总统大选的最热门候选人(民调支持率46.3%),但其对尹锡悦的“穷追猛打”反而引发民众反感。最新民调显示,共同民主党支持率从高位滑落至44.2%,与执政党的差距缩小至6.6个百分点。
李在明的法律困境更是雪上加霜。他因违反《公职选举法》一审被判缓刑,二审检方要求加重刑罚至两年监禁,若终审定罪将丧失参选资格。此外,在野党主导的“内乱特检法”修正案虽获国会通过,但删除了对尹锡悦最致命的“诱导外患事件”条款,削弱了打击力度。

尹锡悦的“非法戒严”风波曾引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严重关切”,布林肯在1月访韩时明确表示“美韩关系不受韩国内政影响”,被解读为对尹锡悦的抛弃。这一表态加剧了尹锡悦的政治孤立,甚至一度传出其“逃离总统府”的传闻。然而,尹锡悦的获释可能促使美国重新评估其在韩国的利益平衡,尤其是考虑到朝鲜半岛局势的敏感性。

尽管尹锡悦暂时获释,但其政治命运仍取决于宪法法院的弹劾案裁决。若弹劾成立,韩国需在60天内举行大选,而李在明若因法律问题退选,共同民主党可能面临候选人真空。反之,若弹劾被驳回,尹锡悦将重返岗位,但内乱罪审判仍可能终结其政治生涯。

尹锡悦的获释既是司法程序的偶然,也是政治角力的必然。金建希的幕后运作、李在明的战略误判,以及美国的态度摇摆,共同勾勒出韩国政坛的复杂图景。这场权力游戏的最终结局,或将重塑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