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北京昌平——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成,历经400个日夜的匠心打磨,昌平山姆会员商店终于通过竣工验收。这座总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不仅刷新了北京山姆门店的规模纪录,更承载着昌平乃至京北居民的无限期待。它的建成,如同一个装满幸福的“巨型盒子”,即将为这片土地注入全新的商业活力与人情温度。

昌平北七家镇东二旗村,曾是京北一片静谧的村落。如今,这里矗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灰白色的建筑外立面与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的科技感交相辉映。从2023年7月拿地到2025年4月竣工,这座“超级山姆”的诞生,堪称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1. 速度背后的“昌平温度”项目团队用“无缝衔接”形容这场建设奇迹:1个月内完成从拿地到开工,150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400天竣工交付。这背后是昌平区政府的高效协作与政策支持——审批流程的“昌平速度”,让企业感受到了营商环境的温度。
施工期间,建设者们更是在极端天气中坚守。项目经理回忆:“去年夏天的暴雨让工地积水深达半米,我们连夜排水抢工;冬天的低温让混凝土浇筑困难,团队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硬是没耽误一天工期。”这些细节,让冷冰冰的建筑有了人性的温度。
2. 科技赋能,绿色护航走进地下3层的智能停车场,智慧导引系统能实时显示车位信息;地上2层的商业空间内,BIM技术优化了机电管线排布,装配式施工将效率提升了30%。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全程贯彻绿色理念,扬尘治理、噪声控制等措施让它荣获“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称号。

对昌平居民而言,这座山姆不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一把打开品质生活的钥匙。
1. “再也不用跨区囤货了!”家住天通苑的李女士算了一笔账:“以前去顺义山姆,单程开车40分钟,油费加过路费近百元。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澳洲牛排和瑞士卷,省下的时间能多陪孩子练琴。”像她这样的家庭,在昌平超百万人口中比比皆是。数据显示,新店将辐射北七家、小汤山及未来科学城等区域,覆盖超200万消费群体。
2. 物流革命:20个云仓织就“即时达”网络4000平方米的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是这座山姆的“心脏”。它支持20个云仓的配送服务,意味着即便住在延庆的会员,也能通过“一小时极速达”收到新鲜食材。这种“仓储+零售+配送”三位一体的模式,正在重构京北的消费生态。

昌平山姆的落成,远不止于满足“柴米油盐”。它背后,是昌平区打造“京北商业新地标”的宏大蓝图。
1. 从“睡城”到“活力之城”长期以来,回龙观、天通苑等超大型社区被称为“睡城”,商业配套滞后于人口增长。山姆的入驻,将与京投发展·公园悦府的6万㎡商业体形成合力,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未来,这里将成为集购物、休闲、社交于一体的“24小时生活主场”。
2. 产业与消费的“双螺旋”作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的配套项目,山姆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将吸引高端零售资源聚集。昌平区经信局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围绕山姆强化产业招商,目标形成智能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集群。”这种“产城融合”模式,让商业与科技实现共生共赢。

自2005年首店落户亦庄,山姆用20年时间在北京织就了一张会员店网络。从顺义到昌平,每一家新店的开业,都在重新定义北京人的幸福标准。
1. 会员店的“中国式进化”昌平山姆的独栋设计、智能停车场和超大物流中心,标志着山姆从“仓储批发”向“智慧体验”的转型。沃尔玛中国总裁文安德曾说:“独栋门店是未来方向,我们要让会员感受到‘被宠爱的仪式感’。”
2. 本土化竞争下的温情突围面对盒马“移山价”的挑战,山姆选择用“降价不降质”回应消费者。一位店员坦言:“我们不做价格战,但会员的复购率说明了一切——85%的家庭续卡,是因为信任这里的品质。”这种以用户为核心的经营哲学,或许正是山姆扎根中国的密钥。

站在竣工验收的节点回望,昌平山姆的故事早已超越商业本身。它是城市建设者与时间的博弈,是普通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座城市向上生长的缩影。
项目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全力推进内部装修与设备调试,“我们要确保每一盏灯光的角度、每一处货架的间距都精准无误,让顾客踏入店门的瞬间,就能感受到山姆的用心。”
2025年底,当这座“幸福盒子”正式开启时,昌平人或许会感慨:原来,理想生活可以如此触手可及。
为啥办会员?钱没了人还在的幸福吗[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