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都知道,中美现在正关税战打得火热,当特朗普一直等不到他心心念念的中国的电话时,突然对外宣布:中美正在处于“谈判”,并且很快将达成协议,美国也会“大幅降低关税”。
就仿佛中国真的已经“服软”,然而实际上,中国外交部光速出面辟谣:强调中美并没有进行谈判,还提点特朗普不要“扰乱视听”。
在中国对美回应后,美媒吵起来了:特朗普没一句实话,不如相信中国!
美国媒体吵成一团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档直播节目,嘉宾们围绕着究竟该相信中国还是相信特朗普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争论。
当提及中国外交部否认中美谈判的消息时,嘉宾之一的作家巴蒂亚昂加尔-萨尔曼情绪激动,大声质问道:“你们怎么站在中国这边?!太疯狂了!”
在她看来,特朗普是由美国同胞选举出来的总统,质疑特朗普的言论,转而相信中国,这是不可理喻的行为,甚至将这种行为上升到了对国家忠诚的高度,认为这是一种可悲的现象。
她的观点立刻遭到了其他嘉宾的强烈反驳,电视节目主持人约翰?福杰桑毫不退缩地回应:“你怎么能不相信中国,而去相信特朗普呢?”
福杰桑进一步指出,在2016年、2020年以及2024年的三次大选中,特朗普的支持率都未能超过50%,这表明他并未获得压倒性的民意支持。既然如此,又有什么理由去毫无保留地相信特朗普所说的每一句话呢?
福杰桑还列举了特朗普执政期间的一系列争议性行为,如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这一举动破坏了中东地区的战略稳定,让美国在国际核问题处理上的信誉受损;退出巴黎协定,使得美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成为“掉队者”,严重损害了美国在环保领域的国际形象。
福杰桑强调,特朗普的这些行为已经让美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大打折扣,导致美国的盟友们对其产生信任危机,许多国家在与美国进行贸易合作时都开始谨慎对待,甚至连普通游客都对前往美国旅游望而却步,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面对福杰桑的有力反驳,昂加尔-萨尔曼试图通过偷换概念来扭转局面,指责福杰桑质疑特朗普赢得选举。
但福杰桑迅速拉回话题,再次强调特朗普的言论缺乏可信度,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争论愈发激烈,现场气氛剑拔弩张。
这场在CNN直播间的争吵,不仅是嘉宾个人观点的碰撞,更像是美国舆论场分裂的一个生动缩影,深刻地反映出美国民众,在面对政府言论与国际事实时的迷茫与困惑。
特朗普“谈判”谎言
在这场贸易摩擦的持续交锋中,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不仅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也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而特朗普近期关于中美谈判的种种言论,更是让本就紧张的局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当地时间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突然释放出一系列看似积极的信号。他先是表示自己不想继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因为担心这会导致两国贸易陷入停滞,随后又信心满满地宣称:
“我认为我们会与中国达成协议,我们会和所有人达成协议的。如果我们达不成协议,那我们就定个目标,然后就这么定了,这样也挺好。”
他还预计,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周内,整个谈判就能完成。
美国股市在听闻这一消息后,各大股指纷纷上扬,投资者们似乎看到了贸易争端即将平息的曙光,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也变得乐观起来。
然而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两天后的4月23日,特朗普的态度却突然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这一天,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再次面对记者时表示,他的政府可能会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公布对一些贸易伙伴的新关税金额,其中“可能包括中国”。
当被问及“多快”会降低对华关税时,他的回答更是让人捉摸不透:“这取决于中国。”
这种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表态,让投资者们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瞬间崩塌,股市开始大幅下跌,市场弥漫着不安的情绪。
而在特朗普不断放出各种关于中美谈判的消息时,中国方面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坚定,并且及时对不实消息进行了辟谣。
4月24日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来美方不断有消息称中美之间正在谈判,甚至将会达成协议。请问,您能否证实双方有没有开始谈判?”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回应:“这些都是假消息。据我了解,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这场关税战是由美方发起的,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对话谈判必须是平等、尊重、互惠的。”
特朗普似乎并没有因为中方的辟谣而停止他的“表演”。4月25日,他依然坚称中美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中,白宫官员甚至称本周已进行了较低层级的谈判,美中双方工作人员也通了电话。
面对美方如此执着地传播不实信息,中方再次予以坚决否认。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强调:“昨天我和商务部的同事已经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美方不要混淆视听。”
就这样,特朗普单方面宣称中美正在谈判的消息,在中方的多次辟谣下,被无情地戳破,成为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而这场闹剧不仅让美国政府在国际上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引发了美国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为后续的中美贸易关系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为什么撒谎?
特朗普为何要如此执着地编造中美谈判的谎言?
美国市场对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极为敏感,自贸易摩擦爆发以来,美国股市、债市以及美元汇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呈现出剧烈的波动态势。
例如,在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后,美国股市应声下跌,许多企业的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而当他放出中美即将达成协议的消息时,股市又会出现短暂的回升。这种市场的强烈反应,让特朗普意识到他的言论,能够成为调控美国市场走向的有力工具。
他试图通过制造中美谈判的假象,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稳定投资者信心,缓解美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让美国市场认为贸易争端即将得到解决,从而为美国经济争取喘息的机会。
而且特朗普需要挽回自己的颜面并转嫁国内压力,在贸易战中,中国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让美国的一些产业遭受重创,同时也让特朗普政府在国际上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初衷,是为了在经济和政治上对中国形成压制,然而中国的强硬回应让他的计划未能得逞。
为了挽回面子,他试图通过宣称中美谈判取得进展,来营造一种他掌控局面的假象。此外,美国国内因贸易战产生了诸多反对声音,许多企业和民众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表示不满,他的支持率也因此受到影响。
通过炒作中美谈判,他可以将国内对贸易战的不满情绪转移到中国身上,试图让民众认为是中国阻碍了协议的达成,从而减轻自己的政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