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忆党史最凶险一夜:若非毛主席力排众议,党史就要改写了

栩说历史 2024-04-02 18:24:37

1935年9月10日,这天晚上四川阿坝的红军根据地中,一切都静悄悄的,只有几盏油灯,在孤零零地燃烧。

一间泥瓦房中,坐着后来在建国过程里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众多元勋,他们都在目光灼灼地看着一个人,听他说出自己对未来革命前途的判断和分析,也同样被他的宏达格局所折服。

说话的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他就是毛主席,而这场会议,也在此后直接决定了我们党以及红军的未来走向。

在多年以后,与会的另一位元勋大佬张闻天,动情地回忆起了这个晚上发生的事情,并且对其进行感叹,如果不是听了毛主席的建议和对时局的分析,或许中国革命的事业,就会在这一晚夭折了。

那么在这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毛主席说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样去挽救中国革命之路的呢?

这一切就要从一年前的1934年开始说起了。

我们都知道,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实质上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就已经分道扬镳了,虽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人,他们心中想的其实还是跟国民党搞妥协,但蒋介石是完全不吃这套的。对蒋介石来说,一旦动手,就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彻底解决所有共产党人。

所以在激烈而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原本属于陈独秀的这派很快被淘汰了,转而在党内获得更多支持的,是武装斗争派。

而毛主席此刻还是一个小青年,刚刚加入到党组织没多久,主要负责的还是书记工作,但是英雄往往是先知先觉的,在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后,毛主席一眼就看出来,未来的希望,在党组织自己拥有武装力量上。

于是他毅然决然选择来到了当时的湖南江西一代,组织起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当然,那个时候八一南昌起义已经发生了,所以说我党正式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支武装力量,而这支武装力量,也会在未来成为我党和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主席组织的起义,在后来被称为“秋收起义”,但是最开始的秋收起义,因为力量太过于悬殊,最终被迫以失败告终,这次失败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让毛主席增长了自身的见闻,为他后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的历史,我们今天很多人也都清楚了,毛主席来到了井冈山,跟当地的革命同志以及不少深受地主阶级压迫的百姓一起携手,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这也是咱们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权。

不过可想而知,这样一个政权,对于蒋介石主导的反动政府,有着多大的震动和影响,在这种影响之下,蒋介石表现出了一种震怒的态度,派出大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全面的围剿。

还好,在毛主席杰出的军事才华指挥下,连续多次的国民党军围剿,都被击败,其中还有诸如张辉瓒一类的所谓“名将”,被直接俘虏。这第一次让蒋介石感受到了恐惧,于是到了第五次围剿的时候,蒋介石索性出动了号称100万的大军,全面逼近了革命根据地。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苏区却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那就是教条主义,在那个时间段,实际上中国的革命跟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共存的状态,苏联的共产国际可以直接影响到国内的革命进程。

也因为这点,所以当共产国际看到了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后,立刻就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对革命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涉。这时候共产国际就派出了以李德为代表的指导团,还有博古等空降班子,希望能够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领导权。

但是这一领导,就出了大问题,原来苏联革命的经验,跟中国革命的经验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说实在的,几乎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但组织上派下来的领导,毛主席自然不可能带头不尊重,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毛主席手中的权力转交给了新的领导班子,那就是李德博古这些人,进而导致了之后革命指挥上屡战屡败的失利。

最终,面对这种客观情况,在基层的要求下,毛主席重新掌握了指挥权,面对这个新的生死存亡的时刻,毛主席再次展现出了他的智慧,果断决定转移,率领红一方面军来到了四川,跟此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要准备展开长征,实现红军的绝地反击。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爆发了我们文章开头说的那件事情。

原来红四方面军,这个时候真正的掌权人是张国焘,其实张国焘这个人,本身的出身和水平也不算差,是北大的毕业生,而且长期进行党建和根据地工作,应该说也是有相当的能力和格局的人。

但是唯独在对权力的渴求上,张国焘呈现出了不健康的状态,他对于权力的渴求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状态,尤其是面对红一方面军,张国焘的想法竟然是想要并吞红一方面军,由他自己来率领所有的红军。

因此,张国焘竭力阻止毛主席确定的长征计划,想要让红军前往陕甘宁地区,与当地的革命队伍回合,为此甚至不惜在红四方面军中展开了血腥的肃反活动。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闻天等当时的党内高级干部,及时做出了反应,连夜召开了会议,确定了党内的绝大多数干部的同步性和一致性,最终做出了向西进发前往陕北的决议。

而也正是这个决议,最终让党得以生存下来,能够最终实现发展状态,影响到了之后的“国共合作”还有抗战,所以这个夜晚说是决定了我党的命运,甚至于国家的命运,丝毫不为过。

而毛主席也以他过人的胆识和才华,再次证明了,他对于党的领导和未来,多么富有创见。

0 阅读:5

栩说历史

简介:栩说历史,你身边的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