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将入200km圆轨道,准备着陆采样,中国还有更大目标

环球科学猫 2024-05-23 11:25:11

嫦娥六号到哪儿了?不少人应该都非常关心吧,毕竟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当然,也是世界航天任务之中首次月球背面采样。

因为人类进行了10次月球采样,都是在月球正面进行的,所以,月球背面采样具有历史意义。

而不是在我国执行嫦娥六号任务的时候,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说,月球背面永久是黑暗的(错误说法),不知道中国去干什么,美国不打算去。

一旦中国在月球背面成功采集回了月球样品,那将是中国在月球任务之中再次获得重大突破的时候,也将给世界航天带来重大成果,那下面就来详细看看。

嫦娥六号走到哪儿了?准备着陆采样

自从5.3时段进行嫦娥六号发射之后,我国开启了快速“奔月”之路,并且在5天时间之中,就抵达月球了——也就是进入月球区间,环月轨道上。

而进入环月轨道之后,进行了第一次“刹车”,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并且围绕200km×8600km的轨道运行,在这个区域间,也是属于12小时环月椭圆轨道活动状态。

过后,我国在同一天——5.8时段,进行了对ICUBE-Q卫星分离,也就是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立方星”分离,并且分离之后,还给大家发布了相关性的月球照片。

这一组照片的发布,其实也意味着该卫星任务之一已经完成了,大家可以欣赏一下照片,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4大国际有效载荷的合作任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插播一下,4个国际有效载荷合作任务包含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

所以,嫦娥六号任务进行还是比较顺利。

而在第一次近月制动之后,根据微博航天博主Vony7曝光,我国其实已经进行了第二次近月制动了,并且进入到了4小时环月椭圆轨道,发生时间是在5.9时段10时56分,那么,轨道区间也就是进入了200 km × 2200 km。

然而,还有第三次制动,预计是在5.20+时段进行,也就是进行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倾角43度高度200km环月圆轨道—— 也就是平均高度为200 km× 200 km区间,周期为两小时的环月圆轨道,并在该轨道上完成着陆上升组合体与轨返组合体的分离。

分离后,轨返组合体继续环月飞行,着陆上升组合体在环月轨道运行约1天后,通过实施两次降轨变轨,进入近月点约15公里、远月点约200公里的椭圆轨道。

过后,着陆上升组合体在环月椭圆轨道上继续运行约1天,择机实施着陆下降。

经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避障段、缓速下降段,在月面预定区域软着陆,着陆下降过程约15分钟。

所以,从嫦娥六号的进度来看,第三次近月制动也要来了,进入到200 km× 200 km轨道上——也就是进入200km圆轨道,为下一步做准备。

这说明什么?嫦娥六号还是在环月轨道区间,为整个着陆过程做准备,也是在准备着陆,这就是嫦娥六号的情况。

成功着陆后,将48小时完成采集样品

没错,我国在月球表面的工作时间并不会太长,但是这时间段的任务不少。

着陆后,着陆上升组合体采用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方式,完成月壤的取样和封装。

同时,有效载荷、国际载荷开展就位探测,但月面工作时间约为48小时,也就是月面的工作时间非常紧张,而且很短。

这就需要我国嫦娥六号执行任务的团队,无论是月球表面的探测器,还是地球的团队人员,都需要进行快速处理。

那为什么不在月球表面多执行一段时间呢?这是因为嫦娥六号所去的区域不一样。

由于身处月背,受限于中继星覆盖时长问题,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将缩短至36到40个小时,这对地面人员以及探测器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其实说的月球表面工作时间约为48小时,但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压缩了,这就是整个月面工作最为紧张的时间段。

完成月面工作后,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在月面起飞,然后进行后续任务,最终预计是在6月下旬返回舱着陆地球,也就是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这其实也可以看下,我国整体的嫦娥六号飞行全过程约53天,其实在月球表面的任务时间不长,大部分都是在环月轨道上进行任务,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成功采集回月球样品后,中国还有更大目标

没错,在我国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采集回来之后,未来我国还将执行更多的任务,中国还有更大的目标。

在5月的时候,英媒发表文章指出——嫦娥六号只是中国探索太阳系雄心“初试锋芒”,嫦娥六号任务预示着中国更加远大宏伟的雄心,这些活动将成为中国另一项可能的任务有用实践,那就是获取火星样本。

看到没?如果嫦娥六号成功采集回来月球背面样品之中,中国还有更大的目标,就是火星采样。

火星采样的确也是我国重要的任务,并且有望成为世界首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

什么情况?月球背面中国采样去创造世界历史,火星采样返回也是?

的确,只能说有概率,因为世界上除了中国执行火星采样计划之外,只有欧美在执行联合采样任务,但是从时间上来说,由于欧美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并不顺利,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延期。

那么中国的确有可能在欧美前,完成火星采样任务,而我国火星采样任务的名称就是——天问三号。

在天问三号任务前,虽然有一个天问二号任务,但我国是进行小行星采样,也是为我国天问三号做相关性的技术验证,所以,也期待成功完成,那我国火星采样返回就稳了。

在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我国宣布的是我国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对距地球4000万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进行伴飞探测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的确这个时间有可能在欧美前面,除非欧美彻底解决了火星采样返回,并且快速推进,不然,我国也不会这样说。我倒是期待能创造这个奇迹,说句比较争议的话,第一才可能被大家所记住,第二做得再好,也可能难以盖过第一的光芒。

所以,非常期待早点到来,大家就等待中国这个更大的目标实现吧。

14 阅读:2892
评论列表
  • 2024-05-26 12:32

    送人上去🌙时间不会这么长吧?到时候最好多派一艘飞船备用…安全第一[呲牙笑]

  • 2024-05-24 12:40

    看看能不能缩短点时间,要是送人过去在太空飞一个多月着实难受

  • 2024-05-25 12:14

    星辰大海就是中国的未来之路

环球科学猫

简介:用眼睛看科学,用科学的思维看世界(原创内容禁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