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和苏联不参加二战,中国能够单独打赢日本吗?这是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为此争论不休时,有人直接指出,其实当年毛主席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1937年7月7日,日本关东军向城内悍然发动进攻,随后中国驻军奋起还击,全面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由于中日两国国力差距实在过于巨大,大片国土沦陷,尽管中国军队还是打了几场振奋人心的胜仗,但是民众们普遍还是抱有悲观心理,不认为中国能取得最终胜利,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投靠日寇。
在各大战场上,往往能见到伪军的身影,他们除了协助日军作战之外,还反过来压迫自己的同胞,沦陷区的人民过得苦不堪言。
当时侵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先后扶持了四个较大的傀儡政权,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当属汪精卫政府,主动迎合日寇。
要知道,汪精卫可是国民政府元老级人物之一,曾参与过清末革命运动,就连他都投日了,对当时的抗日军民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在他看来,中国根本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中国人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日本“合作”,不仅能保全人民的性命和财产,还能拖住日寇的侵略脚步。
而这种观点经过发酵后,就是当时甚嚣尘上的“亡国论”,很多人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还不如向他们投降,至少还能活下去。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局势逐渐明朗,人们发现日本其实并没有能力吞并全中国,中国军队将日军阻挡在了大西南和大西北之外。
不过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却涌现出了另一种观点,那就是“美苏帮助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如果没有美国和苏联的帮助,中国根本不可能打赢日本。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向国民政府提供了三笔军事贷款,总计2.5亿美元,而美国对华租借了总计8.45亿美元的物资。
不仅如此,其他抗击法西斯的盟国也多多少少提供了援助,例如英军为了打通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曾多次对日军发起敌后突袭。
而驼峰航线更是世界史上最危险的一条航线,该航线必须穿过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西南高原,很多美军飞行员不幸丧生,因此又被称为“死亡航线”。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盟国对华援助的物资大多数是从这两条国际通道运来的,另外一部分则是苏联从西北公路运进来的。
毫不夸张地说,盟国开辟的几条国际通道正是中国抗日的命脉,没有它们带来的物资,我国抗日确实会更加艰难,但是也说不上打不了的地步。
那么,假如美苏真的不参战,我国到底能不能打赢日本?对此,早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年,毛主席就作了精彩的解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盟国开始对华实施援助,并先后开辟了多条国际通道,成为了我国抗日的国际命脉,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
此后美国和苏联又先后向日本宣战,给了日本致命一击,其中美国将日本精锐的海空军大部拖在了太平洋,苏联彻底消灭了日本陆军精锐关东军。
特别是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最终摧毁了日军的作战决心和工业产能,加速他们投降,避免了盟军更多的伤亡。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部分历史专家认为,如果美苏不参与战争,中国根本不可能打赢日本,到时世界将是另一番格局。
然而,正如之前所说,无论是美苏对华援助还是直接参战,都只算得上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对此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早有证明。
1938年5月,针对当时国内部分反动派人士提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位于延安的毛主席作了精彩的反驳,这就是中国抗日指导战略论持久战。
这份论述到底有多精彩呢?先是在上海出版,被命名为《论持久战》,顿时风靡全国,很快又被翻译为日语和英语,受到全世界瞩目。
在主席看来,抗日战争是一场事关整个中华民族的持久战争,需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只要抗日民族统一站在一条战线上,必将稳步地取得胜利。
而对于美苏援助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要知道,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就在和日本做生意,提供了大量资源乃至武器装备。
在九一八事变后,美国也没有停止和日本的贸易,其国务卿史蒂文森甚至公开支持日本,表示关东军不过是在自卫,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据统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美国向日本提供了炸药、冶金、电气、飞机等多项关键技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技术会被用来对抗苏联。
然而我们都知道,日本运用这些技术和资源发展壮大,并没有向苏联宣战,而是用来入侵中国,加剧了我国抗日的困难局面。
不难看出来,相比起以武器装备为主的美国对华援助,美国援日的技术和资源更加致命,因为在这背后,代表的是强大的工业体系,以及发动战争的能力。
全面战争爆发后,美国选择了保持中立,没有断绝对华和对日贸易,老美这么做看起来十分正确,但是当时我国沿海可是被日军全面封锁了。
这就意味着同样是进口美国物资,我国要艰难成百上千倍,而且不一定进得来,日本却能轻而易举地获取美国物资,加速侵华步伐。
在1937年一年中,老美卖给日本的物资,占据日本所有进口物资的54.4%,其中包括关键的钢铁、煤油、汽油,甚至是武器装备。
在日本向美国宣战之前,老美向日本出口的物资,远远多于中国,而苏联的援助相对较少,因此有没有美苏的援助区别都不大。
甚至如果美苏真的选择中立,不帮助中日,我国的抗日局势可能还会更好一些,毕竟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获取资源的渠道比我国多得多。
也许这时有人可能会说,美苏援助可以没有,但是假如美苏不参战的话,中国还是赢不了,然而对于这一点,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依然也有反驳。
在这本世界军事巨著中,主席论述了游击战的思想,在这之前很多人认为游击战上不了台面,想要打赢日本必须得靠大型会战。
不过在主席的游击战思想跟常人的不同,此处游击战指的是人民战争,正面会战固然重要,但以中日之间的国力对比,只有发动广大的人民持久作战,才有可能打赢日本。
抗日战争,比拼的是人民的力量,法西斯在日本其实并不是受到所有人的认同,如果日军在大陆战场上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其国内反对派必定趁势而起,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反抗运动。
更何况我国当时只是工业实力比不上日本,在资源和战略纵深方面其实是碾压日本的,随着我国缓过气来,此消彼长之下,最先支撑不住的还是日本。
事实上,抗日战争的局势确实如主席所料,先后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日本虽然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是长久下来是打不过我国的。
例如日本在战争后期极度缺人缺油,一方面,日军大量老兵战死,只能补充大量新兵,和我国军队交战的交换比也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日本又派出大量勘测团队,在神州大地上到处找石油,结果有意思的是,他们没能找到,建国后我们却在大庆找到了大型油田。
按照日本这种资源困境,他们的人力会越打越少,资源也会消耗殆尽,我国却能够凭借团结一心的运动战,将日军赶下海。
同时没了石油等关键资源,日军坦克、战机和军舰用不了,那么他们和我国军队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小,我国甚至可以反攻日本本岛,而他们最终只能签订投降书。
另外,根据《论持久战》所述,抗日战争其实不仅仅是我国自己的家事,而是和世界各个大国息息相关的大事,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
无论是日本占领中国还是中国反推到日本岛,对其他国家来说都没有好处,因为必然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其他国家根本无法抵挡。
试想一下,以中国的资源和人力,如果拥有了当时日本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恐怕二战后就是三极争霸格局了,这恐怕不是美苏愿意看到的。
因此,美苏与其说是在帮中国,还不如说是在帮自己,他们下场参战也是因为自身理由,不得不参战。
论持久战神书,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出来日本下一步怎么做,我方怎么应对,日本怎么输。关键是小鬼子一点办法都没有。直接告诉你我知道你要干嘛,我准备怎么收拾你。
吹啥牛逼呢。
有万能的小编。就能征服全宇宙的。
没有美苏和当时联合国的介入,日本已经不复存在了
惨赢……
没有美苏参战,日本人会耗死在中国
要是没有汉奸,日本人早打没了,
美苏不干预,中日不管谁吞谁会成为一个国家,顺便把朝鲜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吞了,这是美苏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