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奇葩收费又双叒叕来了!这次轮到纽约,它成为美国第一个对交通拥堵开刀的城市。按照新规,高峰期进入曼哈顿中心区的车辆每次需支付9美元,非高峰时段也要5美元。对此,不少人吐槽:“车堵得像蜗牛还不够,钱包也得被抽一刀。”
纽约征收拥堵费:慢车速,贵代价纽约的车速有多慢?数据显示,曼哈顿的车辆平均时速仅有12公里,和骑单车的速度差不多。而这背后的交通拥堵和尾气污染,已经让人怨声载道。于是,这座城市效仿伦敦、新加坡等地,推出了“堵车费”,试图通过经济手段缓解车流压力。
收费区域覆盖曼哈顿59街以南的核心商业区,高峰时段9美元,预计每年将为纽约带来15亿美元收入。这笔钱将用于改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不过,地铁漏水、鼠患横行的纽约地铁,能否凭借这笔钱大变样,还是未知数。
车主:钱包比车速跑得快,生活又被“收割”新政策实施后,纽约的车主反应不一:
“车堵得还没走几步快,现在连堵车都要花钱,真是心累。”
“地铁味道辣眼睛,公交等到天黑,我不付9美元难道要骑自行车?”
“如果这钱真能改善公共交通,那就算值了,但大概率还是收了钱,车依然堵。”
快递员、外卖员等频繁进出收费区的行业更是叫苦连天,连锁反应可能最终会落在消费者头上。“点个外卖或寄个快递,谁知道哪天突然加了个‘拥堵附加费’。”
纽约的政策看起来很时髦,但执行力可能让人打个问号。而其他国家早已在拥堵治理上积累了不少经验:
伦敦:收费+配套,双管齐下自2003年起,伦敦开始实施拥堵费,车辆流量下降了15%,尾气污染显著改善。同时,伦敦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让居民有了更加便捷、可靠的出行选择。
新加坡:动态收费,精准治堵新加坡采用动态拥堵收费,高峰时段价格更高,车辆进入中央商务区前就能感知收费情况,从而提前规划路线。其严格的汽车配额制度,也有效抑制了车辆增长。
斯德哥尔摩:民意逆转,双赢示范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在试点拥堵收费时,遭遇过强烈反对,但随着试验效果显现,超过70%的居民最终投票支持将其永久实施。今天的斯德哥尔摩,车速更快了,空气更清新了。
纽约的拥堵费是“治标”还是“添堵”?与伦敦、新加坡等城市相比,纽约的问题在于:公共交通系统“拉胯”,地铁系统常年维修不足,公交车又慢又挤。如果配套服务无法跟上,拥堵费的效果很可能会打折扣,甚至加重低收入群体的负担。
纽约这次的拥堵费政策,是城市管理的一次新尝试。但要真正实现目标,仍需借鉴国际经验,完善配套措施。毕竟,收费不能只是为“割韭菜”,而是要让城市变得更宜居。
希望纽约能有一天像伦敦一样,让居民觉得“花钱值了”。至于现在,纽约车主们还是先备好9美元硬币,继续在慢车道上“付费爬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