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人最好不要在清明去扫墓,不然你先祖会伤心的

晓晓讲历史 2024-04-02 16:31:18

清明节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各位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么?首先可能有人会发现清明在每年都不一样,这是因为清明是通过春分点来计算的,而每十五天算是一个春分点,一般是在阳历四月四日或者四月六日之间,但是四月五日的时候最多。

西汉初年的古籍《淮南子·天文训》里面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并且在《岁时百问》里又说:“万物生长此时,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而相传起因是因为当年晋文公为了纪念一位叫做介子推的孝子,而禁止百姓生火做饭使得百姓只能吃那些寒食,并且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到了第二年晋文公发现介子推遇难的地方枯死的柳树竟然生出了新芽,他就认为这是介子推在厚土之下感应到了他做的事情,于是就把这棵柳树叫做“清明柳”,把寒食节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而这也使民间诞生出一种“屈原死,遂端午;子推死,遂清明”的说法。而随着社会发展寒食节被遗忘,清明节则被大家记住从而流传了下来。据记载最早清明祭祖扫墓是在南北朝就有了,但当时是贵族才有的特权,跟普通人咩野什么关系,因为在那是只有有些身份地位的贵族在死后才能搞墓立碑,普通的百姓只能埋在小土包里被称为坟。而到了唐朝清明上坟祭祖才广为流传成了人人都参与的习俗。而到了今天人们都会在清明这一天回到自己的家乡,并前往祖坟去祭奠先人,而在民间有一种说法是三人不扫墓,去了家不顺。这三人指三种人第一种是年龄高的老人

无论你家住在哪里祖坟基本都是在远离居住区的,要走不少的路爬不少的山,而这对于老年人负担极大,并且山路坎坷一旦发生了什么意外那后果更是不敢想。并且老人年龄越大越在意这生死之事,而特别容易情绪激动,指不定身体会出什么问题,所以年迈的老人不适合去扫墓。这第二个人便是年幼的孩子

毕竟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的天气正是下雨的时候,空气湿度大而且孩子比较容易受凉。再加上当时还是春天是各种花草复苏的季节,各种花粉什么的也容易使孩子发生过敏现象。而且孩子的体力不比成年人,走路爬山万一累出个好歹来那不值当啊,因此年幼的孩子也不适合去扫墓。第三种就是怀孕的妇人

而这个说法很多人觉得这是迷信什么的,但通过上述两种各位肯定也能看出来基本都是考虑到人的身体情况而定的,跟什么风水啥的八竿子打不着,墓地所在的位置都是比较偏僻难走之地,而孕妇不适合剧烈运动,怕影响腹中胎儿第二个就是祭祖的时候会烧纸、放鞭炮、甚至敲锣打鼓这种这种既有声音污染又有空气污染,对胎儿的发育多少都是有所影响的。除了上述三种以外身体羸弱之人以及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最好也不要去扫墓,因为很有可能会诱发疾病,真想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可以选择在家或是专门祭拜的地方进行,毕竟应该没有任何一个先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后辈身体出问题。

0 阅读:1036

晓晓讲历史

简介: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喜欢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