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听觉的发生比视觉发生进化约晚四千万年,一些低等动物只能靠触角来感受。
听觉进化出来不仅仅是视觉的有效补充,也为神经系统的进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新生儿的听力损失一般在60分贝左右,6个月幼儿的听力损失依旧为30分贝左右,儿童两岁半左右的听力才相当于成年人的水平,个体的听觉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成为听知觉:由“听”(listen)到“听到”(hear something)到“听懂”(understand)。“听”与“不听”表面上是个体是否引以为关注、属智力中注意力的范畴,其实质是属于主观能动性的范畴;是否“听到”属于听觉敏感度即听力的范畴;而“听懂”是把耳朵听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属于听力理解能力的范畴。
01听觉注意能力
在小学,每个班都会有几个上课时从来不正眼看老师讲课的孩子,他们经常走神儿、发愣,你刚讲过的问题,一提问,十有八九不会,甚至连问题也复述不出来,成绩当然可以想象。一个人的注意能力包括视觉注意、听觉注意、触觉注意等,其中听觉注意能力是指对有意义的声音刺激的选择与集中的能力,也叫听觉专注力,实际上就是倾听的技能。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人们一般每分钟要说100到125个字,但我们思考问题的速度却要比这个速度快得多,几乎超出3倍,也就是大约每分钟400个字。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思维运转速度比我们听到的任何言语的速度都要快。按照这个原理,说话也就常常不可能满足思维节律的需要,因此人们常常会在听别人说话的同时,分心去想其他问题。有的儿童上课时听不了几句话就开始走神儿做小动作;有的儿童看似在认真听讲,可是眼神呆滞,一边听讲一边想别的事情,这些表现就是听觉注意力不足引起的。02问题表现
听觉注意能力弱的孩子一般有以下表现:△ 眼神“飘离”, 不能与人讲话正视,形成“四目相对”。△ 充耳不闻,家长说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 看似在认真听讲,可是眼神呆滞,边听边想别的事情。△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打断别人。△ 听他人讲解时显得不耐烦的样子或东张西望。△ 不专心听课,常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故听课常听一点,漏一片。△ 老师提问时,常答非所问甚至连老师问的什么问题也没搞清楚。△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常常听漏听错。△ 在写作业时,一听到咳嗽、走路等细微的声音便转移注意力。听觉注意发展不好的孩子,上学没多久家长就有可能被老师“召见”,“罪名”通常是“有什么心事”“不会听讲”“多动”“不遵守纪律”等。家长有时会据理力争:“我们家孩子可以很长时间地坐在一个地方专心致志地看书、画画。”然后是怀疑老师、怀疑学校教学、怀疑教育制度……
03测试方法
家长可以通过“漏数”的方法来判断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发展水平。家长以1秒说1个数字的速度。从1数到30,中间随意漏掉某个数,孩子听到漏掉的数,就拍手一次。漏10次,如果孩子能听出8次漏数的数,说明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较强;如果孩子能听出6个,说明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一般;如果孩子听出6个以下,说明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较差。还可以用“数目标数字”的方法来进行测试。主试读一串数字,让被试数出目标数字的个数。● 指导语:下面这组数字里有几个2?● 老师先来数一数,6、2、3、2、2,有3个2。● 你来数一数。● 这组数字里有几个8?9、5、8、0、8。● 这组数字里有几个5?3、5、5、0、5。04强化训练
由于听知觉有问题的儿童其听觉注意的选择性差、广度窄,缺乏持久性,所以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听觉注意能力,训练时事先要注意以下几点:☆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无关刺激和干扰。☆在提出训练任务时语言要明确具体,确保孩子真的理解所要进行的学习或训练任务。☆任务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好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你听到了什么1. 家长和孩子在家里一起闭上眼睛安静聆听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包括家里的流水声、街上的嘈杂声、楼道里的走路声、邻居说话的声音等。鼓励孩子既能倾听房间内的声音,又要倾听房间外更远一些的声音。2.家长带孩子到户外,闭上眼睛倾听各种车辆的声音,如摩托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大卡车、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等。家长还可带孩子到动物园,倾听各种动物的叫声。✎ 看谁听得多方法同上,看谁听到的声音多,而且又准确。✎ 看谁模仿得像这个游戏主要训练孩子对声音模式的注意。要求孩子闭上眼睛或背对大人,大人做拍手、击鼓、敲击的动作,并向孩子提问:“你听到了几下声音?能不能把刚才听到的声音拍出来?”右下是个“心”,表示要用心听,把别人说的话放在“心”上、当回事儿,不能有一搭没一搭地心不在焉。
听觉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着孩子将来课堂学习的质量,必须让孩子养成听人讲话时全神贯注的习惯。
总之,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安静、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应有意识地用亲切、自然的声音,轻声与孩子交流。
每次与孩子说话之前,不妨轻拍其肩膀。记着:孩子不看着你的眼睛,不要与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