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灭亡的脚步太沉重,让我们先把时间往回倒一倒,看看边境上还有哪些战事。
公元140年4月,南匈奴的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叛汉,率领3000余骑兵攻打汉王朝的西河郡(今内蒙古东胜),掠夺走大量资源。
公元140年5月,南匈奴的右贤王抑鞮看到汉王朝对左部句龙王吾斯的掠夺无所回应,于是也选择了叛汉,率领8000余骑兵与左部句龙王吾斯的队伍汇合,共同攻打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部)、朔方郡(今内蒙古磴口)和代郡(今山西阳高),杀死地方长史。
汉顺帝刘保对此非常愤怒,于是给南匈奴单于休利下诏,责备南匈奴单于休利管教下属不严,命令他立刻抓捕两位叛王送往京城。
同时,汉顺帝刘保派度辽将军马续带领匈奴中郎将梁并、乌桓校尉王元等人,征发边兵及乌桓、鲜卑、羌胡队伍共计20000余人前往平叛。

南匈奴单于休利积极与匈奴中郎将梁并联络,商议平叛之事。
但是没过多久,梁并生了重病,被调回京城,由陈龟顶替梁并的位置。
陈龟不像梁并一样,积极与南匈奴单于休利商议,而是屡屡用以上对下的口吻严厉批评南匈奴单于休利治下不严。
南匈奴单于休利与其弟弟左贤王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起自杀而死。
公元140年秋,南匈奴左部句龙王改立与自己一起叛乱的句龙王车纽为新的南匈奴单于。
之后,新任南匈奴单于车纽策反乌桓、羌戎中对汉王朝有意见的部族,叛军人数达到20000余人。
叛军强盛后,继续攻掠汉王朝,很快攻破了京兆虎牙营(今陕西西安),杀死上郡都尉,而后继续攻掠并州(今山西太原)、凉州(今甘肃张家川)、幽州(今北京西南部)、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部)四州。
公元140年冬,汉顺帝刘保派张耽顶替陈龟出任匈奴中郎将,与度辽将军马续配合平叛。
陈龟回到京城后,被以逼死南匈奴单于罪免官下狱。
在度辽将军马续和匈奴中郎将张耽的指挥下,汉军与南匈奴叛军在马邑(今山西朔县)展开一场大战,汉军大获全胜,斩首南匈奴叛军3000余人,俘虏大批人口,抢夺武器、牲畜无数。
战后,左部句龙王吾斯退走,右贤王抑鞮率领13000余人降汉,南匈奴单于车纽也宣布降汉。

公元140年10月,汉朝大军撤走后,左部句龙王吾斯又联合乌桓人骚扰汉王朝边境。
汉顺帝刘保下诏,将西河郡郡治由平定(今内蒙古东胜)迁往离石(属于今山西省),将上郡郡治由肤施(今陕西榆林)迁往夏阳(今陕西韩城),将朔方郡郡治由临戎(今内蒙古磴口)迁往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以暂避南匈奴叛军锋芒。
公元141年夏,度辽将军马续与匈奴中郎将张耽再次出征,攻打帮助左部句龙王吾斯骚扰汉朝边境的乌桓人阿坚的军队,于通天山(今陕山西石楼)一战大破乌桓军,斩杀阿坚,缴获大批牲畜财物。
战后,左部句龙王吾斯再次退走,乌桓叛军全部投降。
公元140年夏,因为并州刺史、凉州刺史多年无度盘剥,且冻羌与付难羌叛汉,攻略金城郡(今甘肃永靖)。
随后,更多的羌族加入到叛乱之中,扰乱三辅地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今陕西中部地区)。
汉顺帝刘保封马贤为征西将军,率领左、右羽林军及相关郡的郡兵合计10万人屯驻汉阳郡(今甘肃甘谷),指挥平定羌乱行动。
马贤分兵在扶风郡(今陕西兴平)至汉阳郡一段修筑了300多处堡垒并屯兵,防御羌族叛军的进攻。
公元141年春,且冻羌攻掠武都郡(今甘肃成县),烧陇关,劫走朝廷在此地所养的供娱乐用的马匹。
汉顺帝刘保大怒,命令马贤立刻出兵剿灭叛羌。
马贤上书,认为时机未到。
汉顺帝刘保强令马贤出兵。
君命不可违,马贤只得率领6000骑兵出寨攻打且冻羌,结果在姑射山被且冻羌击败,马贤及其两个儿子全部以身殉国。

前面我们讲过很多关于东汉对羌作战的战事,几乎都是马贤指挥的,并且几乎都以大胜结局。因此,马贤之于羌族,就像当年的班超之于西域一样,是既尊又怕的神。如今,马贤战死了,汉朝中再无令羌人害怕的存在,于是羌族叛军势力越发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