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美团外卖大战的背后:到底是谁的狂欢?

生活嘎嘎说 2025-04-26 22:39:12

凌晨两点,我刷到朋友晒出的外卖订单截图——3块钱的奶茶、免配送费的火锅、用“超时赔付”反赚18元……评论区一片狂欢,仿佛所有人都在这场资本混战中成了赢家。可当我翻完300条留言后,后背突然发凉:‌这场看似全民薅羊毛的盛

宴,或许正把我们拖向更危险的深渊。‌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资本撒的不是钱,是慢性毒药‌

美团和京东的补贴大战,像极了当年的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数据显示,仅美团一周就烧掉7亿补贴,京东更是扬言“补贴无上限”。但钱真的进了普通人口袋吗?

上海某炸鸡店老板给我算过一笔账:平台要求参加“1元套餐”活动,每单倒贴9元,还要交5%的流量费。“三个月亏掉20万,现在看到红包弹窗就想吐。”更魔幻的是,有消费者用1元吃了三个月炸鸡后,发现常去的社区小店全变成了料理包专营店。

那些欢呼配送费反赚的人可能没注意到,骑手端的规则早已暗改:超时1分钟扣2元,投诉一次罚500。昨夜暴雨,我在城中村拍到心酸一幕:十几个骑手挤在屋檐下,手机里不断传来“还剩3分钟”的警报声,有人突然把头盔摔在地上:“这哪是送外卖?这是在赌命!”

京东外卖入口界面

被算法驯化的“羊毛人格”‌

心理学教授李鸣涛指出,连续30天领取红包的用户,会产生“不薅即亏”的焦虑症。

为凑满减,87%的人会购买不需要的酸奶或卤蛋

65%用户承认,明知是预制菜仍继续下单

凌晨抢券成功率比白天高3倍,睡眠障碍者激增

最可怕的不是花钱,而是‌我们正在丧失选择自由‌。同事小林桌上永远摆着三家平台的比价表,她说:“现在看到原价商品就觉得是诈骗。”当算法精准拿捏人性弱点,那些欢呼“白嫖成功”的人,或许没意识到自己早已沦为数据饲料。

刘强东亲自上阵送起外卖

盛宴之后的满地狼藉‌

翻开五年前的新闻,几乎相同的剧本早已上演:

2018年网约车大战,乘客1元打车,如今高峰期涨价300%

2020年社区团购混战,菜贩集体失业,现在鸡蛋比超市贵25%

2022年直播电商内卷,工厂被迫生产9.9元劣质T恤

这次外卖大战的特殊性在于,它直接掐住了城市生存的咽喉。当菜场被外卖柜取代,当夫妻店被资本绞杀,当我们的味蕾被料理包统治,那些省下来的几块钱,够不够支付未来的健康账单?

狂欢背后的终极拷问‌

某天深夜,当我用美团神券点到第8份黄焖鸡时,突然想起胡同口关了张的江西瓦罐汤。老板老周临走前说过:“你们现在吃的不是饭,是数字。”

或许这场大战根本没有赢家——消费者以为自己薅到了羊毛,商家在生死线上挣扎,骑手在算法里疲于奔命,而资本早已备好收割的镰刀。下次点开红包时,我们或许该问问自己:

当外卖软件成为生活的主宰者,当每一口饭都标着流量价格,我们究竟是在享受便利,还是在亲手喂养一头吞噬现实的怪兽?

1 阅读:2

生活嘎嘎说

简介:life嘎嘎说,趣事轻松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