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云:"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人生如行舟,格局是承载命运的舟楫。有大格局者,能纳百川而不溢,容千帆而不争,在岁月长河中驶向光明的彼岸。
海纳百川,先纳逆耳言
《论语》有言:"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春秋时期,鲍叔牙与管仲合伙经商。管仲常私吞利润,众人皆斥其贪,唯鲍叔牙笑言:"仲家贫母老,我自愿让利。"后管仲三战三逃,世人讥为怯懦,鲍叔牙却道:"仲需奉养老母,岂敢轻生?"齐桓公欲杀管仲,鲍叔牙力谏:"若欲霸业,非管仲不可。"管仲感念知己,倾力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首霸。
《盐铁论》云:"明主好闻其过,忠臣愿进其言。"战国铜鉴尚需日日擦拭,人心更需时时警醒。若只听赞歌如闻春雷,难免在溢美之词中迷失;若常闻诤言似饮苦药,方能在清醒中校准航向。真正的智者,把批评当镜子,照见不足;将质疑作阶梯,攀上新高。
空谷回音,始纳异己者
《道德经》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北宋名臣范仲淹主政睦州时,遇刁民告发水利工程偷工减料。幕僚劝其严惩,范公却令设"谏言鼓",百姓击鼓即可直面官员。经查实,所谓"豆腐渣"实为雨季正常沉降。范公非但不罪,反奖击鼓人:"若非君言,安知民生艰?"消息传开,百姓称颂"范青天"。
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蔺相如避廉颇车驾,成就"将相和"佳话;张英退三尺地基,造就"六尺巷"美谈。世间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不会转圜的执念。能容小人,方显君子胸襟;肯让三分,始见大贤气度。
云卷云舒,终纳无常事
《菜根谭》云:"风过疏竹,风去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潭不留影。"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将张守珪奏报契丹可突干谋反。群臣主战,唯姚崇建议:"彼本无心,当遣使安抚。"玄宗从其计,可突干感恩戴德,边境遂安。姚崇因此获"救时宰相"美誉。
《小窗幽记》有言:"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苏轼贬谪黄州时,友人马梦得助其求得城东荒地。时人笑苏学士"老农"生涯,苏轼却筑雪堂,开东坡,写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千古绝唱。世事如棋局局新,唯有胸藏丘壑者,能在山重水复处,转出柳暗花明。
▽《幽梦影》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人生格局何尝不是如此?初时如隙,只见斑驳;继而如庭,渐得全貌;最终如台,万象澄明。当我们学会把刻薄化作和风,让怨恨转成慈悲,以包容之心对待世间万物,生命的舟楫自能穿越激流险滩,驶向春和景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