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不通阳气衰,按揉五个“养阳穴”温阳散寒,通督脉、少生病

刘用的备忘录 2024-04-16 03:58:50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常感到身体怕冷,手脚冰凉,甚至穿很多衣服仍觉得不够温暖?是否经常感到体力不足、易疲劳,或者有颈肩腰痛、便秘和腹痛等问题?如果有这些症状,可能是督脉不通的表现。

在中医中,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和“阳脉之总纲”,贯穿于人体脊柱正中到头面部。督脉负责调控全身的阳气,阳气是推动人体动力的基础,督脉的畅通直接影响到阳气的盛衰,甚至关系到寿命的长短。如果督脉出现阻滞,不仅阳气和气血受损,五脏六腑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使督脉畅通,恢复其在身体中的核心地位呢?接下来,我会介绍几个重要的督脉上的升阳穴位,大家可以学习如何自我调理。

首先是头部的重要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又称为百脉之会、元神之府,位于头顶正中,是所有阳脉汇集的地方。它是人体五脏六腑精血和清阳气上升汇聚的最高点。如果百会穴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头痛、眩晕、精神不振、多梦易醒等症状。刺激百会穴可以通调百脉和补益阳气,从而改善上述症状。

取穴方法:在头顶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方法:可以用一手指轻按百会穴,进行点按揉2-3分钟。

接着我们来谈谈背部的重要穴位——至阳穴。这个穴位位于后背,是督脉上阳气最盛的地方,被视为补充阳气的绝佳位置。在中医理论中,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增强背部的阳气,尤其有助于提振精神、增强活力。如果你经常感到精神不振,心情低落,或有心慌、胸闷、心跳加快等症状,调理至阳穴可以帮助缓解这些问题。此外,至阳穴还有助于调养心血管和处理心脏问题。

取穴位置:在后背正中线上,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与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中点。

操作方法:可以通过按揉至阳穴1-2分钟,或配合艾灸,来温阳散寒,促进阳气的流动。平常也可以多晒晒后背,这对增强阳气非常有益。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穴位——命门穴。命门穴是人体阳气出入的关键穴位,藏有先天之气,是维持生命活力的核心。它位于两肾俞穴正中,对于培补肾气、延缓衰老具有显著效果。

简易取穴方法:在背部,与肚脐相对的位置,找到脊柱的棘突下方凹陷处。

操作方法:可使用热手掌摩擦命门穴及周围区域,直至感觉微微发热。

最后,我们来探讨腰部的关键穴位——腰阳关。腰阳关位于腰部,是人体阳气通过的第一关卡,尤其在腰骶部位。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腰阳关非常容易受到寒冷和阻滞的影响,导致阳气堵塞和气机不畅。这个穴位在传统中医中用于调理腰痛,特别是由风寒湿气引起的腰部冷痛、酸胀和对冷感敏感的症状。常见的天气变化或湿冷的环境都可能加剧这些问题。

取穴位置:位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

简易取穴方法:双手叉腰,将大拇指放在髋骨最高点,从这点向后延伸到后背的正中线上,触摸到的凹陷即是腰阳关。

操作方法:可以使用空心拳轻轻敲打或用双手摩擦腰阳关,直至局部发热。也可以用热毛巾或暖水袋进行热敷,以促进阳气的流通和缓解症状。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悬枢穴,位于脊柱的一个重要能量交汇点。在中医中,悬枢穴对调节阳气和增强脾肾功能至关重要,有助于强化腰部和膝盖的力量。如果你有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或消化不良,或者腰部肌肉痛,艾灸或按摩悬枢穴能有效促进身体阳气,帮助缓解这些问题。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下凹陷中。

取法:找到命门穴后,向上推一个椎体位置,凹陷处即为悬枢穴。

距离夏天的到来,不到一个月了,正是养阳的好时机。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顺应季节的气候变化,促进身体阳气的生长和通达,保持健康的体态和精神状态。希望通过这些简单的自我养生技巧,大家都能维护好自己的健康!

6 阅读:303

刘用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