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领导人禹,以治水造福了三界五海,也造福了人族文明

天神院翰采 2022-09-22 13:34:48

第一代领导人禹,以治水造福了三界五海,也造福了人族文明。在这过程中,禹所做的努力,可以说九牛一毛不及。他为什么会在整个治水过程中,贡献微不足道呢?大禹治水,其实很简单,他从西王母处讨了山川河流。按照禹所占的地势来看,山不高,大一寸,河不深,大一尺。如此一来便易如反掌。治水的重点在于疏,那么怎么疏呢?先疏导而后堵,如何疏导呢?首先要疏导水道。在水道中,最高的自然是黄河,这个无需多说。不管是先天之险,还是后天之工,黄河都很不争气,但是大禹却在此处大放异彩。

大禹发现,黄河的水,没有自然流动。即便洪水肆虐,水也不顺流而下。而是有一个口子,就是黄河流往东南向的口子。这口子无法打通,黄河水就会形成循环。要从黄河流水的循环情况来看,黄河水流不稳定,这是黄河水流不畅通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是大禹的疏导水流不通畅的原因,如果大禹疏导水流,用其他河流来疏导,水流情况会改善很多。可是黄河不能走别的河流,那么大禹决定从南向走。南向的天山、玉龙雪山、青海湖、河池、新郑等等,都汇聚到黄河中去了,由于南向水道疏导无力,南向水道被堵塞。如果大禹疏导水流,那么从南向走会水流畅通一些。从南向走,由于不通畅的黄河,会形成一个类似于三峡集中供水,多个水渠供水。但是黄河的河水无法流到更多的地方。因此,大禹想了两个办法,第一就是绕过南向,把黄河中的一些部分水,流入别处。另一个办法就是,走东北向,绕过黄河流向的,没有太多的黄河水的河道。绕过黄河流向的部分水,大禹就能顺利疏导黄河,同样也能疏导更多的河道。

但是现在有个问题,北向的西南水道,由于是天山,由于气候原因,是连年冰封。黄河中的水,也会变成冰块。黄河流向无法形成闭塞,最多也就是形成一条河流。而绕过西南水道疏导黄河,黄河就流向无限宽广,那么南向疏导水道就不能有效打通。另外,南向疏导水道也不是不能打通。天山、玉龙雪山、山西汾河南下注入黄河也是可行的,也是大禹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他所做的贡献很小。大禹一开始,就想做一件事,疏导黄河中无边无际,无尽头的水流。大禹所做的贡献,在于疏导黄河的流向和疏导水流的途径。但是他不知道,他的不知道,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一开始,疏导黄河,疏导水流的路线,是有其特殊性的。黄河无山无水之处,黄河向南流向,无论从山的高低,还是从山的陡峭程度,都很不方便。

0 阅读:3

天神院翰采

简介:听我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