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武汉说唱团原创沉浸式喜剧《风声鹤“立”》连开11场演出,目前门票已全部售罄,其中九成观众为外地游客。
《风声鹤“立”》成为武汉文旅新晋网红打卡点,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实地探访,解析其背后的“网红基因”。
场场有惊喜
年轻人爱互动爱接梗
《风声鹤“立”》以“武侠喜剧+地标文化”为创作核心,讲述明嘉靖年间围绕“黄鹤图”展开的江湖智斗故事。自从2024年12月6日在武汉说唱团都市小剧场首演以来,到2025年4月26日晚已经迎来第50场演出。该剧凭借创新的表演形式、扎实的剧本内容和高口碑的市场反馈,迅速成为黎黄陂路一带的必打卡网红演艺项目。4月26日晚,《风声鹤“立”》如约而至,演出现场依旧是座无虚席。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见,观众以年轻人居多,也有中老年人和小朋友。演员们爆笑的对白、与观众的频繁互动让整场演出叫好声、欢笑声不断。“演员突然站在我面前,邀请我上台同舞,我一秒‘入戏’!”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先生兴奋地说。当他收到“客栈大小姐”送的小礼物,赶紧递给身边的女朋友,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声。
演出现场。武汉说唱团供图
与传统剧场不同,《风声鹤“立”》采用“十字形”动态舞台,观众环绕而坐。演员在舞台上穿梭表演,甚至随机邀请观众参与剧情。当台上的女侠客询问“有谁看见我的玉佩没有”,一位山东游客接话,“被偷了!”引发全场爆笑。一位男演员讲述黄鹤楼的历史时,询问现场观众,“大家觉得黄鹤楼该不该重建?”一位小朋友将手举得很高,“一定要重建!”男演员顺手摸出一把小铲子,“那你去建吧!”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准备接受铲子时,男演员收回铲子,从背袋里掏出一个巨大的棒棒糖送给小朋友。如此反转让全场观众都很开心,纷纷鼓起掌来。
《风声鹤“立”》的主演全部由武汉说唱团中青年演员担任,最小的19岁。其舞台设计、服装道具及特效等方面更时尚,观众看了眼前一亮。该剧引进90后新生代导演,在戏中增添不少网络段子、饶舌说唱等剧情,更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在剧中,武汉说唱团的演员们也充分发挥了曲艺特长,把相声、快板、湖北小曲等曲艺元素融入喜剧表演中。传统与新潮融为一体,演员们的即兴表演能力也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男主角李聪表示,团队仅20余人,但每场演出都能根据观众反应灵活调整台词和互动方式,确保“场场有惊喜”。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契合了年轻人“爱互动爱接梗”的需求,催生了社交媒体的自发传播。
外地游客必打卡
观演游玩“一条龙”
演出现场。武汉说唱团供图
作为武汉文旅市场的新晋“爆款”,《风声鹤“立”》成为外地游客来汉的必打卡项目。五一期间11场演出全部提前售罄,根据售票网站后台数据显示,九成观众来自外地。
4月26日晚,演出一开场,男主角李聪和大家互动时询问大家从哪里来。“上海”“河南”“陕西”“山东”“天门”……外地游客的回答此起彼伏,还有两个小朋友大喊,“我们是新疆的!”演出结束后,观众都围住演员合影,直夸演得好。“全程笑点不断,太好玩了。”北京游客冯女士和朋友前来观演,她说自己全程都没玩手机,聚精会神看演出,“感觉很开心很解压,朋友要是来武汉,我会推荐他们来看剧,周边黎黄陂路、巴公房子都很好逛,美食也很多。”
武汉说唱团都市茶座小剧场的位置正处于热门旅游打卡点黎黄陂路周边,外地游客去巴公房子拍照游玩后,再来小剧场看个沉浸式喜剧,也创造出演艺和旅游之间更多的关键链条和消费动力。在采访中获悉,不少外地游客专程为观看演出规划行程,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增长。有游客就住在黎黄陂路的酒店,有游客计划去第二天早上去三镇民生甜食馆过早,有游客表示要沿着巴公房子、咸安坊、江汉路一路漫游。
网友“晒”观演体验
几近“零”差评
演出现场。武汉说唱团供图
在社交媒体上,#风声鹤立#相关话题讨论量突破800万,网友纷纷晒出观演体验,称赞其“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幽默”。大麦网评分高达9.5,猫眼评分更是达到9.9,几近“零差评”,市场认可度可见一斑。“这是我们推出的首部沉浸式剧场演出,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武汉说唱团团长宋幼民介绍,该剧融合方言包袱、曲艺表演和网络热梗,既保留传统曲艺的精髓,又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成功实现“破圈”传播。
面对持续升温的市场需求,武汉说唱团已启动“百日百场”攻坚计划,力争在第三季度完成百场演出目标。宋幼民表示:“50场只是起点,我们将以‘让每一场都是首演’的态度,继续打磨作品。”《风声鹤“立”》的成功,不仅为武汉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也为传统艺术如何与现代文旅结合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蔡邸昕 姚俐玲 武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