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硅谷大佬拉里·埃里森的一则捐款声明让全网炸锅。这位身家2183亿美元、80岁的甲骨文创始人,被曝与33岁东北姑娘朱可人结婚多年,两人相差47岁的婚姻瞬间点燃舆论。
从密歇根大学留学生到全球顶级富豪太太,朱可人的人生轨迹被扒了个底朝天——18岁赴美留学、住进甲骨文总部旁公寓、2017年与埃里森同框看球赛、2020年男方结束第五段婚姻后,她正式成为第六任妻子并生下两个孩子。
网友分成两派吵翻天:有人嘲讽“这届邓文迪卷到硅谷了”,盯着朱可人高颧骨长相断言“野心全写脸上”;也有人反驳“真爱无关年龄”,晒出埃里森为妻子购置房产、共同经营公司的证据。更有人挖出男方每年砸千万美元抗衰老,80岁仍保持中年状态,戏称这段关系是“钞能力与青春期的双向奔赴”。
看着满屏“心机上位”“豪门垫脚石”的标签,我真想问:什么时候开始,女性的婚姻选择成了全民审判的连续剧?
首先,这场狂欢暴露了赤裸裸的双标。埃里森六婚六离无人指摘,朱可人初婚嫁富豪就成了众矢之的;富豪换女友叫“风流倜傥”,女性嫁豪门必是“处心积虑”。更荒诞的是,有人对着结婚照分析颧骨高低算命格,这哪是讨论婚姻?分明是给《甄嬛传》写番外篇!
其次,舆论场始终在物化女性价值。朱可人密歇根大学毕业、中英双语流利、与丈夫共同管理资产的经历无人关心,大众只想知道她“怎么睡到首富”。就像当年邓文迪被默多克选中,没人讨论她的耶鲁学历,全在计算她能分多少财产。难道在有些人眼里,女性只能是婚姻里的“商品”,不能是事业上的“合伙人”?
最可悲的是,我们总把复杂人性塞进标签罐头。47岁年龄差当然值得讨论,但非黑即白的“图钱论”实在幼稚——78岁的默多克刚娶66岁的科学家未婚妻,怎么没人说老太太贪图遗产?说到底,某些人根本不相信年轻女性会有情感需求,更不接受她们能靠头脑征服强者。这种偏见,比年龄差更可怕。
埃里森前五任妻子分走的钱够买下整个华尔街,这位硅谷狂人依然敢第六次走进婚姻。与其说朱可人是“猎人”,不如说他们是两个清醒的冒险家:一个用青春赌真心,一个用财富换陪伴,这场交易里没有傻白甜,只有成年人的愿赌服输。埃里森前五任妻子分走的钱够买下整个华尔街,这位硅谷狂人依然敢第六次走进婚姻。与其说朱可人是“猎人”,不如说他们是两个清醒的冒险家:一个用青春赌真心,一个用财富换陪伴,这场交易里没有傻白甜,只有成年人的愿赌服输。
这场婚姻最大的价值,是撕开了社会认知的伤疤——我们何时能停止用“宫斗剧”思维解读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不是只能嫁给同龄社畜,而是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其忙着给朱可人贴“邓文迪2.0”的标签,不如想想:如果性别对调,30岁小伙娶80岁富婆,还会有人说他“心机深重”吗?
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婚姻不是童话,但也不是阴谋。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你觉得跨越47岁的婚姻更需要勇气,还是更需要钞能力?#婚恋观 #社会偏见 #女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