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方高调核威慑:130枚核武器直指印度
巴基斯坦铁道部长哈尼夫·阿巴西于4月27日公开警告印度:“若你们切断我们的供水,我们就停止你们的呼吸!”他直言,巴基斯坦的130枚核武器“不是摆设”,而是针对印度的“强大威慑力量”。此番言论的背景是印度近期威胁中止《印度河河水条约》,并突然开闸泄洪导致巴方下游洪灾,引发巴国内对水资源危机的恐慌。
二、印巴核力量对比:数量持平,运载能力悬殊
核弹头数量:巴基斯坦拥有约130-170枚核弹头,略高于印度的156枚。但印度近年来加速核武库现代化,计划部署射程5000公里的“烈火-V”洲际导弹,并配备可搭载核弹头的“阵风”战机,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巴基斯坦以“沙欣-3”(射程2750公里)为核心,覆盖印度全境;最新试射的“阿巴比尔”导弹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可突破反导系统。
双方对比:
虽然巴基斯坦导弹射程较短,但具有真实投送能力,而三哥的烈火导弹精度成谜,会不会发射后成为回旋镖都犹未可知,所以相比之下,巴基斯坦未必落于下风。
三、核威慑下:反导系统成关键
为何反导力量至关重要?
冲突爆发后,对于两个拥核国家而言,矛的比拼固然重要,但盾才是双方拉开差距关键,也就是说我能打你,但你打不到我。印度的双层反导系统(PDV高层拦截弹+AAD低层拦截弹)虽性能有限,而巴基斯坦的反导能力以红旗-9P为核心,性能自然不用多说,更重要的是沙漠里会涨出什么来还真不好说!
四、嘴炮加剧:冲突会否继续升级?
“断水即断气”,双方嘴炮互相威胁,但实质并没有进一步恶化,从局势紧张到现在,双方只是进行了轻武器的互相交火,但目前为止印巴都没有公布伤亡情况,可见所谓交火走形式的可能更大。其实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发言中可以看到,莫迪指责恐怖袭击话语中,压根没指明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的回应也并没有把话说死,两边都给自己留了充足的余地,相信国际调查机构入驻后,紧张的事态就会有所缓和,此次危机也将逐步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