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中国领土,为什么英国能归还香港,而俄国不愿意归还海参崴

桔子姐姐丫 2025-02-28 18:34:10

香港与海参崴历来为中国领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而海参崴至今仍归属他国,未回归中国版图。

为何一方能成功回归而另一方仍未归?背后有何秘密与原因?受国际形势或历史遗留问题影响?英国纠结后归还香港,俄国为何态度迥异?

1997年,香港会展中心举行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布满五星红旗与紫荆花装饰,众多人士情绪激动,泪流满面。

当庆祝香港回归之时,我们亦应关注海参崴,两地都曾遭侵占,却命运迥异,引人深思为何“境遇大相径庭”。

香港问题源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彼时英国凭借鸦片和火器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60年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失利,再签《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英国随同其他贪婪列强图谋瓜分中国领土,并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半强迫半威胁取得新界99年租借权,香港自此沦陷。

海参崴原为中国领土,在清朝时期,它是东北地区渔业与贸易的关键基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世纪中期,俄国把握时机,见英国签订条约,随即索取东北大片领土,包括海参崴,并为其更名,赋予俄国式名称。

两者命运迥异的根源在于侵占方式:香港为租借,租约期满理应归还。若不归还,可依租约条款,合法要求返还。

海参崴被完全割让,从某种法律角度看,不支持追讨,即便割让过程含半强迫或威胁成分,追回也极为困难。

此外,俄罗斯坚守海参崴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它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海参崴是俄国重要出海口,与香港不同,作为连接各大洲的航运枢纽,它关乎俄国远东地区的军事防御及未来经济发展走向。

美苏冷战期间,海参崴作为苏联制衡美国的战略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苏联更不可能将其归还。

从历史视角审视,缘由在于此。时代变迁,国家综合实力更替,海参崴的现状未来是否也将随之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综合国力逐年增强,不断提升。

吃过亏后,中国不愿重蹈覆辙。在毛主席领导下,全国人民奋力在各领域建设发展,旨在实现“一雪前耻”的目标。

从中英谈判香港回归可见,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连撒切尔夫人访华时态度强硬,最终却失望而归。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多次交锋,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决推行一国两制构想,最终成功迎回香港,实现了历史性的回归。

海参崴为苏联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冷战时成为其在远东的军事屏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一“遗产”,成为其主要获益者。

1991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的国界东段协定明确了双方部分边界,然而,此次协定并未涵盖海参崴地区。

俄罗斯将海参崴排除在外,是基于其深思熟虑的考量。

俄罗斯并非不愿与中国修好,实则因海参崴对俄罗斯至关重要。

海参崴促进俄罗斯远东发展,吸引外企投资,促进俄与其他国家贸易。同时,它强化俄罗斯在东北亚的军事地位,保障整个国家的安全。

因此,这是俄罗斯不愿放弃的根本原因所在。

香港成功回归是多方努力的结果。相比之下,海参崴尚未回归,不仅因历史割让,还受当前国际关系复杂因素的影响。

提及海参崴亦有积极面,中俄长期友好协商边界问题。2004年,经多轮谈判,双方补充了中俄东段国界协定,展现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诚意。

俄罗斯紧握海参崴,因其为该地区核心城市,能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助力俄人口稳定。

尽管海参崴尚未回归,东北亚区域合作仍在不断加深,与中国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自俄乌关系紧张后,多国欲制裁俄罗斯,为中国带来机遇。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从中获益显著。

海参崴在中俄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实现物资双向流通,如俄罗斯木材、石油出口及中国轻工业产品、电子产品、食品等进口。

当前,中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双方需求互补,彼此所需皆能满足,这种态势间接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深入合作。

未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将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不仅限于贸易,还将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且合作数量将持续增加。

海参崴回归问题现阶段难以顺畅解决,但只要维持友好协商,未来区域合作加强,这类历史问题或不会长久延续。

《海参崴对华开放,中国东北迎新机遇》环球网讯,海参崴开放将为中国东北带来贸易、投资及区域合作等多方面的发展机会,促进东北经济进一步繁荣。

0 阅读:2

桔子姐姐丫

简介:桔子姐姐